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环中路33号
学校里有“学霸”,杂志社里也有“稿霸”,我社能当得起这个名号的只有编辑yyy一人,没有之一。假如“中国好稿子”排行榜上yyy说“哎呀哎呀哪里哪里谦让谦让不要不要,我第二我第二”那我等其他编辑大概要排到两万名开外;yyy说“年轻同志们还是要看到自己长处的嘛,不要妄自菲薄嘛”我等其他编辑鼓了鼓劲运了运气提起十一挤火车的勇气站到了第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名处。
介就素yyy!发稿多、出文快、干活好、省时间的yyy!
为文,yyy是众编的旗杆,为业,yyy堪称杂志社的标本。yyy胃不好,只吃馒头不吃米饭,那是为发稿累的;yyy牙不好,曾在满口忐忑钻筋江南style疼的情况下坚持发稿;yyy耳朵不好,那亦是长年忙碌的结果——有一天yyy在耳朵懵懵听不到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开完了选题会,后冲去医院检查。
大家对yyy的敬仰之情尤如飞蛾扑火精卫填海,于是就像普通青年仰望学霸那样,小编们只好用给他取别号来抒发高山仰止望其项背的心情。据不完全统计,历任别号有:杂志社的永动机,吃的是草挤的是稿,俯首甘为稿子牛……
读者反馈
一切都缘于一次偶然。一次翻阅《大学生》杂志留意到读者反馈版面,看到读者也有说自己看法的地方,让更多的读者积极地参与进来、发表看法。我灵机一动,像这么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杂志编辑们肯定都游走于校园以及时尚的前沿。我便在新浪微博上搜索责任编辑,果然搜索到了,加了关注。
而在某天,突然看到责编转发且评论的微博:看了一圈@原来,大家都是熟人,后面都是一些为独立杂志《小声说》撰稿的国内外作者。心想有这么多好作者簇拥,这本杂志必定不简单。我便兴致勃勃地点击了链接的官网,仿佛一脚踏进了各位文字爱好者所写的有关武侠的文章以及记录生活中杂感的“大观园”。这么有生活气息和社会风气的电子杂志,有种相见恨晚的我揣测自己有能力写这方面的文稿,便联系主编ST(注:《大学生》的专栏作者——到里斯本看海),了解到下一期杂志的主题为城市烦恼。心想自己以前难忘的生活经历,我遂下笔如泉涌,完稿后积极投到邮箱里,之后与ST聊了一些职业方面的事情。在《小声说》即将出新刊之际,我有幸先睹为快欣赏到各位作者不同的生活岁月,李淳的《北京进程》、程红涛的《杭州,离天堂很近》。
或许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激发兴趣的“导火索”,有时候只是动动自己的大拇指,一个简单的关注而已。
乖乖小佼
读罢各位名家对“逆袭”的同题文章,个人感觉不仅对处于迷茫和困境中的朋友起到很好的引导、激励作用,而且由于各位作者的见识和体验不同所行文或具体或精炼,不得不惊叹他们广泛的取材范围及脉络思路。主题一方面可以让作者大发感慨地吐槽,另一方面又能引起读者感同身受地认可他们的观点。
之所以我们喜欢此类的文章,一是我们都是芸芸众生,幻想着将来有一天“咸鱼翻身”,在一个浪漫的地点和合适的时间邂逅心仪的“高富帅”或者“白富美”;二是漂泊着毫无归宿感的大多数“某丝”默默地坚守着数年的奋斗和承受着压力,并相信总有一天会功成名就,但在“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若这两者都能实现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可以说,这类人确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永不放弃的决心;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遇而不可求的时机以及胸怀坚定的信念。
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漂泊了不到一年,经一番权衡轻重,我最终还是离开了这座熟悉的城市回家乡发展,为了以后更稳定的住房、婚姻生活和工作问题以及父母的养老。也是由于性格使然,未来如果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去选择,我也会大胆尝试和挑战。毕竟大城市承载了太多小人物的梦想,而小城市则更适宜居住生活。不过,我可不想就这样把生活一直归于平淡的“养老”中度过,既要仰望星空心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朱军30岁离开妻儿独自赶赴北京,来中央电视台报到,一步步做强做大可谓“逆袭”典范;哈佛小子林书豪选秀时落选,两次被裁的经历(包括寄宿在队友的沙发上),直至替补时被拿来救急到持续大爆发所刮起全世界范围的“林旋风”等等事例,此二者极具代表性,也是我所熟知的经典。当然,“逆袭”之路永无止境,只要你坚信,卑微的出身、苦涩的失败经历神马的都是浮云!
最后,用我最喜爱的韩国电影《雏菊》中的一句话结束:不管怎么样,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337142154
在《大学生·中国校园》上看到了小鹏的文章,还有很多背包者的故事。我知道我很快也会走出去,只愿在路上找到真实的自己。
奋斗中的小妮儿minnie
我也懂得包容千差万别的生命形态,放入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给了自己无限的自由和选择的可能性。这是我刚买的《大学生》杂志上的一句话,很励志!
我可爱的东
除了类似“京剧进校园”的活动,生活里很少跟国粹“打照面儿”,就是假期在家看电视,遇到CCTV-11都是直接跳过的。看了冰若蓝的《座儿》,没想到现在的京剧圈还这么有意思,突然对京剧有点兴趣了。
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