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难教吗?

2012-04-29 03:16王秀娴王平
考试周刊 2012年29期
关键词:权威老师教育

王秀娴王平

摘要: 教师理想学生观与现实学生观,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理想学生观在实践中往往会嬗变为过分限制学生个性的权威主义,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实学生观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又会步入自由主义的极端。我们应冷静反思教师理想学生观,科学客观地对待学生,既不能一味压抑学生的个性,又不能将学生过分理想化,否则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镣铐”,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学生观原因反思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我们对教师的赞美,但是在这些赞美背后,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又遭遇着一些无奈。近日,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教研会,会中老师表达了他们的困惑与无奈。“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会后针对这个问题对几位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教师们诉说了自己的无奈。

1.现在的学生个性独立,无论事情正确与否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学生犯了错,教师不知道应怎么批评学生,批评力道不足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过重又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作为教师,面对现在的学生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是束手无策。

3.现在学生见多识广,特别是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很大进步,加之家长溺爱,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为突出,这进一步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

4.教师总是会教给学生一些正面的东西,却与社会现实的反差较大。老师给学生讲“要多读书,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而社会现实就是,很多住豪宅开名车的大款都没有什么知识,所以部分学生就认为不需要知识就可以过好日子,这种情况对教师的教育有不利影响。

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实际上是说,并不是现在的学生难教,而是教师眼中理想的学生与现实的学生出现了矛盾,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学生,用过去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存在一些困难。大多数教师认为,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唯一要做的就是听老师的话。因此,多数教师把温顺、听话、守规矩、不顶嘴、不滋事作为好学生的标准,服从管理的就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就是坏学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规训化”是这一时期的代名词,学校是一座加工制造“人”的工厂,课堂则成了“规训”的场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的场所的“课堂”则要通过制定精细严密的规则来实现其目的[1]。走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整整齐齐的坐姿,安安静静的课堂。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规训”中,培养出的安分守己的一代。

一、教师的理想学生观与现实学生矛盾成因分析

1.教师方面:尊师重教的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尊师重教”之风。对统治者而言,通过教育可以制约人的思想行为,稳定社会秩序,因此古代统治者强调尊师实是情理之中;对普通百姓而言,学而优则仕。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学生就应该对教师“听信不疑”,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授知识提出质疑,就被认为是大不敬。此外,在儒家文化背景下,教师制度权威不可侵犯,知识权威至高无上,在此语境下生长起来的教师则往往是真理的化身和知识的权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教师权威至高无上的注脚[2]。由于中国“重忠孝”的传统价值观念,现在很多教师把听话、温顺、不顶嘴、守规矩当成好学生的标准,教师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唯一指路人,学生必须无条件尊重和顺从老师。

2.学生方面:获得知识的多样化途径,教师知识权威受到挑战。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使得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报刊、媒体、网络途径等获取自身感兴趣的一些知识,因此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知识学生已经了解了而教师未必了解,这样教师的知识权威就受到了挑战,也打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教师为主导的固定模式,学生也会因教师不能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对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教师就会有一种受挫感和失落感。

3.家庭方面: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加上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过分溺爱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性格,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自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孩子心中无他人的性格。甚至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师生关系,只要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就会和老师理论。正如访谈中提到的“有位学生最近表现不好,教师去家访,家长不仅不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还跟老师理论说自己的孩子是个乖孩子,用不着老师管”,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影响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4.社会方面:考试和评价体系的滞后成为制约“瓶颈”。

我国考试主要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家长和老师认为学生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都是来自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所施加的升学压力,平常的学业评价也大都以分数论学习好坏。教师在这种背景中把教学、提高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当作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一项任务,是一件为了以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而不得不从事的工作,这种以任务为取向的价值观念无形中给了学生和教师很大的压力。通过考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

二、关于“学生观”的反思

1.一些教师要求学生绝对尊重权威、服从自己。

对于师长的批评指责,学生不能有丝毫的不满和抗拒,甚至连解释错误的机会都不给,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将他们看作是没有感情的泥塑木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遇事逆来顺受,从不反抗的“活死人”。反思这种“操纵——依附式”教育教学过程,导致的后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对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3]。因此,我们需要塑造一种新型的学生观[4]。

首先,把学生看成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增长的学习,而是各部分经验都联系到一起的发展过程。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就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独特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

其次,把学生看成一个具有独特的生命存在的人。正像“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5]。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是不可替代的。学生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任何“教育原则”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适合某个“具体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因材施教。

最后,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主体性,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存在一种主动求知求发展的欲望。教育要从每位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身心规律出发,创设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真正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

2.不应不加理性地完全抛弃传统,对传统教育中合理的方面应该继承。

例如传统教育中倡导的严格对待学生的观点并不能完全否定。我们认为,教育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抑制学生人性中“恶”的倾向性,因此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关注新课改中倡导的“关注自我,发展自我”“张扬个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一味地去纵容孩子,就等于给孩子喝慢性毒药。”[5]学生作为发展中的、未成熟的个体,可塑性非常强,学生犯了错,家长教师必须及时管教。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客观地看待学生,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学生观,学生犯了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惩罚,让小错误扼杀在摇篮里[7]。批评、惩罚违纪学生,既是对其他学生的尊重,又是让学生对其所犯错误负责[8]。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个性的健康全面发展。

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其实并不是现在的孩子难教,只是现在的孩子跟以往的相比发生了变化,再用以往的一成不变的方法对待孩子发生了困难。长期以来,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要无条件地百般顺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将越来越无法适应多变的时代,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但是,传统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应该辩证看待,教师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使未成熟的青少年个体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本文从“现在的孩子难教吗”这一问题出发,针对教师认为学生难教的成因分析,对学生观进行反思。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观进行不断反思,并加以完善,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效峰.课堂管理范式的转变:从“规训”到“以人为本”[J].教学与管理,2006,(9):62-63.

[2]邢思珍.从文化变迁看教师权威的走向及其确立[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29-30.

[3][4]许锋华.传统学生观的消解与新型学生观的重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7):1-2.

[5]金连平.论基础教育学生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0,(11):13-15.

[6]阎亚军,王月芬.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5):32-35.

[7][8]王献平.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观的再认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100-102.

猜你喜欢
权威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