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雁
中秋国庆双节交通繁忙季,“铁老大”的臭脾气让人们苦恼不已:12306网络购票系统因为过于繁忙导致无法登录,甚至需要强行排队,网友戏称“登录12306比登陆钓鱼岛还难”。
实际上,基于去年春运网站瘫痪的“教训”,9月15日铁道部对12306系统进行了升级,并表示“新一代客票系统全面提升和优化了系统功能”,但人们发现,升级后问题依旧,漏洞百出。
令大家热议的是,体验极差的“新一代升级系统工程”造价不菲,招標过程疑点重重,而铁道部的回应则是冠冕堂皇,避重就轻,推卸责任。
疑点一:只有招标信息,没有中标信息。据媒体披露,12306项目一期工程的中标价格为3.29亿元左右,第一包是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太极股份),中标项目价格为1.99亿元,第二包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为1.3亿元。虽然“中国铁路招标网”发布了 《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新一代客票系统一期工程招标公告》,后来“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网”公布了该项目的候选人为太极股份和同方股份,但除了招标信息和候选人,并无中标公告。如果是公正透明的招标,为何铁道部没有及时公布招标结果,而是媒体曝光后,才马后炮地说“招标符合法定程序”?
疑点二:中标“神速”。根据《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招标流程大致为 “招标——投标——开标和评标——定标”,且规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而从7月10日招标到8月1日候选人结果出来,刚好20天,这意味着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中标候选人就已出炉,开标、评标、定标时间被“忽略不计”。有券商研究员称,早在太极股份中标前,就听说它中标了这个项目。
疑点三:3亿元的项目费用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铁道部为何不愿拿出明细表?业内人士称,一般客票系统的建设费用合计不超过3000万元。
疑点四:项目是否已进行,双方说法矛盾。太极股份相关发言人表示,公司承担的项目刚刚中标,合同还没有签,项目也还没开始;而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的说法是“已按计划使用了部分招标采购的设备”。双方说法自相矛盾,难以服众。
类似铁道部这种疑点重重、漏洞百出的招标,在我国并不少见。近年来,但凡大型国有企业招标,就必然有以“低报价”赢得承建权,在实际操作中却以“高于竞标价”来结算,或以“偷工减料”等“明显违反合同”的方式降低成本的招标手段,这种打招呼、钻空子、收银子的做法,几乎成为招标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套路,被称为“中国式招标”。
作为占据大量资源的垄断行业,铁路部门无疑是“中国式招标”事件的频发地,并且演绎得更神奇,更夸张,更离谱。
去年,温州动车事故的发生,引起人们对铁道部招标过程的进一步关注。审计署网站2011年公布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显示:京沪高铁建设中仍存在招投标不合规、资金和财务管理不严格、执行制度不到位等问题,其中违规招投标合同金额高达50亿元。事后,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落马,被查出其利用职权接受丁书苗请托,内定多家企业中标8个铁路建设项目。
然而,高官的落马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并未给铁道部带来警示,各种不规则的招标和贪腐依然大行其道。不久前的“中国铁路天价宣传片”就是典型案例,据了解,投资1850万元的《中国铁路》宣传片,除张艺谋收取250万元酬劳(税后)和缴纳117.8万元税款外,其余1482.2万元的投资不知去向。剩下的资金,除去必要的拍照制作费用,其余则以“回扣”的形式,被陈宜涵等人私分,约700万元。该事件后来被国家审计署点名批评:“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未达到预期效果”。而据《新世纪周刊》披露,铁道部的奢华动车一个马桶价格高达9.5万元,一个自动洗面器采购价7.2万元。令人咋舌的奢华,背后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中标。
然而,铁道部腐败问题频发,却大言不惭,毫无愧色,声称“程序合法”, 各种问题澄而不清,这个“铁老大”越来越理直气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