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侠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教材中有观察叶的下表皮、观察叶片的结构和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3个学生实验。这三个学生实验的效果是影响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为帮助学生高效的开展实验,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改进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观察叶的下表皮实验
叶下表皮的观察要求学生能区分表皮细胞、保卫细胞,了解表皮的结构特点,认识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教材中推荐的实验材料蚕豆叶在城市内不易找,而青菜叶和菠菜叶不仅叶肉细胞不易和表皮细胞分离而且气孔小,影响实验效果。笔者选取多种实验材料反复实验,发现菊花叶和茼蒿叶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容易分离,而且气孔大,易于观察。于是在分组实验中将菠菜叶改为菊花叶和茼蒿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很快观察到了气孔。为了让学生理解气孔的功能,可选用饱满的菊花叶和萎蔫的菊花叶分别制成临时玻片标本观察,即可观察到气孔张开和关闭时的状态。或选取饱满的菊花枝条提前1~2h插入30℃温水中,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促进叶表皮上气孔张开,然后选取枝条上的菊花叶制作成临时玻片标本。当观察到张开的气孔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让食盐水渗入到叶表皮内,即可观察到气孔由张开到关闭的过程,从而理解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2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叶片结构的观察要求学生能区分表皮、栅栏层、海绵层和叶脉,认识叶片结构的特点。按教材推荐的双面刀片法进行实验,不仅安全性不够,而且切出的叶横切面不是太厚就是太薄,无法区分叶片结构中栅栏层和海绵层。通过摸索发现,将两片双面刀片的一端分别用医用胶布将刀口包住,在其中一片双面刀片的另一端距离刀口3~5 mm处贴上1层透明胶带,然后再用医用胶布将两片双面刀片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两片双面刀片组成的整体。这样,既安全可靠,可防止学生在做徒手切片时误伤手指;又可以切出又薄又完整的叶横切面。因为,即使捏紧两片双面刀片,两片刀片中间仍会留出一条缝隙,学生在做徒手切片时。就能顺利切出又薄又完整的叶横切面,从而有效理解了叶片结构的特点。
3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
绿叶细胞中叶绿体的观察时要求学生能识别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学生在观察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能很快找到绿色颗粒状结构——叶绿体,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学生却不易理解。于是笔者改进实验,在学生观察到绿色的叶绿体后,要求学生滴加碘酒染色后再次观察,可见黑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会由绿色变成蓝紫色,而其他部分则呈黄色,从而有效突破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这一教学难点。如果在实验教学中找不到黑藻这一实验材料,用葫芦藓、墙藓和刚毛藻来代替,实验效果也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