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中华慈善文化 努力开创慈善事业新局面

2012-04-29 00:44邓铜山
慈善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华慈善总会慈善事业慈善

邓铜山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繁荣,突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范围的宏伟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于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统一思想和行动,大力发展中华慈善文化和开创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中华慈善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先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慈善文化是善的文化、爱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慈善事业的思想道德基础。没有慈善文化的大繁荣,就没有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人们呼唤道德良知的觉醒。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对净化心灵、深化思想及凝聚共同信仰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弘扬慈善文化,能够提高民众的慈善意识,增强社会的慈善氛围,凝聚各种慈善力量,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投身到慈善事业中来,以推动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弘扬慈善文化,有助于树立人帮人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弘扬慈善文化,有利于促进以德治国、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全民族以善为核心的道德素质的确立。一个用善和爱武装起来的国家和民族,一定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准确把握慈善文化的内涵

要弘扬慈善文化,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慈善文化,其内涵又是什么。

(一)慈善文化的道德价值

道德是自我完善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是人们的情感、意志、行动、境界的高尚体现。在慈善上表现为自律性和无功利性,要求人们自愿地、自发地、无偿地、不图回报地为他人做好事、做善事。这种道德行为,就是慈善文化德性的体现。弘扬慈善文化,就是向人们心中撒播德性的种子,把大家引向道德提升的正途,懂得做人要与人为善的道理。

(二)慈善文化的仁爱思想

慈善的含义《辞源》说是“仁慈善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可见,仁爱的观念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爱的核心是爱人。怜悯心和同情心是人性中的自然情感,同情是对他人苦难的关切并产生爱心和慈善行为。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同情心和爱心,整个社会就会做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病有所治,社会就变得和谐,就能构建一个慈善的国家。

(三) 慈善文化的民众观念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人们既是道德的客体,又是道德的主体,人民利益是社会主因道德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维护人民利益,关心人民疾苦,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帮人民之所需。慈善就是帮助弱势群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度过困难、摆脱困境,也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一种具体表现。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钱多固然可以做慈善,钱少甚至没有钱也能做慈善。富豪是慈善的骨干力量,毕竟是少数人。广大民众才是慈善事业的主体。人无高低贵贱之分,行善无大小前后之别。凡是做善事的人都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既要重视富人慈善,更要重视平民慈善,表彰那些发善心、乐于行善的普通百姓。如果人人都来做慈善,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成为慈善的家园,人间就会变得更加温暖。

(四)慈善文化的奉献精神

奉献是为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而贡献自己的财力、物力、体力乃至生命的高尚精神。其基本的道德要求:一是助人付出,二是不求回报。它体现了奉献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自己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高度自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并要求人们做了善事不留名,做了善事不求回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金钱至上、道德滑坡、不做奉献、只求索取。今天更需要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善款的募集、活动的开展就无法进行,慈善事业就无从发展。现在有些人拿出自己大量的真金白银做慈善,只是在某些做法上有点缺陷,就被人指责,这是不公平的。我们还处在现代慈善的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行善者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社会对于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褒奖他们的奉献精神,保护他们做慈善的积极性。当前,我国正处在慈善事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成功的企业家有机会为中华所有企业家树立榜样。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有可能对慈善事业在现代中国大规模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

(五) 慈善文化的平等意识

佛教提倡“终众生平等”;基督教倡导“平等”、“博爱”。无论慈善的主体还是客体,双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慈善文化的平等意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即慈善组织或慈善行为的捐助人,其所实施的一切慈善行为不是恩赐、不是施舍,而是基于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爱互助的高尚体验,是通过人道关怀而达成的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是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二是慈善的客体,即接受慈善行为救助的社会成员,也就是受益者,并非就低人一等,而是作为社会平等成员在自身遇到困难时,所应受到的社会救助,也是应享有的一份权利。受捐者对捐助者表示感恩是理所当然的,但捐助者对受捐助表示感恩同样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捐助者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受助者才得以实现的。做了善事不图名利、不求回报,而且要懂得对受捐者表示感恩,这才是做慈善的最高境界。中国有句古语“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这种朴素而辩证的思维,是对慈善平等意识的一种科学的阐述。

