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
汪精卫因刺杀摄政王未遂被抓捕,但事实是他在监狱里喜事重重。
汪精卫的眼睛都被染红了,也没看清红帽子下面的脸
提起汪精卫,谁都知道他的身份——中国的最大汉奸,还有就是民国第一美男子。但他的另外两个身份:刺杀清廷摄政王的英雄(虽然未遂)和孙中山遗嘱执笔人,就鲜少被历史提及。
发生在他身上的刺杀清廷摄政王的事件,在最初时,汪精卫是满腔热血,准备舍生取义。但事件的发展,却一波三折,且带一些喜剧色彩。
汪精卫搞刺杀的时间是1910年春天,是同盟会领导的八次武装起义都告失败之后。这时候,国内上下都对是否能推翻清廷有了疑虑。而且同盟会内部也因为孙中山不曾公开会内经费开支而产生了矛盾及分裂行为。于是做为孙中山最忠实的追随者,同盟会的高层,汪精卫决定要弄出一个大举动来吸引全国人民的目光,扭转同盟会的形势,坚定全国上下反对清廷的决心。
这个举动,就是刺杀。
最开始的刺杀目标,是摄政王的两个弟弟:载洵与载涛。刺杀计划是,等2月底这两个人从欧洲回来后,一出北京火车站前门车站,汪精卫们就将炸弹一扔,砰的一声,完成任务。
为了这个刺杀行动,汪精卫从日本携带着制好的炸弹回到了北京。同行者有制炸弹的人喻培伦,非汪精卫不嫁的陈譬君及同盟会会员黄复生,他们租下了一间屋子做据点。屋子外挂着招牌:守真照相馆。
载洵与载涛从欧洲回来的那天,汪陈黄三个人租了一辆骡车来到火车站外。汪与黄拎着装了炸弹的皮箱来到车站门口等候,而陈则在骡车上准备接应。准备看见两载一出来,陈黄就将炸弹一扔,然后飞快地跑回骡车。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清政府那阵子假惺惺地搞了个廉政运动,就是所有的官员都平民化,出门不前呼后拥,不清道,不摆架子,不设保卫。
于是,汪精卫与黄复生眼睁睁地看着火车站的人流按照某种速度流出来,里面无数带红帽子的清朝官员。京城嘛,随便扔往天上扔一砖头,打中的全是戴红帽子的。那绵延不绝的红帽子将汪黄的眼睛都染红了,也没看清红帽子下面的脸。
第一次刺杀行动就这样失败了。
深夜出来寻老婆的男人,搞砸了第二次刺杀
第一次刺杀失败后,汪精卫就想干一票更大的,直接刺杀那个时代真正的掌权者——宣统的老爹摄政王载沣。
他们摸清楚了:载沣每天去上朝时要经过一座甘水桥,那个路段又偏僻,少人行走,桥的一端还有一条可以藏一个人的阴沟。他们可以在半夜里将炸弹埋在桥下,派一个人躲在阴沟里,看见载沣一过,就用电线一碰,“轰”的一声,也完成了任务。
埋炸弹是由喻培伦与黄复生两人前去。那天夜里,汪精卫与陈譬君留在屋内生离死别。因为汪精卫打算清晨时分去引爆炸弹。
且说埋炸弹的这边厢,两个人炸弹埋好了,打算走人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人影跑远了。顿时大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被人发现了,
就那么凑巧,那片荒凉地里有户人家,男人是赶车的车夫,老婆离家出走三天了。那蛮车夫满心郁闷,深夜睡不着,便在外面满世界找老婆,找着找着,忽地看见了有人在桥下埋东西。他开始以那两个人是贼,在埋刚刚偷来的财宝,他那个高兴呀,便躲到一边,想着等这两人一走,他就好黄雀在后了。可他后来发现这两个人竟然在弄电线。这下子,车夫的脑子里啪地灵光一闪,再联想起这座桥可是摄政王每天要过的桥,推断出这两人一定在埋炸弹之类的东西。哎,不得不让人赞叹京城百姓的警惕性……想想那个时候的平头百姓,便已经有了炸药的概念,容易么?
