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诗淇
北京市丰台区一家菜商介绍说,“近一周时间,大蒜零售价格持续上涨,已经从3.5元/斤涨到6元/斤,收购价也涨了50%以上,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很多消费者认为是菜商从中牟利才故意抬高价格,面对消费者的不理解,菜商无奈地说:“涨价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无论价高还是价低,我们的利润都一样,价格高反而不好卖,归根结底,我们也是受害者。”
近年来,大蒜价格有着过山车般的经历。2010年短短半个月时间,蒜价就从6元/斤猛蹿到10元/斤,在部分城市的超市里,甚至卖出了12元/斤的高价,比上好的五花肉还要贵,网民用“蒜你狠”来形容一路飙升的蒜价。这直接导致2011年大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产量剧增,价格出现暴跌。今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一路上扬,香菜、大葱、樱桃等轮番来袭,如今大蒜卷土重来,或将再度上演“蒜你狠”?
新华社5月2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全国超过八成省区市大蒜价格上涨。据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5月29日当天,北京新发地蒜价环比上涨18.87%,辽宁双兴商品城蒜价环比上涨66.67%,河北邢台顺兴蒜价环比上涨27.27%。而据记者了解,北京市大蒜价格5月29日已达到5元/斤,上海市独蒜的价格已经由6元/斤涨到了8元/斤左右,瓣蒜的价格也从3.5元/斤涨到了4元/斤。
近来,网上对大蒜涨价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消费者对此也是怨声载道。其实大蒜只是很平常的农产品,大多是作为辅料使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用量并不大,它的涨价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除了大蒜是生活必需品之外,更多是因为消费者对市场不理解、不信任,从而导致的一些过度反应。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蒜价在短时间内迅速上涨?有的菜农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大蒜减产;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流通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其实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产量减少。时下,正是大蒜收获季节,但由于天气和病虫害等原因,今年全国大蒜产量下降。山东金乡、河南等主产区减产量在30%左右,减产带来的后果就是蒜价疯涨。国家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5月14日至20日,山东金乡大蒜批发市场平均批发价格为4.17元/公斤,与上周相比上涨8.03%。5月20日,新蒜价格3.6元/公斤,比5月15日的2元上涨80%。此外,2010年在经历了一波“蒜你狠”后,2011年全年大蒜价格跌幅达70%以上,因此不少蒜农今年减少了种植面积,从而导致大蒜供应量减少。因此,除了减产外,种植面积缩减也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供应量下降。去年市场上囤积了大量存货,然而,随着库存大蒜的销售进入尾声,今年新蒜减产又成为必然趋势,当价格上涨后,农民更加惜售,游资必然进入市场囤货,造成大蒜市场供需不平衡,可能会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
最后,产销脱节。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有分析称,这表面上看是供需失衡,实际上却是产销严重脱节的必然结果。农民很难及时获得准确的需求信息和科学的分析指导,只是凭借经验和不完整的信息碎片,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不足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此表示,“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小生产难以适应大市场需求。”他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突出,市场对接面临诸多困境。价格上涨时农户会盲目扩大规模,价格走低时又会一哄而散,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属性,属于正常现象。虽然人为干预可以影响其波动程度,但是通常不可能完全避免。这其中既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也有市场方面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有利于调整市场供求。
正常涨价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
蒜价上涨很多时候是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的结果。从生产角度看,价格上涨了,农民获得的利润大了,接下来才会有动力和资本继续扩大生产,供给才有保障。相反,如果价格下降,农民利润太低甚至赔钱,那么会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面积缩减,供应量下降,这反而会推动价格上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到头来还是生产者、消费者两头受害。
蒜价上涨并没有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
菜商告诉记者,虽然蒜价不断攀升,但消费者也没有因此不买或者是少买,市场销售一如既往。其实农产品本身种类繁多,替代效应明显,除了粮食以外,其他农产品基本上都是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而已。大蒜作为一种辅料,有些菜多放一点可以丰富口感,少放或者不放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且一般使用量也不大。如果觉得价格贵,也可以暂时不买或者少买,长此下去,大蒜就难以维持高价。目前来看,尽管大蒜价格上涨不少,但市场上并没有出现短缺,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但如果干预不当,出现短缺或者过剩,真到了花钱也买不到的地步才真是令人担忧。
正确看待流通环节
初级农产品与其最终农产品分属于两个市场,也就具有两种价格,即农产品的生产者价格和市场零售价格。当产品涨价时,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中间商牟取了 “暴利”。当然,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如今,市场经济已经运作得很有效率了,人们几乎很少在超市、农贸市场买不到所需要的农产品,能想到的几乎都可以买得到,这一切都得益于流通。没有流通,我们怎么能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蔬菜?没有流通我们又怎么能品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甚至进口水果?其实仔细想想会发现,现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只有农产品价格最低廉,涨幅最小了。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流通环节的存在具有必然性。经销商做了更加专业和有效的市场活动,如果把这些活动交给生产者或者消费者都会降低效率和福利,尽管市场零售价格会降低。
至于“蒜你狠”是否会再次出现,有的贸易商认为市场已经具备了应付能力。但无论如何,作为消费者,只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农产品价格波动,用理性思考、消费和决策,这样农产品市场才会更加完善,也不会再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