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若岩
对于电商间持续扭曲的竞争,消费者已感麻木,电商们也开始暗自叫苦,后者正想方设法转移矛盾,先偷偷将价格升上去再打折,甚至拉着供货商上战场。
最近先是爆出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控诉某国内大型电商通过低价包销产品,形成滞销库存,却不愿意与供应商结款的消息,接着TCL董事长李东生透露一家大型的电子商务销售商近期在与公司谈判时要求欠款模式,而此前线上销售是不会欠款的。
值得玩味的是,沈浩波第二天突然改变态度,称不愿再提此事。用他的话说,“日子还得过,生意还得做。”李东生更直接表示保留意见,指出“不管哪种模式的销售,一定要符合公司的风险控制”。从两人的话里不难听出其中的无奈。
近些年,电商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对生产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与消费者不同,对企业来说,电商的影响已经成为双刃剑。一方面,是拓展了销售渠道。以图书为例,某家企业占据了网络售书的半壁江山。但当电商逐渐做大,为了争抢消费者,通常会采取一些非正规手段,生产企业就会被动卷入其中。
拿沈浩波这件事来说,就是电商为了粉饰库存,拉着供货商联手作假。具体操作方式是,先让供货商装作顾客在系统中将物品买走,然后再从供货商处买来。整个过程全部在系统里完成,以形成货品流通较快的假象。当然,供货商也可以选择不做。但如果拒绝,可能就会面临失去销售渠道的危险。
其实,在价格战中,这些生产企业的遭遇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毕竟,不管多久,该结的货款最终还能到手。有的企业更惨,受到一家电商平台邀请参加促销活动,却被另一家平台威胁做一个“二选一”。跟这两家大牌电商相比,这些企业谁都得罪不起。
电商间的价格战已经打到畸形的地步,对一个行业来说,这完全脱离了电商方便快捷的本质,最终不仅自寻死路,还连累了老实经营的供货商,最终两败俱伤。要摆脱这种局面,电商要改变只会用价格争客户的策略,生产企业也要拓展更多渠道,学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电商炒得热闹,但跟整个零售市场相比,仍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能够经营好传统零售市场,就不用惧怕电商的渠道挟持。这就要求企业把产品做好,以质量和口碑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