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做好慈善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04-29 00:44李刚
慈善 2012年2期
关键词:慈善机构慈善事业义工

李刚

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委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并结合慈善工作实际加以贯彻,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发展,是我省各级慈善组织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慈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第一、金融危机下经济发展趋势对慈善的影响。

中国经济连续30年高速发展,每年保持8%-10%的增长率,而欧洲发生欧债危机,美国经济也不景气。相比而言,中国的消费和生产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我们的消费,前30年主要依靠房地产和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太少,而中国房地产增长幅度过快,泡沫过大,再不注意,也会出现美国一样的次贷危机。中国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很多矛盾和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欧洲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现在欧债危机爆发,美国市场不景气,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信贷压力,所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中央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一个是怎样扩大内需,第二个是怎样改变、淘汰落后产能,要扩大内需,产业要转型、要创新、要创立自主品牌。

浙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我们大量的捐赠也来自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我省80%的捐赠来自于民营企业。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基本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相对稳定、保持社会稳定。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服务业,基点是在改善民生上。

作为慈善事业来考察整个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思考以下三点:

(1)如果企业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因为我们跟企业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2)企业在考虑未来发展是,在营销策略上跟慈善有什么关系,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3)企业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他在对慈善事业和未来发展上,希望慈善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这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三个问题。

第二、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对慈善的影响。

近年来中央非常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与慈善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管理是为了建立一种社会秩序,而建立社会秩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二是自我管理,这种管理是建立在人的自觉性之上。如果说制度管理是外因,那么人的自觉就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两者如果不协调,那么制度最终是没有用的。所以人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所以社会管理与慈善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1)人的自觉怎样建立?慈善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所以在今年的浙江慈善大会上,赵洪祝书记提出慈善是更高层次的社会管理。因为慈善能培养人的自觉和帮助他人。

(2)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最核心的内容是社区管理,而社区管理的焦点是志愿与奉献。社区管理的方向是一种自治管理,这就需要非营利组织的介入。在未来,社区管理一定是慈善事业要进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要向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但我们目前的发展水平与之相距遥远,这就需要政策、理念、服务的改变和提升。

第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慈善的影响。

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非常及时,十分必要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都必须有文化的保障。

文化要作为一种产业、一个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广义的文化概念很大,这里讲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化的表现形式,从文艺角度切入比较多;文化包含道德的概念,需要有价值观的支撑。先进文化一定代表高尚的道德取向。

那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慈善有什么影响呢?

(1)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公民精神的结合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2)从活动方式的角度来说,我们要通过文化的载体,宣扬传播我们的价值观、理念,用我们的行为影响社会。慈善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有很多的载体。

第四,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对慈善的影响。

去年,民政部在北京开会,提出改革双重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放宽审批、严格管理。伴随着改革,劝募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资源分流、企业建立独立基金会越来越多。为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夯实基础,确保资源占有率在70%以上。这里要考虑三点:

(1)如何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迅速将触角延伸到基层,建立基层工作网络。

(2)进一步壮大义工队伍,开发人力资源,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

(3)建立基层慈善工作的物质依托,扩大慈善工作的影响力。

第五,消费时代的价值观念对慈善的影响。

现代生活追求时尚,这代表了一种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如何把握时尚的趋势,倡导物质品位与精神追求相结合,这对于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要考虑两个因素:

(1)消费时尚与公益时尚。消费时尚怎样与公益时尚相结合,怎样使公益时尚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时尚品格,怎样引领时尚,引导企业、社会大众参与慈善。

(2)人生价值与生活导向。慈善从本质上讲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们要考虑怎样去引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做义工、做慈善、做公益,要欢乐开心,不要将慈善变成一种精神负担。自己有乐观的生活态度还不够,还要引导富人、精英阶层和社会大众形成这种生活态度。

第六,政府购买服务对慈善的影响。

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政府转变职能,抓大放小,“花钱买服务”。政府职能转变与释放公共空间,是相辅相成的,社会能够做的事情让社会去做。这要求我们具备做项目的能力,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这里要考虑三点:

(1)政府如何加强对慈善组织的培育扶持,提升组织的能力,使之能够承担部分社会职能。

(2)慈善组织自身的工作水平如何提高?职业化、项目化是必由之路。

(3)慈善组织乃至于非营利事业发展对于促进劳动就业、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七,网络时代的行为特点对慈善的影响。

(1)要考虑信息传递、信息互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要考虑通过网络开展小额捐赠与慈善救助的关系。因为目前的网络慈善以小额捐赠为主。在小额捐赠的背景下,我们的慈善救助怎么进行有效的衔接,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要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探索。而金华施乐会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现在的网络捐赠已经突破1000万元,值得借鉴。

第八,“郭美美事件”对慈善的影响。

“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公信力危机使公众对慈善机构管理予以更高的道德诉求,慈善机构强化管理、改善服务、提升能力成为必然趋势,这里有两点启发:

(1)公开性与透明度。慈善怎样增加公开性与透明度,尤其是信息的披露和运作透明,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公信力问题,这关系着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

(2)公益营销与成本控制。“郭美美事件”暴露出一些问题,公益项目通过公司去做,这件事本身无可非议,慈善机构服务外包在国外也是有的,问题是必须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我们主张服务外包基本以公益为导向,不能以盈利为导向,这就是一个成本控制的问题。

第九,城市化对慈善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推进,各种服务需求骤增。浙江的外来民工有2200万,其中有十多个县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这是社会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加,需要很多资源,需要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相配套。我们要注意两点:

