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圣米歇尔山

2012-04-29 16:37沈海滨
大众汽车 2012年2期
关键词:涨潮哥特式流沙

沈海滨

圣米歇尔教堂,低调的奢华

当巴士从蓬特松小镇慢慢靠近圣米歇尔山时,我的心被提到嗓子眼。远处,在长堤的尽头,一堆岩石、房舍、城堡、修道院赫然耸立在地平线上,就在天水迷雾间。莫非,我日思夜想的圣山已经近在眼前?圣米歇尔山是法国著名的古迹和基督教圣地,位于芒什省的一座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小岛呈圆锥形,经常被大片沙岸包裹着,只有涨潮的时候才成为一座小岛。

车子进入圣米歇尔山,我看见一片极为宽阔的草场,近处蓝天下成群的绵羊,远处与草场相衔接的一望无垠的流沙。一座锥形的小山从流沙中兀然拔地而起。最为壮观的是山顶上锥形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入云,顶上金色的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直指苍穹。相传,在公元708年的一夜,在圣米歇尔山附近修行的红衣主教——奥贝连续3天梦见天使米歇尔手指沙滩上的一座小山,仿佛在示意他在此修建一座教堂。于是因为这个梦人们整整忙活了8个世纪,无数的教士和劳工将一块块沉重的花冈岩运过流沙,再一步步拉上山顶,终于造就了这个奇迹。

进入圣米歇尔山是不用收费的,但入山顶修道院则要每人支付8欧元。如此重要的历史遗迹相信没有人会愿意错过的。山顶的修道院从1211年建到1228年,包括了东侧的施舍厅、迎客厅和饭厅和西侧的骑士厅、食物储藏室和回廊。修道院的最高处建有四道长廊,227个红色花岗岩立柱。它的建筑风格结合了罗马式的简朴和哥特式的精雕细琢,合理安排交叉穹隆的拱顶,广泛地采用了跨梁拱的节点,被称为“神奇式作品”。教堂外是一个用花岗岩回廊环绕着的长方形花园,回廊尖形的拱顶上雕有动物和人的塑像,光线幽暗,和花园里充满光明的绿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花园看上去有点像中国南方屋子里的天井,不过人可以坐在回廊边上由砖石砌成的围栏上休息,只可惜没有入口可以让人进到花园里面。

圣米歇尔山城堡的教堂很多,其中圣米歇尔教堂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高达132米的圣米歇尔教堂被汉堡人亲切地称为米歇尔,它是北德最漂亮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它雄伟的钟楼以及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汉堡的象征。圣米歇尔大教堂的建造,从1017年投下第一块基石开始,持续了60多个春秋。教堂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祷间实际上也成了罗马式建筑工艺的杰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从门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罗马与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身,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隆的开间多达7道,两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证教堂的通风与采光。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四周的回廊不带祈祷室。这种教堂的建筑风格在诺曼底一带很有代表性,曾经风靡一时。就中世纪的水平而言,圣米歇尔山大教堂顶部开间的匀称布局与颇具立体感的垂直分隔、大殿与耳堂之间宽大的连拱,以及楼廊上饰有雕刻物的门窗都展现着建筑师们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水准。我沿着圣米歇尔山的青石板路而上,这里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群,由下而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拱线、每一条花纹都向上冒出尖峰,所有尖峰错落有致、井然有序,让人感觉有一股向上飞升的合力。

再往上走,就是教士们的修行室及会客厅。穿过无数的厅堂,走过迷宫似的走廊,我终于爬上了顶层的圣殿。怀着敬畏初登圣殿,空旷的殿堂让我惊叹莫名。这就是传说中令无数朝圣者顶礼膜拜的圣殿吗?居然没有一个精美的石雕,也没有豪华的讲坛,哥特式玫瑰窗上镶的也不是绚丽的彩色玻璃。一切都那么平凡而朴实,没有夸张,没有奢华,如此雄伟壮丽的外形之中,居然隐藏着如此朴实浑厚的心灵。对比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耶路散冷的耶稣基督堂,还有欧洲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教堂,里面华美的雕塑和装饰、绚烂晶莹的彩色玻璃、宽阔的讲坛、巨大的管风琴,高远神圣的感觉会让你感到自己的卑微。而圣米歇尔大教堂则完全是另外一种神圣,它平静、安详、朴实、浑厚。身处其中,一切浮躁会烟消云散。也许只有如此宁静才能使教士们潜心修行,只有如此亲和才足以吸引八方的信徒不顾被流沙吞噬、被海潮卷走的危险上山朝圣。

