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绿色,是交通運输发展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国公路水路交通運输环境保护工作在行业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与建设、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船舶油污水防治、水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交通運输行业环境保护的特色领域。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环评和竣工环保验收通过率都达到了100%。
随着日益提高的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快速扩展的行业规模的挑战,对公路水路交通運输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全面的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初,交通運输部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運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环保法规、监管体系、科研体系建设及低碳技术应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等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构建绿色交通運输体系,加快转变交通運输发展方式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作用。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交通運输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交通運输行业将全面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行业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建设力度和科研力度,到2015年,实现公路水路交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保护取得实质性突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基本健全,行业环保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规划》明确了交通運输行业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行业环保监管体系建设、行业环保科研体系建设、行业低碳技术应用和推广、公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水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七大任务。水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十二五”期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生态型港口工程示范:结合各港口自身条件和建设基础,选择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开展生态型港口工程的示范建设,主要包括湿地保护和连通、生态护岸、生态缓冲带、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等内容。
港口生态修复试点:针对重大围填海港口工程较为集中的渤海湾、江苏沿海、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等区域,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港口工程生态修复,开展港区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主要包括生态移植、植被恢复、增殖放流、人工渔礁等内容。
内河航道生态修复试点:在内河航道建设较为密集的长江干线、西江干线等流域选择合适水域建设航道工程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主要包括鱼道建设、增殖放流、生态护岸等内容。
施工期港口航道污染治理:针对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水、噪声、粉尘和固体废弃物进一步开展治理。
营運期港口污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建设:在各沿海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内河主要港口及京杭運河沿线港口扩建和改造污水接收和处理设施,推进污水回用系统建设;补充和完善大连、青岛、宁波一舟山、泉州、惠州、湛江、钦州、洋浦等油品運输大港的油污水接收和集中处理设施。
内河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在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運河、黑龙江、松花江、澜沧江和赣江等重要航道沿线,建设船舶油污水和垃圾集中收集站点,配备油污水和垃圾接收船舶。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建设:在三峡库区、清江、乌江、松花江等旅游客運区、京杭運河和大连、烟台、威海、海口、深圳、珠海等客運量较大的港口,建设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并逐步推行客船生活污水收集存储设施。
港口散货粉尘治理:在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日照、连云港等北方煤炭下水港,在宁波一舟山、温州、福州、莆田等主要煤炭输入港,在营口、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宁波一舟山、防城港等重点矿石運输港口,在济宁、徐州、芜湖、马鞍山、宜昌等内河散货運输港口,开展重点港口粉尘污染治理工程,进一步推广建设防风网、抑尘剂、喷淋除尘、密闭運输系统改造等技术。
适应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模式转变,建设现代交通運输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的重要切入点和推动力,由此构建的绿色交通運输体系,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