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子民的荣耀生活

2012-04-29 01:52:49颖婕刘莉
大武汉 2012年20期
关键词:罗马帝国罗马意大利

颖婕 刘莉

巷口拐角的面包店,橱窗边倚靠着数个尖底厚陶器瓶罐,不知储存的是橄榄油还是葡萄酒?纱幔萦绕的卧室,几张太妃塌围绕着堆满水果餐盘的茶几,舒适的高度能让当时的使用者伏卧着就伸手可取。这是9月28日开幕的湖北省博物馆“辉煌时代——罗马帝国文物特展”展厅中,模拟出罗马帝国时期的某个生活场景。

不需仰视,罗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通过来自托斯卡纳地区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的300余件罗马文物体现出来。

专家们在开展前建议,不必诚惶诚恐,把你想象成同时期的大秦子民,在地球的那一端,罗马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真实。人物雕像、硬币、陶器、玻璃器、青铜器、珠宝,每件展品似乎都带有其使用者的余温,站在艺术和文化的高度,罗马帝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宗教生活以点带面的展示出来。

这是湖北省博物馆继2010年“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之后,为武汉带来的第四场和意大利有关的展览。不同于以往艺术形式强烈的画作和雕塑,这次的触角直指罗马帝国的文物。

关于被邀请方,现场义务讲解员的一席话就引起大家的兴趣。“佛罗伦萨,只有30多万人口,却有40多个博物馆,其中两个是世界级的博物馆。西方的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又起源于佛罗伦萨。”

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掌控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随着罗马军团驰骋疆土,帝国的霸权扩展到整个西方文明世界,正因如此其文明糅合了古意大利、伊特鲁利亚和希腊元素于一体。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现实意义

在开展前的学术研讨会上,一场围绕着“秦汉文化与罗马文化对比”的讨论在中意两国文化学者教授之间展开。雄踞世界东西的秦汉与罗马,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不同模式,同时也代表着当时世界文明的最辉煌成就,而根据两种文明的出土文物的各具千秋,去讨论中西文化差异是个有趣的话题。

比如得益于大理石材的可长存性,如今我们才能有幸得见君士坦丁凯旋门、卡尔卡拉浴场遗址等罗马帝国时期的古建筑,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皇族宫殿却无奈需要几经修复,模拟重建才能展现在当今世人眼前;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欧洲直到近代前期都还在使用不少罗马时代修筑的道路,而秦统一后却耗竭民力修筑万里长城,只为抵御北方游牧民

族,从而保证中原农耕地带的安全……

“通过文物去引发对当时的艺术文化与政治权利关系的思索,比单纯的看待历史要有意义得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万谦的一番话引出了高于此次展览本身的探讨,文物本身的价值不应该局限于其历史研究意义,更应该深入到对其文化遗产地位及艺术品位的认同上。

跳出布展惯性思维,打破时间轴

展厅是根据不同展品的代表性,划分成不同的主题区:包括历代帝王、宗教祭祀、个人生活、公共生活等等。布展的用心更多在细微处突显出罗马帝国文明的独具特色,两座同是奥古斯都的胸像雕塑,因其不同的角色扮演而被分别放置于两个区域;货币因印有不同帝王头像被赋予高于钱币价值的政治意义,被列入帝王主题区……

或许比起文物的身份,它们更荣幸于被赋予艺术文化品的标签。这次的布展方并没有在场解说,但仍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文物陈列顺序和环境布局的用心。不同文化融合下的罗马帝国艺术,影响了整个欧洲文化发展,这份包容和糅合的传统也通过布展传递给大众一个讯息,就是将关注点转移到感受罗马整体风貌与一般特质上来。

帝王胸像雕塑的写实与美化

在展厅一隅的红色大背景墙下并排放置着9位罗马帝国时期的帝王胸像雕塑,由立柱装饰区分格外惹人注目。我们好奇是否每个雕像对应的帝王真实面貌即是如此,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娄宇教授给出了答案。“伊特鲁里亚人是意大利土著居民,他们推崇仪容崇拜。人死后会依着五官做一个面部的模子,而后按照这个模子还原最真实的逝者面貌。这一习俗流传至罗马帝国时期,所以大家看到的帝王石像很接近他们的实际面貌。”

可当站在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屋大维·凯撒·奥古斯都胸像雕塑前时,湖北美术学院左奇志教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尽管罗马的雕像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流形态,但不排除政治和军事的首领需要雕塑家以神像作为范本来创作他们的形象,比如历史上的奥古斯都身材矮小及有跛足残疾,而现存可见的个人雕像总是年轻和英俊,相似程度较高,不可能这种形象在他漫长的执政生涯中未曾改变过,所以可以断定现存的雕像是基于他真实模样基础上的美化。”

亮点来自模拟市井生活的场景

烘焙面包坊、纱幔萦绕的卧室……这样的场景分布在展厅的大小角落里,成为能再现罗马帝国时代的市井生活场景的手段之一,它们对参观者理解罗马帝国民俗风情起到直观的影响。

另一方面的直观感受则来自于奢侈手工艺品的展示,由贵金属或青铜制作的饰有精致图案的陶瓶、小雕塑、饰品等都使人联想到罗马帝国的富饶、强盛和经济繁荣,它们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象征着权利和财富;用37个“8”形的双环扣组成,缀有轮状吊坠的金项链和中间为玉石,装饰有8个小人头交替在8条放射线两边的精致胸针花边,这些至今看来都款式新潮的首饰,也是对罗马时期首饰品工艺精湛的肯定。

结合这些细节,眼前瞬间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拥有百万人口的罗马城内,各种商业行业分散至大街小巷,市民打扮时髦,穿着讲究光临各种零售摊位,街道上摆摊的生意并不相互干扰……在风俗人文的情景带引下诱发想象,远胜于观览意识形态的器物要有感的多。

【有关展览】

在博物馆里实现文明的穿越

Q:从2010年“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起,湖北省博物馆在近两年连续引进关于意大利文化、艺术、历史等各方面的展览。很好奇我们馆为何会如此钟情意大利,接下来还会有和意大利有关的临展吗?

