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玥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觉得写作就是一项纯粹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而创新写作就是一项彻底超越生活的艺术。
只要你活过,会写字(口述也行),并且现在依然活着,你就可以将你的生活运用文字的形式叙述出来,不必是风花雪月的绚烂,也不要是胡编乱造的夸张,更不能是空泛笼统的敷衍。只要你活着,捡钱是事儿,丢钱是事儿,摔一跤是事儿,邻居的阿猫阿狗也是事儿,用眼睛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心理解,组织语言,然后把这些人那些事写出来——恭喜你完成了一次写作艺术。
人们为了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说白了就是吃着盆里的望着锅里的,但是这锅里看的也许在某年某月某日就变成了盆里吃的,依次这样循环,便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想象。而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实际加以理性的思考所记录下来的文字形式,就组成了传说中有创意的作文。
有些人却问:写作只是表达生活喜怒哀乐的一种文字形式,又何必“创新”呢?再怎么想象,捡了钱还是高兴,丢了钱还是悲伤,摔一跤还是会疼,阿猫还是阿猫,不会变成狗狗。所以说,没必要创新写作。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牙膏说起。
首先,什么是牙膏?
所谓牙膏,就是每天早晨人们用来清洁牙齿,酸甜苦辣皆具的膏状化学物质。
其次,什么是创新写作?
所谓创新写作,就是每个大脑的新思维产生的新动作或新行为被人们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记叙或描述。
牙膏,是人们劳动的结晶,并且挤牙膏是一门十分难以掌握的生活技能。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清洁牙齿,清除烦恼。
写作,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并且创新写作是一种十分难以掌握的表达形式。没事儿找事儿创一下新,挣脱世俗,改变思维。
牙膏与创新写作,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终于在“胡搅蛮缠”的真理下找到了彼此共有的通性——为生活所造,为生活所用。
然而世界上两种事物一旦有了共同点,之后的联系便越缠越紧,直至摩擦出奇异的火花。
刷牙是人一天中最普通的生活习惯之一,牙膏也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每每看到CCTV之类在电视剧中间插播无数的牙膏广告,从高露洁的“目标——没有蛀牙”到纳爱斯的“牙膏有营养,牙齿好喜欢”,无奇不有。我一开始觉得很不屑,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那么几句靓丽的广告词所“威逼”,被那些看起来比奶油还诱人的牙膏所“利诱”,之后每次刷牙时就都有一种把它吞下去的冲动。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团队比赛时。为鼓舞士气,听有人嘶喊“我们的目标是——”,后者竟接“没有蛀牙”。对手呆愣N秒,不知所措,倒是笑倒观众一片。比赛的胜利出人意料地被“蛀牙”队夺去,而那句“没有蛀牙”更是流传成美好佳话,被“后人”无数次模仿。
这就是牙膏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洁齿的功效,而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的创意形式。千奇百怪的广告语是一种创新,将广告语当做鼓舞士气的口号更是一种创新。在人类无止境的“胡搅蛮缠”下,牙膏成功完成了从可吞可吐的酸甜苦辣皆具的膏状化学物质到团结奋进精神的转型。
同理,写作的创新并非是限制思维的创作,也不是无边无际,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创新写作的意义是找到一种全新、打破世俗的思维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去感受世界。在这里,牙膏不再是牙膏,面包不再是面包,高兴不再是高兴,悲伤不再是悲伤,阿猫不再是阿猫——当然这并不是指物质实质性的改变,因为就算牙膏不再是牙膏,也不会是面包;就算高兴不再是高兴,也不会是悲伤;就算阿猫不再是阿猫,也不会是狗狗——但它们却可以经过你创造力的诠释而被赋予的全新的意义。
就比如,常识告诉我们挤牙膏是从下往上挤,从中间挤或从上边挤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会造成牙膏的浪费之类。同理,創新写作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开始,经过N种不同的理解与创造,提升到一种高于现实的思维高度。但它所产生的一切都必须基于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再以自己周密的思路和深刻的思考一步一步“挤”出你所要表达的主旨。这样一来,牙膏不再是牙膏,因为下次刷牙时,你同时会想到怎样写创新作文。
同样,你可以从面包、铅笔、阿猫中靠自己“胡搅蛮缠”式的创新去体会它们的不同内涵。创新永远不会被重复,因为100个人有100种思维,这就是完全属于你的思考,不受他人左右。在放开想象的同时,你还让自己还学会了理性处世,练就出一种性格的成熟。
后来,每次看团体比赛时,我都会想到“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同时牢记天天刷牙;早上刷牙挤牙膏时,同时会想起创新写作,晚上刷牙挤牙膏时,同时想把自己的创意写出来。
写得多了,就会以豁然开朗之势感悟到:生活,真的很美好。于是便更认真地对待生活、善待人生。以此形成的良性循环,无疑像蝴蝶效应,影响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大——可谁又想得到这一切的开始,只是天天素颜相见的牙膏呢?
不管怎样,牙膏告诉我们的真理,就是:创新是有意义的,创新写作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