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风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新闻评论员。标新立异的修辞、深刻睿智的形象,使白岩松成为央视名嘴中的一朵奇葩。2011年10月,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针对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佩带“绿领巾”的事件,特意佩带绿领带上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出了最真实的声音。这一举动,再次赢得了众多观众的热捧。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正是因为白岩松敢于直言的个性,多年来,他一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为此,他曾因儿子白清扬成绩优秀而产生隔阂,和妻子朱宏钧也为此发生摩擦。就在白岩松出现焦躁抑郁情绪时,妻子朱宏钧意外解开了丈夫异常行为背后的端倪。
那么,她是如何拯救在深渊中挣扎的丈夫?白岩松又能否走出那条人生的暗河呢?
【不让儿子争第一,央视金牌主持妻子发现端倪
2008年6月的一天,白岩松在央视录制完《新闻周刊》后,神情疲惫地回到家中。11岁的儿子白清扬像一匹欢快的小马一样冲了进来,一扬手里的卷子,大声说:“爸!我这次考试又是全班第一名!你看啊,我语文第一,英语第一……”白清扬兴奋地一张张地拿着卷子,却没有注意到爸爸的眉头越拧越紧,脸色也已经由晴转阴了。他拿起数学卷子时,语气充满沮丧:“哎,只有数学没满分!就差半分,半分啊!我怎么能这么大意呢!”看到儿子因为这半分就一副不可饶恕自己的样子,白岩松生气地反问儿子:“你为什么次次都要当第一名?你知道为了这半分你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吗?”
白清扬没想到自己争当第一名会让爸爸如此生气,委屈地站在那儿哭了起来。这时,正在厨房做饭的朱宏钧闻声过来,不满地对白岩松说:“儿子考得好,你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还发火呢?”听着妻子的责备,白岩松没有说话,只是摇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时父亲辞世,是母亲一手挑起了那个家。艰苦的身世、凄凉的往事,让他有着深深的责任感,同时也让他不苟言笑。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白岩松来到《中国广播报》当记者,并和来自江南水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编辑的朱宏钧相识相爱了。1993年,白岩松又进入央视新推出的《东方时空》栏目组兼职做策划。记者出身的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制片人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结果,白岩松有着对新闻事实和时事的敏感,再加上主持节目时会说、敢说,深受观众喜爱。朴实无华、一身正气、不哗众取宠的他很快成了央视的金牌主持人。
因为站在了最高端,他觉得自己就像过河的卒子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此,每天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他的神经就高度紧张,那根弦绷得紧紧的,每分每秒都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即使在睡梦中,也常常处于紧张的直播和报道状态中。他冲得很猛,也常挑着最重的担子,这些,都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可他一旦完不成新闻理想,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好新闻,他就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就这样,力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也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跳出来的怪圈。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像蛛丝网一样缠绕着他,让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多年来的经历让白岩松深深感受到,“第一”是一种荣光,但同时也意味着压力重重。因此,当他看到成绩“优秀”的儿子循着自己当年的轨迹,那样执著地争当“第一”时,心里就涌出莫名的恐慌:自己已经高处不胜寒了,怎么能让儿子重复自己的痛苦呢?
这次争吵之后,儿子在家里刻意躲着父亲,眼神里写着委屈和不解。朱宏钧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更让她难受的是,她发现丈夫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回家后也不爱说话,还时常看着一个地方走神。
2008年10月的一天晚上,直到很晚,白岩松才喝得醉醺醺地回家。闻着丈夫满身的酒气,朱宏钧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明白,以前风趣睿智的丈夫怎么成了这样?她生气地准备给倒在床上的白岩松脱去外套,没想到白岩松突然翻身坐起来,呢喃着说:“马上开始录播了……”话没说完又倒了下去。
朱宏钧突然意识到,难道丈夫这段日子一系列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是工作压力引起的吗?这不是和他刚进入《东方时空》时的状态很相似吗?那一年,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白岩松曾经连续5个月的时间严重失眠,天天琢磨自杀;因为他不愿意说话,朱宏钧只能跟他用笔交流。在她的努力和帮助下,他才慢慢脱离了压力和重担。可想不到,多年以后,压力又重新包围了他。
朱宏钧终于明白,白岩松之所以不让儿子当“第一”,正是因为对儿子爱之深切,不想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啊!朱宏钧再想到这段时间,白岩松不但睡眠不好,胃口也大不如以前,她知道,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办法帮丈夫减压,千万不能让他重蹈复辙!