万:2010年的那次展览纯属偶然,但那次展览接待的游客量达到40万人次,是我们馆自2007年举办临展以来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考虑到武汉市民对欧洲文化发源地的兴趣,我们开始有意识的与意大利策展公司和博物馆联系,促成后来的展览。为使每场展览不是一个片段,我们开始系统性的引进展览,这样有利于表现意大利文明的延续性,也能让参观者有经纬交织的感觉。沿着这条主线,我们明年将引进一个关于伊特鲁利亚(Etruscans,公元前罗马城之前是意大利半岛上一个重要城市,古罗马的伊特鲁里亚时期是其鼎盛时期。)文化的展览,这相当于追述到公元前的意大利。当然,意大利并不是我们所有的关注点。在国外的展览方面,我们明年还要引进一个古埃及的展览。

Q:在这次展览中,我还注意到整个展馆的设计发生了变化,门厅设计成古罗马风格的廊柱。展厅内也有很多图片、影像资料等互动形式。曾经沉默的博物馆在现今似乎有了更多的发声方式和互动方式,博物馆的职能是否也相应产生了变化?

万:博物馆的定义早在2006年世界博物馆协会的会议上已经发生变化,它更关注青少年,也就是教育,国家也正在把博物馆教育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学校教育是程序化的,但博物馆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会让你在润物细无声的展览和讲座中提升整体素质。我想,它不仅适用于青少年,也适用于一个人的一生。

Q:早在2006年,湖北省博物馆与陕西文物局便联袂在罗马举办《中国秦汉文物精品展》,不知道您是否参观过那次展览?对中国的古文物感觉如何?

帕:2006年在罗马举办的《中国秦汉文物精品展》让我们震撼,古罗马时代和秦汉时代是在同一时期两片不同的地域发展出来的两朵文明奇葩,奠定了之后东西方文化的基石。我深深的被各式各样的秦兵马俑造型所吸引,但是在理解中国秦汉文化这块儿还有很多盲点,尽管在理解上受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但并不影响我对中国古文物的喜爱,我在北京淘到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中式物品摆设在家中,很受亲朋好友们的欢迎。我们希望接下来能每年甚至每三个月从意大利带一个展览过来,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昂贵的文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

【有关展品】

残破的肖像亦是历史的碎片

Q:对于这次的罗马帝国时代文物展,您能否为我们推荐几件有代表性的珍品?

娄:我觉得这次引进的罗马文物件件都是值得看的珍品,我们倒是能选出几件极具代表性的罗马艺术文化品。比如屋大维·凯撒·奥古斯都的两座半身胸像雕塑,一座是死后的肖像,因为尺寸比同类型画像要大,一座是大祭司模样的蒙头雕像,这两座雕像分别表现出他元首和祭司的两个身份;另外就是智慧女神密涅瓦石头像,头戴头盔,而头盔又分明是另外一张脸,我猜测是为了迷惑敌人,伪装成另一个人,而非单纯的盔甲含义。

Q:仔细观察展出的石材肖像雕塑品,甚至包括少量青铜雕塑品,人物的鼻子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残损。若说因为历史久远,出土文物因而遭受自然损坏必然有些牵强,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娄:很多观展的朋友和学生都有向我询问过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人为破坏造成的。如今出现在大众视野的罗马帝王胸像雕塑,不一定是出土文物,有可能是传世文物。那么在西方中世纪,又称“黑暗的中世纪”,在那个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野蛮时代,以皇帝为首的“圣像破坏者”认定圣像崇拜或偶像崇拜会降低人的心灵层次,而对帝王及神像进行了非常极端且严厉的破坏,而削除雕像鼻子部位可能是他们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Q:我们看到的罗马时期的陶器储物罐都是以尖底的样貌出现,您是否能为我们解读一下,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别讲究?

娄:其实配搭这些尖底陶罐的还有特制的金属放置架,因为罗马时期的陶器储物器皿不仅用于民众家庭生活,出产的物资也非自产自销,陶罐还担负着承载出口品的重任。在古罗马时期,出口物资要通过海上运输的方式销往各地,通过金属的架子为底,其他陶罐一层层相扣着摞起来,从而增加船载物资的运输量,若是陶罐以平底的形式出现则只能放置一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罗马时期的陶器储罐多存放橄榄油、葡萄酒、粮食等物资,因而器壁也会较厚。

Q:这次展览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因为是“文物”,更加贴合现实生活,而不像以往是挂在架上的纯艺术品。但这更增加了欣赏者的难度,您可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左:没有必要把它看得过于高深和神秘,因为这次的展览除了艺术品外,还有很多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有些经过演化后还是常用品,有些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现在的意大利人也是把他们当做古物及艺术品来欣赏,作为历史的承载来欣赏,现在我们看待这些文物的眼光和他们看待自己国家文物的眼光,其实是差不多的。

我们在观赏罗马时期文物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关注到附加在雕塑品、建筑上的美感,古罗马的艺术承袭自希腊,但罗马人是个务实的民族,在看展览的过程中去抓住“美与实”的融合进行欣赏。

猜你喜欢
罗马帝国罗马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趣味(数学)(2021年11期)2021-03-09 06:25:28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12
时空大转盘·罗马帝国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领导文萃(2017年11期)2017-06-12 1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