三、弘扬慈善文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弘扬慈善文化是软实力,发展慈善事业是硬道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一) 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要不断研究慈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之路。要结合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完善慈善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借鉴创新成果,兼收并蓄,引导慈善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具体做法有:组织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慈善工作者系统撰写有分量的文章,在主流媒体和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围绕专题举办若干论坛,将高质量的发言汇集成册,组织或结合培训精选宣讲;编印通俗读物,告诉民众什么是慈善,为什么要做慈善,怎么去做慈善。做到在形式上让民众喜闻乐见,内容上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前些日子,中华慈善总会编辑出版的《慈善读本》就很受欢迎,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后还要继续编写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普及读本,使慈善进入寻常百姓家。

(二) 强化新闻舆论工作

舆论导向正确是慈善事业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慈善事业之祸。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励,以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弘扬社会正气,通过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要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从群众的关切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要秉承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以正视听。我认为当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网络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占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要把中华慈善网办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快捷敏锐、公信度高、权威性强的官方网站。

2、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

3、结合慈善项目进行宣传,善于捕捉新闻热点,扩大慈善项目的影响力。

4、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刊发公益广告;开辟“慈善大家谈”专栏,回答民众对慈善关切的问题,解惑释疑,调动民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人知荣辱、懂感恩、善他人,促进全民慈善意识的提高。

5、发挥报刊的作用,办好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慈善》杂志、《中华慈善年鉴》、《慈善公益报》,继续与《人民政协报》合作办好《慈善周刊》,提高质量,扩大影响。总会的网、报、刊,就是总会的喉舌、总会的舆论阵地,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 大力表彰先进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号召作用,举起一面旗帜,影响各个方面。对先进的褒奖就是对后进的批评,要让民众知道我们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让民众看到光明、看到希望,树立做慈善的信心,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慈善总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具体做法:

1、继续办好两年一届的“中华慈善贡献奖”和“中华慈善新闻奖”评选颁奖活动。要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社会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

2、在主流媒体和有影响的网站上开展“每月一星”的宣传活动,在中华慈善总会春节晚会上对年度宣传的典型集中进行表彰,邀请荣誉会长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假以时日,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周围将呈现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的盛景。

3、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在突发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以及身边最感人的典型举行报告会。可以一年一度或择机进行,届时邀请国家领导人参加。可以巡回报告,以扩大慈善影响力。

(四) 积极开展文艺活动

要充分运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等群众文艺形式传播慈善理念、增强慈善氛围,讴歌慈善事业取得的成就和英雄模范人物。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发挥文艺为慈善服务的独特作用。具体做法:

1、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家拓展、创作、拍摄以慈善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及组织专题晚会。

2、组织专业人才创作以慈善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征集中华慈善总会会歌。

3、慈善总会每年组织1~2次大型演出,可以结合重大事件和有重大影响的慈善项目推介,开展义演募捐。

4、与文化公司联系,组织小型演出,主要是传播慈善理念和表彰当地的慈善先进事迹,适当进行筹募。

5、组织慈善歌曲大家唱。可以组织1~20名艺术家举办慈善歌曲演唱会,然后各地方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采用各种形式演唱慈善歌曲,造成唱慈善歌曲、办慈善事、做慈善人、创慈善业的浓厚慈善氛围。

(五) 加强与境外慈善文化的交流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队伍文化交流,促进慈善文化的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慈善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包容性,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慈善事业基本情况、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慈善事业文明、开放、进步的形象。具体办法: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慈善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慈善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要认为外国什么都好,都比我们先进、进步。首先要做这方面的对外传播。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改进我们的慈善工作,促进中外慈善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2、合作发展慈善项目,在共同的工作中,传播和促进慈善文化的交流。

3、组织国际慈善论坛。

4、举办海峡慈善论坛,设立海峡慈善基金会。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族同文,慈善不分种族、地域和意识形态,用慈善架起海峡两岸同胞爱心的桥梁。在两岸大交流、大配合、大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红十字会是国与国之间开展救助活动的政府慈善机构,我们与台湾是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现在的相互救助活动都是通过社会进行的。如果我们能成功举办海峡慈善论坛、设立海峡慈善基金会,今后无论政府还是民间的相互救助和慈善交流活动,都可以由这个渠道进行,其意义和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六) 发展慈善产业,建立慈善商店,举行慈善拍卖、慈善物品变现,扩大慈善资源,深化慈善的影响力。

(本文作者为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原中国人民解放放军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

猜你喜欢
中华慈善总会慈善事业慈善
中华慈善总会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中华慈善总会慈爱孤儿工程向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捐赠物资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基督教慈善对我国官办慈善的启示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