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周
2011年是風云变幻莫测之年,中国猛然发现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全都深陷经济危机,现在看来他们早已罹惠沉屙。有人在问中国外向型经济路在何方?对此自然的反应是转向依靠内需。扩大内需当然是当务之急,但并不因此而需要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当今世界与往日有巨大差别,我们所处的是全球化、更加多样化的世界。全球化催生了一批新兴经济体,所幸中国亦是其中之一。世界有更多的选择,不会因为一个或少数几个经济体的危机招致全球性灾难。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風起云涌,所求乃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关贸总协议增加了第四部分《贸易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差别优惠待遇,其目的是扩大世界需求总量,促进贸易发展。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推制定《经济权利义务宪章》、《跨国公司行动守则》等一系列行动,但由于目标太高,利益分野太过鲜明,忽视了互利共赢,收效甚微。然而有些目标不期在今日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逐步得以实现。全球化所催生的一批新兴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世界经济形成越来越多的共性及相互依存关系。期间中国实现了自身的飞跃,同时为世界经济的稳定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融入多边贸易体系,承担应尽义务,享受平等权利。多边贸易制度是中国与全球各经济体寻求互利共赢和捍卫经济权益的极佳平台。但这些大环境仍然解决不了人们现实的疑问。
面临当前主要大市场下行的恶劣环境,中国还要继续融入世界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实际上,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将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对中国而言,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会有更多的挥洒空间,也更有利于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
今后十年,世界贸易格局的调整将在所难免。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快速增长。汇丰银行最近—份研究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将发生地震式地转移。到2050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将翻五番,超过发达经济体经济总量。届时世界前三十大经济体中,新兴经济体将占十九个。换言之,新兴经济体是潜在的大市场。
考虑到全球人口构成,汇丰报告所描绘的经济结构才逐渐接近平衡。其预测不一定很准确,但发展趋势不会有大的出入。新兴经济有后发优势,能给全球经济增添新的活力。中国在继续发展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同时,应该花大力气开拓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培育新的增长源。中国有必要加快同更多新兴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议,扩大对外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投资。中国同周边各国的经济融合以及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引导世界走向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