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落实创新学术质量评价的六个方面

2012-04-29 00:44叶继元
高校教育管理 2012年2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学术研究

叶继元

关键词: 学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2-0006-02

学术界有关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过分数量化、形式化的观点不时见诸报刊,近日,《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吸取了学术界的建议,明确要求“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这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目前实际存在于许多学术机构的简单化、片面化评价有可能得到根本遏制,注重真才实学的评价有可能将进一步回归。然而,要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目前迫切需要做大量的细化、落实工作。根据新近笔者提出的“全评价”理论,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和评价制度六个方面对创新和质量评价逐一进行细化、落实工作。

从评价主体上看,应尽快健全“评价专家选择数据库”,根据业务精、人品好、自律强的标准调整人员。要注重增加同行专家二、三级学科或更专指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信息、研究成果、健康、信用等信息,以利于选择恰当的评价者,尤其是“小同行”。同时,应厘清拥有资源的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权力范围,建立互相制约的机制,除了政府、学会、大学组织的评价外,迫切需要成立独立性、公益性、“三公”(即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组织机构。由于创新和质量评价费力费时,专业化程度高,因此,解决了评价主体的大前提,其他问题则不难解决。

从评价客体上看,除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各个评价对象划分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外,还要注意亦此亦彼的客体,如研究型教材、工具书式的著作、综述性论文等。对评价客体要正确分类,即结合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诸如按学科分类、主题分类、地区分类、载体分类,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是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类要符合评价目的。例如,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既是作者原创研究成果,又是以教科书形式出版,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科书而不能参加专著的评奖。

从评价目的上看,目的是评价的龙头和分类评价的动因,规定、制约和导引着整个评价的方向和具体做法。目前的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评价目的不明。比如,学术期刊的质量分级评价,其目的是要达到按质分级、各得其位、按位配置资源、优化管理的目的。按此目的,就须以内容、效用评价为主,形式评价可以参考。如果仅以形式评价来分级,就达不到评价的目的,就会出现期刊片面追求某些指标、背离办刊宗旨、功能异化等现象。又如,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如果是每年一次的常规评价,目的是检查教师是否在出活,那么,仅以形式评价即可,不宜与物质奖励密切挂钩,否则极易造成短期行为、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等不端行为。如果是水平评价,目的是将具有创新潜力或实力的教师评选出来,那么必须以内容、效用评价或动态评价为主,形式评价为辅,否则“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难免不会出现。因此,在实际的评价中,一定要牢牢掌握评价目的这个“纲”。

从评价方法上看,要将同行评议法与引文评价法、文摘评价法等计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评价实践表明,各种方法互补、校正、检验,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合理和公正。为了有利于创新和质量评价,根据学术评价的特点,可以将定性、定量二元评价扩展到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三维评价,因为任何知识对象都可以分成形式、内容和效用3个要素,而质量又可以从知识的内容(含义)和效用(价值)上反映出来,因此,从知识的形式、内容、效用三要素就可以推广概括出评价的3种方法。目前,评价中的突出问题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文献计量方法,同行评议法和实践、时间最终评价法,大体可分别对应于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这3种学术评价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定性与定量评价,因此,无论从定性还是定量的角度都很难说清文献计量方法,同行评议法和实践、时间最终评价法这3种方法的优劣和适当的使用范围,但用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来解释则容易很多。

从评价标准及指标上看,有关部门应厘清创新和质量的概念、类型,立即出台重点学科、博士点等新指标体系,加强内容、效用指标及权重。不能以成果数量、形式排名代替内容和效用评价。比如,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可以将所有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概括成“三面三力(度)”亦可称“三三制”,即:形式、内容、效用三面。三面的一级指标是潜力、实力、效力。每个“力”下一般可再分为若干“力”。比如实力可分成创新力、准确力和解释力等。效力则是精神(思想)启发力、物质贡献力和文明推动力等。三面是所有评价客体所具有的共性,而“力”则允许有个性、有变通,且指标的解释也可不同。比如,创新力可以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应用创新、吸收消化再创新和移植创新能力;也可以分成选题创新、方法创新、观点创新、资料创新、论证创新、结果结论创新程度。

从评价制度上看,应细化回避制、保密制、公示制、申诉制、复议制等各种评价规章条例,由于创新评价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应拉长评价周期,对非共识评价客体要建立宽容性评价制度,要注重建立书评在内的学术批评制度,鼓励书评(包括各种评论)等对评价对象的内容、效用进行实质性评价,以与精审专家评价相印证,对此,期刊等平台具有重大责任。在此基础上可建立评论数据库等,为创新和质量精细评价提供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

总之,创新和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工程,还涉及许多方面,工作做得越细,评价越趋合理,文科的繁荣发展将越深入。

(责任编辑 朱漪云)

论点摘编

大学的学术体现在哪些方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崔锐捷同志指出,关于大学的学术这个问题我曾谈过多次。长期以来,大家都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专业科研才能算作学术,只有发现知识、应用知识的活动才称得上学术研究。对于教学(如何传播知识),我们很少将其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加以理解和评价。这是造成教师不重视教学、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的深层原因。大家都清楚,目前许多大学教师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自己的教学本身,他们可能会著作等身,但在其中很难找到一本关于大学教学本身的研究著作甚至一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为改变这个现状,美国教育家、前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大学学术的内涵作了新的界定。他认为,大学里有关学术的内涵不应仅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而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探究知识的学术、整合知识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学术(即教学学术)。我很赞成他的这个观点,大学的学术研究既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还应包括教学研究。我们要把教学视为一项学术性事业,教师应该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去学习和研究。学校要重视教学学术研究,给教学的学术以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促进专业科研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自《南航报》2012年1月9日)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学术研究
努力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史”的学术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不同栽培措施对党参药材化学质量的影响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