【为帮丈夫减压,贤良妻子频频“出招”
朱宏钧决定先从儿子的工作做起。2008年12月的一天,朱宏钧提前做完工作,下班回家后和白清扬进行了一次长谈。白清扬终于理解了爸爸,并决定和妈妈一起帮助爸爸减压。
此后,每当白清扬完成学校的作业后,都会在电脑上打一会儿游戏。见儿子不那么在灯下刻苦了,白岩松紧皱的眉头放松了些,拍拍儿子的头:“小子,学会劳逸结合了哈!”白清扬趁机邀请爸爸:“爸,咱俩来一盘儿?”白岩松却甩甩手:“哎,你自己玩吧,我包里还带着一大推新闻稿,明天早上要播,得提前熟悉!”说完就朝书房走去。白清扬朝妈妈无奈地耸耸肩,朱宏钧也摇摇头:丈夫的工作太多,让他挤出时间来休息,很难。
但是挤不出时间也要挤,朱宏钧明白,人不是工作的机器,不能像一块硬盘,无休止地往里面存入工作,必须要帮他进行“磁盘清理”。
朱宏钧有压力时,常会去逛街购物。2009年春节前,白岩松恰好有一天调休,她就对丈夫说:“我想给你买件风衣,咱们待会儿一起出去逛逛吧?”白岩松说:“逛什么啊,我手头这稿子整理出来,起码要5小时。再说我这样出去了,被人认出来要签名什么的更麻烦。我不去。”朱宏钧耍起了“无赖”:“不行,你至少5年没陪我逛过街了。”说着,她变戏法似地拿出一架墨镜和一顶长沿帽给丈夫扣上,硬是和儿子一起将他拉出了家门。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怪怪的样子,白岩松觉得很有意思。
朱宏钧早就设计好了路线,专拣偏僻人少的背街巷子,去寻找那些有特色的专卖店。不一会儿,花花绿绿的“战果”就将手提袋装得满当当的。一家三口沉浸在天伦之乐中,白岩松暂时忘掉了工作。
不过一回到家,他就急不可待地趴在书桌前整理稿件,说:“今天浪费大把时间逛街,真有罪恶感!”没想到,文思泉涌如有神助,居然只用了两个小时全部工作就搞定了,他不禁惊呼:“哎,没想到今天陪你逛了一趟,我思路还更顺畅!”朱宏钧看了丈夫一眼,意味深长地说:“生活就像这手提袋,装满容易,清空更难。”听到这话,白岩松若有所思。
白岩松曾经非常喜欢足球,足球对他来说,简直就和桌上的米饭一样不可缺少。但是,后来因为工作和压力,他就没有时间再去看球和踢球了。朱宏钧决定重新将他拉回绿茵场。
为了能和丈夫有共同语言,她不但恶补足球知识,还主动看起了球赛。2009年8月,朱宏钧拿到两张足球赛的门票,邀请丈夫周末和她一起去看。听到现场赛,白岩松眼睛一亮,但眼神瞬间又暗了下来:“唉,还是看直播吧,周一我要主持一台晚会,得提前进入状态!”丈夫责任感强烈,又如此敬业,这就注定他会比常人背负更多的压力。朱宏钧忍不住鼻子发酸,她知道,自己还要不停歇地和丈夫“斗”下去,才能获胜。
她与丈夫打了一个赌:“这台晚会你不能说一个错字。如果错一个字,你就输了,输了你要请我看一场球赛。”“那要是我赢了呢?”“赢了我请你看!”“哈哈!”白岩松明白了妻子的“小把戏”,同时也明白了她的苦心。
那场晚会白岩松主持得特别到位,口若悬河,行云流水。因为他心里打着小九九:不论输赢,都有一场精彩的球赛等着他!
