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1月
话语:Firefox开发工程师Matt Brubeck:Firefox不会入驻iOS
后续发展:2012年6月,火狐宣布要发布iPad浏览器应用:Firefox Junior
2011年头上,火狐在表态不进入iOS的时候,还是加上了理由的:“当前的iOS SDK协议禁止像Firefox这样的应用程序存在于它们的编程器和解释器中。”事实上,火狐在iOS里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作为,大约在2010年年中的时候,就发布过一款名为“Firefox Home”的应用。这个应用并非是一个浏览器,可以视为浏览器的辅助工具:主要用来给用户在iPad上看一些自己过往的浏览历史和书签之类。
但Firefox Junior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浏览器,从已经曝光的图片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没有地址栏。这倒让我想起类似《金融时报》的app(那款英文的而不是FT中文网),虽然其实是基于浏览器,但隐去了地址栏,看着就好像是一个所谓的“原生应用”(native app)一样。
在应用市场里,有关原生应用和网络应用(web app)的争论已经相当久了。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开发方式。原生应用强于用户交互和体验(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原生应用的),但网络应用则强于开发效率和开发者对应用的控制。网络应用由于是调用网页这类超文本信息(也就是所谓的html5),基本上都可以跨平台(iOS、Android乃至WP8),也不太需要考虑移动终端的屏幕适配问题。不过,网络应用有个当下致命的弱点:网速不够快网费不够便宜,使得不联网就无法使用的应用,在当下的开发中并不普及。
另外一个与开发者息息相关的事情就是收入。iOS的应用收入是需要和苹果分成的,但网络应用不需要。安装一个网络应用相当简单——以《金融时报》的那款应用为例——只需要打开浏览器,然后按照页面提示去做,即可生成一个网络应用,在其间没有任何经过应用商店的环节,缴费看收费文章也和应用商店无关。这个特点引起了亚马逊的兴趣,在苹果移动终端里的亚马逊商店,就是网络应用。
除却游戏,一些轻量级的应用,特别是和阅读有关的应用,极有可能在未来慢慢偏向网络应用开发,电子商务类亦存在这种可能(毕竟不需要和人分成,对于电子商务而言,3成是一个极高的成本,它们一般毛利都没有3成)。
事实上,网络应用和浏览器的关系非常紧密,这一点与原生应用几乎和浏览器无关非常不同。其一,大量的网络应用其实调用的是一个浏览器,只不过在界面上隐去了浏览器的框架而已。更重要的是第二点:人们如何获得一个网络应用?
从前文提到的《金融时报》例子来看,人们是因为知道有《金融时报》这个网站,然后才能获取这个应用。在应用商店里,你是搜不到这款应用的。但问题在于,对于很多应用而言,它们并没有《金融时报》那么赫赫盛名,它们依然需要一个渠道来让用户找到它们。绕过应用商店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致命的一面:应用的分发,缺少了管道。
浏览器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浏览器一般都可以配置它自己的“应用商店”,一个具有相当市场份额的浏览器,是可以介入到应用的分发流程的。这一点,Firefox应该明白。至于技术细节上,Firefox可能需要改头换面去适合iOS的所谓标准——但这不是战略问题,只是战术细节罢了。
事实上,Firefox不仅“食言”杀回iOS,它也在考虑布局OS领域。基于Html5的Firefox OS已经进入运作层面,有消息说,第一款Firefox OS的手机将在2013年于巴西面世。这一系列的动作,算是Firefox卷土重来的征兆吧,只是前途漫漫,还需要它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