圣米歇尔山,大西洋之外的山巅

从圣米歇尔山顶上可以俯瞰下面一望无际的流沙,15公里以外,才能看到大西洋的海水。千万别被表面平坦光滑的流沙所迷惑,它内部的暗流会像蛇一样滑动,缠住人腿,慌乱中拔不出双腿的游人就会被流沙吞噬。雨果曾经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而出名。每天傍晚,大西洋的潮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而来,刹那间淹没流沙,把圣米歇尔山围困在滔滔巨浪之中。一些试图趟过海水上山的信徒就曾经被汹涌的海水卷走。值得一提的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曾有119名法国骑士躲避在修道院里,依靠围墙和炮楼,抗击英军长达24年!因为每次只要坚守半天,势如奔雷的涨潮就会淹没通往陆地的滩涂,为爱国者们赢来宝贵的半天休息时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此岛是该地区惟一没有陷落的军事要塞!

我沿着古老的城墙慢慢往下走,回头看着圣山顶上的教堂,心中忽然升起一点自豪的满足感。这可不是宗教信徒朝拜圣山之后的心态,我只是想起刚才在教堂里,一个天真的小学生问我是不是日本人,会不会说法国话。我的朋友用法语告诉他,我是中国人。当我离开圣山的时候,海水开始涨潮。有海鸟优雅自如地飞舞在岸边。它们应该是上帝的使者吧?那样的安详平和,似乎携带着某种来自天国的福音。夕阳的余晖将一抹晕红洒在圣米歇尔山上,灰棕色与玫红色缠绕在一起,美到不可言说,也庄严到不可言说。我忽然想,朝圣的心沐浴到上帝的光辉,朝圣的人有福了。

圣米歇尔山是全诺曼底最负盛名的名胜古迹,它已经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我印象中的圣米歇尔山是神圣而瑰奇的,又带着些许肃穆,像一个容颜端庄虔诚的修女。它与诺曼底的风情和文化没有必然联系,它那孤高绝俗的风姿是属于全人类的。

TIPS

交通:巴黎到圣米歇尔可以有多种途径,最快捷的当然是汽车旅行或跟团,也可以乘坐火车然后再转汽车或乘船,这样的话一天也可以把圣米歇尔山游览完毕, 如果要看圣米歇尔山涨潮和退潮的宏伟景象,则要选好日子和在当地住一晚。除了参加当地旅行团外,最方便的方法是搭火车到圣马洛,转搭前往圣米歇尔山的专程巴士。

住宿:小小山头,东拐西弯地“藏”着8家小酒店,双人房价格从80到250欧元不等,都有卫浴设备。需要预订。酒店一般在下午3点到5点才开门接待,在这以前抵达的旅客得在山上游荡一阵。

美食:可以到山脚下的“妈妈的鸡奶烘饼”店,去吃一下圣米歇尔山最著名的烘饼。它在“国王门”附近,不过一人份套餐至少60欧元。不想太花钱,可以到小店里购买法国面包或新鲜出炉的意大利馅饼。

特别提醒:圣米歇尔山的入口处,会张贴海水涨退的时间表,切记于潮涨时远离两岸的沙地。因在大涨潮期间,涨退之差距可达12至14公尺,而潮水亦会以高速涌至,如走避不及,会被海水淹没。

猜你喜欢
涨潮哥特式流沙
涨潮
哥特式浪漫
“水城”被淹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流沙说
流沙!流沙!不要怕
神奇的潮汐
风华是一指流沙
涨潮啦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