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油藏描述及油藏工程研究等方法,通过对特殊岩性油藏官15-2断块完善井网、酸化改造、间歇注水、分注调剖等手段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断块的开发水平,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精细研究;周期注水;酸化改造;分注;调剖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152-03
由沉积相制约而形成的官15-2块的“顶部生物灰岩+底部砂岩”的储层分布一直制约着区块开发水平的提高,几年来以控制层间矛盾、缓解平面矛盾为治理方向,通过转注、分注、调剖、补孔、酸化、提液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在开发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1 油藏基本情况
1.1 地质概况
1.2 开发历程
1.2.1 产能建设整体开发阶段: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区块投入整体高速开发,因注采井网不完善,新井投产递减较大。
1.2.2 井网完善综合治理阶段:2008年7月至治理前,区块注采井网逐步完善,水驱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层间矛盾暴露,递减控制加大。
1.3 治理前状况
治理前(2008年初)油井总井12口,开井12口,日产油153.1t,含水43.03%,采油速度2.19%,采出程度2.87%,水井总井7口,开井7口,日注470方,注采比1.545。
1.4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4.1 区块微构造认识程度有待提高。自投入开发以来,该块未进行过油藏精细描述等整体性研究工作,微构造及沉积相带、剩余油分布等情况认识不足,制约了断块的精细开发。
1.4.2 高速开采造成较高的含水上升率。2007年3月投入开发后,该块日产水平一度达到300t/d,采油速度达到4.28%,高速开采造成含水上升速度高达7%,含水上升率达到11.3。
1.4.3 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油层动用程度下降,水驱开发状况变差。受双重介质储层的特殊性影响区块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突出,生物灰岩层强吸水、注水突进导致区块整体含水上升快,油层动用程度由2007年的75.5%下降到57.6%。
2 研究与做法
一是深化油藏地质再认识,重建油藏地质模型,搞清构造、储层分布规律;二是开展注采井网、采油速度、水驱速度、水驱效果、注采比等油藏工程方面研究与论证,确定合理注采参数。
2.1 构造精细解释,塑造地质模型
2.1.1 构造精细研究。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井、震资料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对油水系统重新研究,进一步落实了沙三油组上下及枣Ⅱ油组构造。通过储量计算,预测沙三油组地质储量175×104t,可采储量49×104t;枣Ⅱ油组地质储量81×104t,可采储量20×104t。
2.1.2 储层研究。纵向上沙三油组平均孔隙度19.7%,平均渗透率为132.9×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枣Ⅱ油组平均孔隙度15.1%,平均渗透率为46.5×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储层。从沉积环境上看,枣Ⅱ时期为冲积扇发育的鼎盛时期,辫状河沉积广泛,发育了平行、板状、交错状层理砂体。沙三砂岩为后期沉积产物,顶部沉积一套滨湖相生物灰岩。
2.1.3 剩余油分布。沙三和枣Ⅱ油组储层物性差异决定了采用两套注采井网进行开发,而各油组内部的非均质性与挖潜的先后顺序形成了各自剩余油分布特征。沙三上顶部3~5m生物灰岩在较强水驱作用下采出程度较高(90%以上),剩余油分布在断层和注水波及不到区域;沙三上砂岩较之生物灰岩动用程度只有50%,沙三下在开采过程中作为后备层,在开发中陆续得到动用;枣Ⅱ油组剩余油存在于层间低动用层内。
2.2 水驱效果研究,建立高效水驱系统
2.3 工作实施情况
2.3.1 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注水能力,提升水驱控制程度。沙三油组转注中部油井官16-6井增加注水能力100方,改变了储层注水液流方向,转注后周边油井官16-7、官16-4、官17-3井增加了注水方向,井组日产油增加3.5t。枣Ⅱ油组采取单井增注泵方式提高枣二油组的注水能力由初期的日注80m3/d,增加到后期的120m3/d,枣Ⅱ注采比由0.8提高到1.1。
2.3.2 实施周期注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针对生物灰岩易水窜的矛盾在4个井组不同层段实施间歇注水,实施后平均井组日增油2.4t/d,含水上升率由14.6降低到0.53。
2.3.3 分注、调剖相结合,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根据层间差异状况和层间矛盾表现,实施分层注水,一是沙三油组生物灰岩与砂岩间分注,一是枣Ⅱ油组上下分注:共实施分注8口井,7个井组效果明显;同时在分注无法解决的同一段储层内采取调剖或强造壁封堵生物灰岩措施,共实施调剖6口井14井次,实施封层3口井4井次,使油层动用程度由57.6%上升到60.2%。
2.3.4 酸化改造特殊岩性储层,挖掘生物灰岩内部潜力。共实施油井酸化改造8口井9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7.6t/d。
3 成果与认识
3.1 成果
通过酸化改造油井潜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间注周期的理论与实践摸索确定了适应生物灰岩提高采收率的注水方式;通过分注与调剖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与实践丰富了提高区块开发水平的举措;沙三油组生物灰岩的层间矛盾得到有效控制,油层动用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经过治理,断块日产油从153t稳定到130t,采油速度由2.19%控制到1.85%,日注水量由470m3提高到528m3,注采比由1.545提升到1.632,存水率由61%上升到62%;地层压力保持到11.1MPa;油层动用程度由57.6%到60.2%;含水上升率由14.6下降到0.53,断块产量趋于平稳。
3.2 认识
构造、储层的精细研究及油藏工程研究是改善特殊油藏开发效果的基础;间歇注水方式可以作为提高特殊岩性油藏开发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分注与调剖相结合是改善层间矛盾、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余守德.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 俞绍诚.压裂酸化工艺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崔大海(1970-),男,天津武清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工程师,研究方向:油田开发。
(责任编辑:叶小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