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2-04-29 23:43:10苗琦
群文天地 2012年23期
关键词:中风病脑血管病中风

苗琦

随着医学探讨与革新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临床训练并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机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已经形成共识,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病症的诊断和辨证施治,只有不断总结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生。

在临床教学中,对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学生既要掌握中医望、闻、问、切,中医临床辨证辨病,又要学习相关西医内科病的诊断及治疗,面对学生,如果仅仅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很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以弥补单纯依靠授课和临床带教方式不足,培养学生独立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见习模式的改革

按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因此,合理安排见习内容,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根据上课内容,在附属医院挑选好典型疾病的患者,通过学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采集病史资料,对患者进行查体检查及疾病咨询等活动,作出相关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让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到患者,教学大纲要求了解不同疾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尽量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例如对中风病带教见习,带教老师要在附属医院挑选中风病患者,根据教学要求:1.熟记中风的病名概念,证候特征。掌握中风的诊断。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由老师询问患者发病情况,现场讲授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为表现中风的鉴别诊断,口僻:发病多突然,单纯口眼歪斜,伴耳后疼痛,流涎,言语不清。无半身不遂症状,或伴有恶寒发热,身痛脉浮。厥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逆冷。移时苏醒,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痉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常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痿证:起病缓慢,下肢软弱无力甚则不能运动,肌肉萎缩。痫证:发作性昏倒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中作声。继续追问患者现病史及既往史,做体格检查,来做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及诊治,中风病的辨证要点及各证型的辨治,而中风病相当于西医脑血管病,还要灌输中风病相关西医研究范围如缺血类脑血管病,脑梗塞50%,脑栓塞7%,及出血类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脑出血28%蛛网膜下腔出血15%,配合看病历,从而加深对中风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建议增加学生见习机会,临床见习建议从目前8学时增至16学时,每组分配学生,由每组15名学生减至7-8名学生,尽量让每名学生在老师带教时能独立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及中医临床辨证辨病,通过这样可找到学生见习时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这样还可增加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学生可通过见习,不断加深印象,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打下基础。第三方面,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对学生感兴趣疾病,可组织他们对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进行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或深入研究,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

二、临床实习模式的改革

由于临床实习更加突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医院和临床科室应定期开展各项丰富多彩学术活动(如科主任讲课,主任医师查房,临床病例讨论),开展各项临床技能培训(望、闻、问、切,心肺复苏术),提高实习生临床动手能力,定期开展实习中期检查活动,了解学生毕业实习中的情况,及时反馈意见,使学院能全面的掌握实习动态,及时发现临床实习教学的不足并及时更正,从而起到良好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从学生看病历到熟练书写病历,定期组织考核等。

临床实习阶段,由于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教学内容又特别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对带教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品格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的活教材,因此,教师要从遵守劳动纪律到接诊、检查、向患者解释说明等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带教学生,因此从四个方面着手:一要有乐于奉献主人翁精神,医生职业道德就是救死扶伤,乐于奉献,即抢救患者的生命,由此关系到患者治疗与健康,因此必须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二是要深入钻研,需要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吃透教材内容,认真书写教案,积极撰写讲稿,平时广泛浏览有关书籍和杂志,对知识求理解,求透彻,使自己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要把“教一知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作为教师的座右铭。并应具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善于收集和选择新信息能力,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变单一知识结构为多元化知识结构,同时掌握与疾病相关的人文背景及其边沿学科知识。使自己既成为本专业专才,又努力成为多专业博才。三要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医疗活动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患者的诊治需多科室、多方面的配合,教师在带教中发现学生的缺点,不足,要及时认真指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四是要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和锻炼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真实病案讨论,可以增加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理论知识的感知深度和掌握其临床应用的能力。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空洞、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联系中西医基础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其涉及的内容多,临床实践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猜你喜欢
中风病脑血管病中风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8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