朱宏钧“输”了。夫妻俩带着儿子一起,走进首都体育馆,她还细心地准备了话筒和望远镜。白岩松和儿子脸上印着国旗,头上绑着“中国必胜”的布条,早早坐在赛场边。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足球场上,没有人注意到这位央视金牌主持也会出现在这个场合。现场的气氛热烈浓郁,像所有的铁杆球迷一样,白岩松站起来手舞足蹈地大喊着“加油!” “加油!”丈夫有多久没有这样投入、这样忘我、这样“奢侈”地放下工作了?那一刻,朱宏钧心中涌起满满的成就感。
【由被动到主动,夫妻同做“减压专家”
白岩松有一个习惯:每天都会把当天要做的工作写在工作日志本上,完成一项工作,就划一个勾。有一天,朱宏钧发现白岩松对着日志本上密密麻麻划满了勾的时间表深深叹息:“唉,还有这么多没做完……”朱宏钧笑了,对她来说,这个问题太简单。她到文具店买来一种彩色的不干胶贴纸,让丈夫把每天要做的工作逐项写在纸条上,贴在工作笔记本上,每完成一项,就撕掉一条。每天早上,贴满彩色字条的笔记本像亮丽的彩虹,赏心悦目,随着工作一项项完成,本子上变得越来越空,白岩松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轻松。
由“加法”变“减法”,工作的过程光彩顿生。对妻子的此项创举,白岩松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朱宏钧不懈的努力之下,白岩松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重大新闻直播前夜,那惯性的紧张、焦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到绿茵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一场球;面对繁重冗杂的工作,他不再急躁上火了,妻子的“小纸条”帮他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在为自己付出心血与智慧的同时,白岩松也发现,妻子的眼角不知何时爬上了细细的皱纹。身为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的她,同样担当着社会的责任,同样面临着种种压力啊!想到妻子的付出,白岩松心疼了,他为自己过去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而忽视了妻子的压力而愧疚。
2009年国庆节,白岩松在台里录完节目,回家不像往常那样钻进书房,而是走进了厨房。他要亲手为妻子烹饪她最喜欢吃的香菇菜心和红烧排骨。不一会儿,儿子放学回家了,看到厨房里忙碌的竟是爸爸,大跌眼镜,他摸着爸爸的头说:“老白,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白岩松镜片后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从今以后,太阳经常会打西边出来!”
一顿看上去还不错的晚餐准备停当,白岩松特意开了一瓶红酒,让儿子与自己一起举杯,对妻子说:“家有仙妻,乃小生之福,请娘子干了这杯!”一声叮当的脆响,朱宏钧的眼泪碎在了幸福中……
2009年10月底,网络上突然疯传白岩松自杀的消息,一家省级晚报也报道了这一“特大新闻”。随后,网友的猜测、外界的议论、媒体的打探,潮水般奔涌而来,找白岩松求证的电话简直要被打爆了,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无奈,他只好关掉手机。可这样一来,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外界的猜测也更多了。朱宏钧非常担心,这种压力像个沉重的帽子,突然就被扣到了头上,他能受得了吗?岂料,白岩松毫不介意,他反过来笑着安慰妻子:“放心吧,谣言止于智者。”
见丈夫如此轻松自然,朱宏钧才真正放下心来。果然,汹涌的谣传很快便止住了。而“被自杀”事件之后,朱宏钧发现丈夫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比以前豁达、开朗了。圈里的朋友和身边的熟人也发现以前总是紧皱眉头的白岩松,面对恶搞居然是一脸阳光,纷纷向他请教如何应对“网络暴力”。白岩松轻松一笑:“四个字:举重若轻!”
在妻子的影响下,白岩松变“被动减压”为“主动减压”。他做什么都很认真,很快便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的“逛街减压法”“三笑减压法”等等。他经常把自己的“减压秘籍”贡献出来,给台里的同事和朋友分享,俨然成了“减压达人”。
2010年,白岩松出版了第二本随笔集《幸福了吗?》。他用平和的心态,向每一个读者问出了当下最深刻的问题:“你幸福了吗?”他在书中写道:“三十多年走过,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把伤口上的浮尘擦去,涂上酒精或消炎的东西,会痛会很刺激,然而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之后才可以真正轻装上阵。
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
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白岩松在书中对幸福探讨,也同时道出了自己走出压力困扰后的内心独白。在学会了不断“清空”自己的“硬盘”之后,白岩松的工作状态萌发了第二次青春,许多观众都惊喜地发现,现在的白岩松一改往日的严肃、硬朗,变得活泼、俏皮了许多。
2011年10月中旬,陕西省西安市一家小学给学生佩带“绿领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基础教育已成为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白岩松在做《新闻1+1》节目时,特意佩带上了一条绿领巾,并俏皮地说:“白叔叔和你们一样都戴过绿领巾,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不好。咱们相当棒,跟戴红领巾的孩子一样棒,当然了,你们比白叔叔还棒……”
当期节目播出后,这段充满谐趣的评论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许多观众都评价:“白岩松走下了‘神坛,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贴得更近了。相对于以前那个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白岩松,我们更喜欢现在的他。”
看到网上的评论,白岩松与妻子相视而笑。朱宏钧内心充满了幸福,她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和丈夫会更从容地面对一切!而有了从容,幸福也会来敲门!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