冯新柱
2011年12月,铜川市召开的十一次党代会,把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以打造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以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为主线,打造六大特色文化品牌,实施六项重点工程,完善六项保障机制,以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新铜川。
一、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1.打造以药王孙思邈为代表的“养生文化”品牌。把发展休闲养生产业作为转型的突破口,加快建设大唐养生园,突出药王文化、大唐风范和养生体验,建成全国知名的养生主题创意园区;规划建设中医药产业园,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完成药王山大景区建设,做好遗址保护和开发,建成全国一流休闲养生文化主题景区;坚持办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文化活动。
2.打造以照金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照金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主题,组织排练大型红色文艺演出,开展红歌比赛、红色摄影绘画展、红色影视剧展播等活动,唱响“红色之歌”;以“重走红军路”为主题,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照金红色文化名镇,开拓“红色之旅”;以“ 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加强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铸造“红色之魂”。
3.打造以陈炉古镇、耀州窑遗址为代表的“耀瓷文化”品牌。充分挖掘陈炉古镇、耀州窑遗址、耀州窑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耀瓷文化一条街、耀瓷研发展示中心,打造国家级耀瓷文化产业基地。加快陈炉古镇景区开发建设,发展观光旅游、陶艺体验,扩大古镇耀瓷文化影响。发挥“耀州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扶持陶瓷制作加工企业,加强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和保护,振兴陶瓷产业发展。
4.打造以柳公权、范宽为代表的“书画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和北宋画家范宽书画文化资源,开展书画教育培训,普及书画知识,弘扬传统书画文化。建设高档次的书画艺术展馆,举办全国性高规格的书画展览,开展书画理论研讨,加大对柳公权书法和范宽画的研究,加强书画艺术交流和精品创作。
5.打造以玉华宫、大香山为代表的“佛学文化”品牌。充分挖掘玉华宫、大香山历史文化资源,继续办好玉华宫避暑休闲节和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加快玉华宫景区、大香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使玉华宫和大香山成为集佛学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著名风景旅游区。
二、实施重点推进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实施核心价值引领工程,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筑牢富民强市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铜川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塑造自加压力、勇于争先、和谐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实施宣传舆论导向工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开展好形势政策、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宣传活动。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应急体系,完善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新闻发言人培训。
2.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工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铜川历史文化资源为题材,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提升玉华宫避暑休闲节、牡丹旅游节、陶瓷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影响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建设耀瓷文化、佛学文化和红色文化遗址群三大保护区,抓好耀州窑传统手工技艺、药王山古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3.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按照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的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工艺陶瓷、娱乐演艺等文化产业。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园区为载体,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重点抓好大唐养生园、红色文化园、耀瓷文化园建设,把大唐养生园、陈炉古镇打造成我省乃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结合,与旅游、体育、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4.实施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和文化人才工程。坚持文化惠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市、区县、乡镇、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广电大厦、体育中心等,改扩建区县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实现乡镇、村综合文化站(室)达标率100%,实现体育器材配送全覆盖。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1.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保证市、区县两级每年新增财力中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设立铜川市艺术创作专项资金、文艺精品表彰奖励专项资金、基层文化建设奖励资金,确保全市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2.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机制。制定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综合性配套政策,落实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用地和各项财税政策,落实民营文化企业在政府采购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评奖活动与国有文化单位享有同等待遇的政策。
3.完善国有文化单位改革配套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加快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促进文化改制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市、区县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