(1)农民工、边缘群体与慈善的关联度非常高。我们强调要救助边缘群体,那么大的面,我们怎么帮助他们,这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很多的义工服务事业和农民工关联度很高。

(2)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关系。政府救助会有一些政策出台,慈善救助从哪个地方切入,可以做哪些细化的项目,踏踏实实地解决一些力所能及得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但不可能顾及全面,要做的是“雪中送炭”。

第十,中国的国家扶贫标准线调整以后对慈善的影响。

国务院最近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将贫困线从原来的1274元,调整到2300元,原来的贫困县人口是2688万人,现在调整后是1.28亿,贫困人口一下增加了很多。我们慈善在帮助弱势群体时,就要考虑这个因素,这与我们关联度非常高。

第十一,中国的非营利事业如何走出国界。

中国的非营利事业迟早要走出去,现在青基会已经走出去了,在非洲国家搞希望工程。这里我们要考虑两点:

(1)怎样树立大慈善的观念,打破地域限制,这是亟待突破的瓶颈,也是迟早要解决的问题。

(2)慈善事业的发展,怎样配合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展现软实力?怎样维护国家形象?慈善事业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形势下做好慈善工作

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 怎样推进慈善文化建设

(1)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很多,对公务员要求可以高一点,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要做到遵纪守法、“做人要有良心”就可以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慈善是一种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又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管理,绝对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2)大力发展以公民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慈善文化。我们要培育公民精神,培育社会参与,义工就是身体力行的社会参与、公民精神。我们需要“仁义礼智信”,但我们更需要现代的公民精神、社会责任。

(3)在与消费文化磨合中拓宽发展空间。我们要考虑做公益、做慈善怎样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买奢侈品的富人,并不等于没有善心。我们要思考,怎样去开发、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为他们提供奉献爱心的好的平台。

(4)打造以会员制为纽带的慈善机构品牌文化。机构品牌文化在未来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形成一股品牌文化的力量。好的机构品牌,就是争取资源的“发动机”,好的机构形象能争取更多的资源。品牌文化是一篇大文章。

(5)慈善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慈善文化要与各种文化进行磨合,在这种磨合当中,寻找我们的机会,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增强我们的实力,提升我们的社会影响力。

思考二 如何提高慈善机构的捐助能力

(1)以满足需求作为提升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越来越考虑需求,要掌握捐赠者和受助者的需求,以需求作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以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机制。

(2)以项目细分推动筹款与救助。要在项目细分中寻找机会,推动筹款与救助。要从大包大揽单纯给钱的救助,逐步转型为项目细分的救助。要创造更多的救助方式来提高效率,满足需求。

(3)推动慈善造血型救助的项目化和基地化。在不断总结救助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自身的物质依托,探索长期救助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救助工作项目化,项目救助基地化。要把“造血型”救助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并带动慈善实体建设。

(4)逐步扩大基层慈善救助的领域和范围。现在浙江有大量的基层慈善组织,基层组织怎样用好善款,筹款和救助怎么扩大它的领域和范围,更细化、更具体。省、市、县慈善机构怎样为基层慈善工作创造条件,推动它、规范它。我们要深入思考,实践创新,自身的工作职能也要有所转型。

(5)实践和探索公益营销。公益营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做得很好,以格列卫项目为例,拜尔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开展了非常成功的公益营销,而我们很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学会公益营销。我们要与企业界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公益营销,实现互利双赢。

思考三 如何建立和完善慈善网络平台

(1)要打破封闭式的捐助机制,减少行政依附,建立对内对外的互助合作平台,建构区域性“大慈善”组织网络。

(2)要开发和调动社会资源,拓展人脉关系,延展工作手臂,巩固和发展社会公共关系网络。

(3)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增加软硬件投入,呼应社会需求,开展小额捐赠,不断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慈善网络捐助。

思考四 如何发展义工服务事业

(1)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义工服务为载体扩大慈善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2)加强义工管理团队建设。义工管理能力决定了团队的力量和服务能力。

(3)建立义工服务的社会支持平台。义工服务需要大量的社会支持,要互动,要拓展我们的服务空间,要和社会建立一种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

(4)完善义工服务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这对推动义工事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我们正在考虑开展全省“十大杰出慈善义工”评选。

(5)切实提高义工专业服务能力。要以专业服务作为我们的特点,为此,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义工组织应该建立人才的“储备库”。

(6)推动政府公共政策的创新。要推动政府为慈善事业释放更多的公共空间。要以点的突破推动面的发展。

思考五 如何增强慈善机构危机处理能力

(1)完善慈善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危难的工作机制,这方面,义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增强慈善机构应急救助的物质依托。基本的救助器械、基本的物资储备,我们都要具备。

(3)积极呼应媒体主导的社会救助。对于媒体报道的个案救助,评估以后,适合介入的我们就要积极介入。

(4)配合政府做好突发灾难的社会救济。

(5)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县以上慈善机构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思考六 如何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力

(1)加强分级培训,切实提高慈善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

(2)建立和完善慈善捐助工作机制。

(3)强化信息披露,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

(4)要积极推动慈善的地方立法,落实捐赠优惠政策,强化“依法行善”的制度环境和条件。

(5)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府扩大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6)要以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的灵魂,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发展慈善事业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各种挑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文化的大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为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走向繁荣和兴旺。

猜你喜欢
慈善机构慈善事业义工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我要当义工
英国慈善制度对我国慈善机构内部控制的启示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基于法治视角探析我国慈善机构监管法律制度
おにのめにもなみ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