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旎
假如没有月亮,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还会有生命出现在地球上吗?以下是在没有月球的假设下,地球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地球不会有四季变化。甚至不会有生命
月球是太阳系卫星中的一个大个头,在太阳系已知的66颗卫星中,只有4颗的体积大过了月球。月球强大的引力为地球提供了一种叫抑制矩的力量,这起到了稳定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地球在公转的轨道上不至于摇摇晃晃或颠簸移动。
火星不同的命运证实了月球对地球的这一功劳。火星只有两颗小型的卫星,火星的自转是不平衡的,据计算,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倾角会在10至50度之间波动。
如果地球的近旁没有这个“异乎寻常大”的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也会像火星那样有很大变动。月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7%(1738千米),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的卫星比较起来,地球的这个卫星的大小相对于母行星大小的比例确实是大得异乎寻常。多亏有这样一个大卫星,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变动幅度才被限制在正负1度的范围以内。
科学研究发现,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只要有微小的变化,就能够引起气候的巨大变动。自转轴的倾角如果变小,季节的差别便会变小。在这种情况下,极地能够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量也会减少,于是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气温差就会变大。反之,自转轴的倾角如果变大,比如说超过54度,赤道附近便会交得比极地寒冷,正好位于赤道的地区甚至会冻结。在自转轴倾角不稳定从而使气候如此频繁变化的行星上,环境自然要比现在的地球环境恶劣得多。
如果没有月球的陪伴,地球将出现什么样的景况呢?无疑气候和四季将失去规律。假设有一天,地球的自转轴朝着太阳发生完全的偏转(90度),北极点直接对着太阳(就和今天天王星的情况一样),那么所有位于北半球的城市,如马德里、那不勒斯或纽约就会持续白昼,从4月末一直持续到8月。而阳光将使北极地区变得和赤道地区最热时期一样炎热!在长达6个月的夏季中,北半球将变成一片彻底干涸的沙漠,同时全球性的风暴把大气带到漫长黑,夜笼罩下的南半球。随后北半球的冬季降临,以上地区陷入长达6个月的黑夜,这意味着那里将变成一片冰冻的世界。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和动物将无法生存。
多亏有月球的保护,地月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得以保持安全平衡。我们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
地球上一天的时阃将只有12小时,且狂风呼啸
30亿年前的一天可能只,有接近现代的半天时间,在这30亿年中,月球充当了地球自转的一个减速器。月球引发的潮汐不断冲刷地球表面,在海陆之间来回波动,,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摩擦力使地球自转多了一个阻力,从而大大减缓了旋转的速度。如果没有月球潮汐的拖曳,我们的一天将只有12个小时。
12个小时一天不仅仅意味着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么简单,地球上的一切都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增加对地球表面风的强度和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星体旋转愈快,风力就越强,持续时问也越久。在一天只有10小时的术星上,飓风近似于旋转的恶魔,并且可以延续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
如果地球也时时狂风怒吼,地球上的生命又该是另一幅情景了:由于地球转速更快,地球上将产生东西方向的强大风暴和飓风,地球上将不会出现树木,因为植物必须紧紧依附在地面上才能生存。动物则需变得更强壮,最好身上长着天然甲壳,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不被狂风刮起——也许统治地球的将会是一些像乌龟和犰狳状的生物。即使它们能进化成高级智能生物,它们也不会互相说话,因为要在狂风中说话,显然太困难了。
地球将变得千疮百孔
我们知道,月球表面到处坑坑洼洼,这其中有许多是由于流星频繁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而在这些流星中,有一部分课本是冲着地球来的。如果不是月球充当了挡箭牌,流星就会与地球相撞,而其中的大量撞击对地球而言是毁灭性的灾难。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的碰撞就导致了地球上一代霸主——恐龙的灭绝,如果没有月球,不知世界又要发生多l少次命运的转折了。月球为地球作了很大贡献,为地球抵挡了很多小行星的撞击,对保护地球建立了“伟大的功勋”。30多亿年以来,小天体不断撞击月球,月球上形成了许多撞击坑,月面也斑驳陆离、千疮百孔。。据不完全统计,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撞击坑就有3.3万多个。
地球上将没有山脉,甚至不会有稳固的陆地
导致月球形成的剧烈碰撞同时也将地壳的很大一部分彻底抛入太空,但地球表面随后形成的岩石圈的厚度仅为早期地壳的30%,更易碎裂。有些地质学家认为年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分裂成几部分,导致不同的大陆板块像术筏一样在黏稠的深层地幔上漂移。这些来筏相冱碰撞,于是产生了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如果没有月球的诞生,这种漂移和碰撞绝不会发生。我们的地球会像金星那样,具有厚厚的、光滑的地壳,且连成一片。仅有的凡处突起会被几百万年间的糟糕毳气荡平,地表最后被一片大海覆盖,只留下几处小小的火山岛露出水面,就像今天的夏威夷岛或加那群岛那样。
海水将没那么威。生命也许不会出现
想象一下地球和月球形成之初的情形。那时,地月之间的距离应该不到现在的一半,海潮潮位比现在高几十倍。由于地球自转更快,涨潮的频率比现在更高,成形不久的大陆海岸几乎每隔三五个小时就要遭受海啸般的潮水冲击。汹涌海浪的持续洗刷迅速侵蚀了海岸岩石;溶解了大量的矿物盐及由陨星和彗星带来的含碳有机物。这些巨潮在将原始海洋中的淡水转变成“生命汤”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科学家断言,潮汐的循环为大分子链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而蛋白质或基因载体DNA正是脱胎于大分子链。
【责任编辑】蒲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