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柏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在内蒙古敖汉旗乌兰召村都要举行神秘的蒙古族古老的傩仪式表演,蒙语叫“好德歌沁”,戴有面具的人物通过说唱、舞蹈等形式进行驱邪、祈福等活动。
“好德歌沁”活动在当地已有200年的历史,几经演变,成为当地独特的一种蒙古族傩文化形式。据表演者介绍,相传很久以前,当地遭遇大旱,一时间瘟疫、妖怪肆虐横行,百姓求神解难。有一位长着白胡须、白眉毛,身着白羊皮袄的老者飘然而至。他一手捻佛珠,一手执宝杖,自称从北方遥远的阿尔泰山而来,当喜马拉雅山是土包时,大江大河是小泥沟时就有他了,比天小一级,比地大一级。老者挥舞宝杖,口念咒语,驱邪除灾,为民求福。从此草原又呈现出了生机。老者被百姓尊称为白胡子老仙翁。过了几年,老仙翁再一次来到敖汉,这回身边多了几人:一个是他的老伴,面容慈祥的曹门代;一个是他的义子,长着黑胡子敦厚老实的朋斯克;一个是他的女儿,活泼美丽的娃莲;还有特邀请来捉妖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临行前,老仙翁说以后就不能再来了,告诉村民,只要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六,戴上做成他们这些人相貌的面具,如此行事,便可保四季平安。
整个活动包括请神、敬神、驱邪祈福、送神几个过程。
首先,民间艺人按每个人样子做成面具,拿到庙里供奉,请喇嘛诵经,这样每个神灵就附在面具上了,具有了神的力量。从前当地有座喇嘛庙,文革时期被拆除,现在,做好面具,放在供桌上供奉就可以了。
通常表演“好德歌沁”的,只有家传的人,戴面具后,应请愿人家邀请,一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称之为“踩街”。
到每户人家后,主人摆上供品,点香迎接,表演者跳起象征吉祥如意的“盘肠舞”,唱着祝福主人的颂歌,老仙翁和儿子挥舞宝杖,孙悟空和猪八戒也各执兵器,驱邪除妖。之后进入房间,被主人请到炕上入坐,接受主人的赏钱,喝茶抽烟。整个过程十分热闹。表演者根据主人的要求,唱着不同的歌曲,如求子的,祈福的,祛病除灾的等。
表演中间也会有一些幽默打趣的情节,更增加了活动气氛。如进屋上炕时,白胡子老仙翁会表现使出很大力气抬脚,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主人送赏钱时,白胡子老仙翁接过来不知道是什么,主人告诉他是人间买东西的钱;递上香烟,老仙翁也不知道是什么,主人要告诉他这是抽的烟。老仙翁抽上一口后,佯装倒在炕上,说这烟比他自己的土烟劲大呛人;当白胡子老仙翁起身告辞时,主人会开开玩笑,拦住老仙翁的老婆曹门代不让走,老仙翁只好又唱起了《求情歌》,这样才把老婆领了出来,又走向另一户人家。全过程都是用蒙语唱歌对白,说唱结合,诙谐生动,富有节奏。在这时,各神仙已不再威武庄重,而是亲近可爱的样子。
到了正月十六晚上,表演者再一次戴上面具,来到村子西北角,原来一个叫西庙的遗址上,用秫秸点着火,围着火堆起舞,唱起《祭火歌》:“火神哪,佛祖啊,感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吉祥幸福……”表演者在火堆上来回跳过,最后将面具投入火中烧化。至此,送神完成,整个“好德歌沁”表演活动也全部结束。
“好德歌沁”表演内容已没有文字记录,完全靠表演者口头相传,要求表演者有很强的蒙古族历史、文学知识,以及蒙古族说书的应变能力。从孙悟空猪八戒人物上看,它又受汉族文化影响,也有萨满教艺术形式表现。“好德歌沁”面具慈眉善目,没有狰狞之相,这是与其它地区傩面具的最大区别,透出了神化中的人性化。“好德歌沁”表演对研究当地民间文学、戏剧、美术及宗教祭祀提供了实料,被称之中华民族舞蹈、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责任编辑/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