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清曾淑燕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从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需求”、“从传统的备课转变为教学设计”两个转变的阐述,诠释高中化学活力课堂的特质。并就如何做到“从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需求”,“从传统的备课转变为教学设计”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转型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其“教学转型”成为重点议题之一。我试图“从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需求”、“从传统的备课转变为教学设计”这两个“转变”来阐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
1.从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需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一场精心准备的课,怀着满腔的热情上讲台,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满脸迷茫。有效教学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流动,实现动态生成的教学,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生动的展示,课堂才能充满生机,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1.1依据“先学后教”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总是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教”,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以教导学”,实际上是“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完全束缚在老师的掌控之下,现代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学”,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逐步学会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例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通读教材,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①什么是原电池?在原电池中发生了什么反应?②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③原电池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学生“自学”完毕后,旋即进入“检测”环节,通过检测,可以引导学生粗略梳理和初步感知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以“实际联系理论”的方法,培养和检查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检测”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最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诊断和讨论“先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后教”还是以学生问主体,通过学习小组,会的教不会的,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兵教兵可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同龄人,他们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多共同点,学生更容易接受。兵教兵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学习。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提炼。
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构建,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确定教学内容。
有位教育家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先从初中的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再举例氧化铜和氢气的反应来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接着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概念,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我们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本身被还原,对应的是还原产物。就像干燥剂一样,干燥剂本身具有干燥性,但自己被潮湿了。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做铺垫,可大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
1.3依据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控教学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专业的眼光和学术的眼界来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并纳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进行“电解原理”教学时,得出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铜溶液的产物是金属铜、氧气和硝酸后,马上有一位同学提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铜和硝酸会发生反应,所以两者不能同时存在。这个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都有了类似的想法。如果对这个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固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会磨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时当即对这个同学提出这个问题表示肯定并强调:硝酸是不会和铜发生反应的,即使生成的是浓硝酸,也不会反应,这和高一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有冲突?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老师的讲述下,学生终于明白了,铜是在阴极析出的,是受到保护的,所以铜不会被硝酸氧化,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恰好揭示了电解的本质——电解是被动的氧化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只能发生还原反应,金属不能得到电子,在阴极永远不会参与反应。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推进的,学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我们预设的轨道前行,中途会出现一些意外。面对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抓住时机,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核心知识作为兴奋点,根据学生的即时表现来调整教学顺序,这是教师智慧的标准,也可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从传统备课转变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考虑、系统规划与预先策划,并根据教学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性教学,必须重视教学设计,应该努力探索既符合教学目标又遵循教学规律的教学设计模式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要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2.1教学设计生活化。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探索和认识化学规律,并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我们可以联系家里用的菜刀,菜刀切了菜后,过一个晚上就生锈了,为什么?从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金属为什么会腐蚀,我们应该如何来防腐。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化学教学贴近生活,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化学,让他们更加喜欢化学,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2.2教学设计要备“任务”,内涵要“实”。
人们从事的每件事情,都有它的目的,这就是“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几个典型的任务,学习围绕任务来开展学习,在任务的驱使下学习。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成任务,而是根据任务来要求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接受知识。
例如:在2011年衢州市重点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何老师执教的《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一课的引入,让人耳目一新。何老师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我来到这里不是一个人来的,我还带来了一个人,(屏幕上出现了刘谦表演魔术的图像)大家都知道,刘谦是一个魔术师,他表演的魔术非常的完美,但是大家都知道刘谦的魔术是不揭秘的。今天我也带了一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同学们都大声地说‘想。)但我有个要求,你们知道我这个魔术是怎样做出来的吗?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可以成为魔术师。大家都知道水一般是用来灭火的,但今天我们一起来见证奇迹的时刻,用水生火。”然后何老师将自己刚刚喝过的矿泉水加到中间裹有金属钠的棉花上,棉花立即冒烟而后激烈燃烧起来,课堂顿时沸腾了,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实际隐藏了一条“暗线”用化学的知识揭秘魔术。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聆听了别人的观点,在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认识,增加了对化学知识的亲近感。
2.3教学设计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教的怎么样、学的怎么样,得有教学评价。评价是一门艺术。教师正确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显得非常重要,教学评价要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评价可从两个维度架构:第一,对整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遵照新课程的理念,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第二,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这样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参与的评价,促进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精神的觉醒,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信心,增加相互学习的机会,形成发展的动力,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敬珠.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策略的探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21-22.
[2]周伟江.浅议新课程下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教学与实验,20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