话说这忠心的旧社会车夫吓出了一头冷汗,狂奔报案去了。
喻与黄商量一阵后,便由一个人回去向汪精卫报告情况,另一个人躲在某处看后续情况。果然,巡警来了,炸弹被发现了,他急忙回到据点。
第二次刺杀行动就被这个半夜出来寻老婆的车夫给搞砸了。
清政府的烟雾弹一个又一个
喻黄跑到照相馆向汪精卫报告炸弹被发现了时,汪精卫还镇定自若,觉得警察也没抓着埋炸弹的人,不用担心,先看看风头再说。
第二天的报纸上,炸弹案果然成了头条新闻。但是报纸上说,这个炸弹应该是宫廷内部的权炳争斗引起的,有可能是这个亲王,那个亲王,扯了很远,就是没扯到革命党。
汪精卫放心了。他们开始策划下一次刺杀:陈璧君回南洋筹款,喻培伦回日本购原料制炸弹。汪精卫与黄复生则继续在北京蹲点,摸清下一次刺杀的路线图。
但有个老同盟会会员去催他们快点回去,说是归国留学生开照相馆,这件事儿本来就惹人生疑,查来查去肯定会查到他们头上的。他们正在犹豫之时,又传来消息说是警方已经在卢沟桥抓到了埋炸弹的人,而且处死了。汪精卫彻底放了心,他们私底下骂了警方的愚蠢,也哀悼了那个被处死的无辜者。
但4月16日,一群警察围住了守真照相馆,将汪精卫与黄复生两位留守者抓了个正着。
原来之前清政府发布的一切,都是烟雾弹,就是为了误导汪精卫,让他放放心心地在北京城呆着,让警察们有时间去查案。
别看清政府对抗外国入侵非常没有智谋没有力气,但对付当时没有经验的汪精卫,他们倒还有些阴损招数。警察们看到那个炸弹是外国制造的,可是炸弹上几个螺钉却是新的。于是,他们从那几个螺钉查起,查到了守真照相馆。
汪精卫与黄复生被捕后就被关进了清政府的监狱。由当时全国警察局老大肃亲王善耆负责审理。这善耆便是日后臭名著昭的川岛芳子她爹,虽然有那样一个女儿,但善耆却是晚清官场里少有的有远见,头脑清醒的人。
监狱里,汪精卫喜事重重
在监狱里,汪精卫与黄复生争先站出来承认自己是炸弹案的主谋,对方只是一个小帮工,没有什么干系的。
这是革命党人:勇敢,重义,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极大地感动了在晚清官场里浸淫了多年的善耆。善耆老泪纵横地想,如果我大清有这样的年青人,那何愁国不强大?
他劝住了要杀死汪精卫的载沣。他说:“如果我们杀了他,明天举国上下就会说,同盟会高层谋刺摄政王杀身成仁。这不正好成全了汪精卫与同盟会么?我们偏不让他们如愿,我们不杀汪精卫,让全国老百姓晓得,原来摄政王是个宽大为怀的仁者,连谋刺他的人都可以不杀。那民心就站到我们这边了。”
载沣因为没有受到实际上的惊吓,心中没有太多怒气与怨气,立马同意了。
汪精卫呆在监狱里,善耆便隔三差五地去提审他。名为提审,实为交流。善耆与汪精卫是惺惺相惜,弄得最后善耆私下里对汪精卫说:“如果我不是生在王族,我也去参加同盟会。”
这是汪精卫在监狱里第一桩喜事,交到了敌方阵营里的一个朋友。第二桩喜事是空前的,因为汪精卫的刺杀行动与被捕,本来已经有点内讧的同盟会空前团结起来,也更坚定了全国民众反清的决心。1912年,武昌起义成功。从此,中国步入了民国时代。汪精卫出狱后成了民国的大英雄。第三桩喜事,却是汪精卫与陈璧君定下了婚约。在刺杀前,虽然陈璧君对汪精卫一往情深,但汪却没打算结婚,具体原因无从知晓。正是他在监狱里的那段岁月,陈璧群的不离不弃,终于打动了他。他一出狱,就与陈结了婚。
诚然,刺杀事件是汪精卫一生中最划算的一件事,付出不多,收获巨大。但正因为这件事情,让他习惯了“划算”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他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也走出“划算”的一步——投日。民国英雄成了民国最大汉奸,悲喜不过是一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