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学,今天如何定义导师

2012-04-29 00:44李颖生
大学生 2012年24期
关键词:支持者导师年轻人

李颖生

年初和几个朋友聚会时,谈到导师,一个朋友非常肯定地说,“导师根本没用” ,还举证无论是国内就职外企时,还是在国外上学时,都曾被安排过导师,而事实上,一年到头,要么很难约见,要么即使固定时间见面,透过简短接触,也很难真正了解彼此,因而谈何指导和帮助?他的这番话,貌似有理有据。可是大家要明白,导师也只是一个工具,而真正的差别,在于使用工具的人。

回首在国外读书这几年,深感幸运,如果要排序的话,来自导师的相携相助必须得排第一位。可惜,由于我们传统中对“师”的尊崇甚至敬畏,以及为”师“者在地位和心理上的优越,老师多见,导师少有。一些外企的国内机构也有输入导师体制,但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导师体制常常流于形式。

也算是另一重幸运,与我熟识的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的Kathy Kram教授(MIT获取本科及硕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Kram教授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被美国管理学会授予Everett Hughes奖。)在导师(Mentorship)相关的研究领域,是全美公认的权威;我发邮件给Kram,想就导师文化约她做个采访,她欣然应允,还发了3篇文章,供我参考。在采访开始前的warm-up中,Kram教授提到,从寻找单个导师到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她非常希望她提出的概念和建议对中国的年轻人适用。

导师的变迁

Q:您如何定义“导师”?“导师”和给与过帮助的老师、老板、父母、朋友、职业顾问有什么不同呢?

Kathy:这些角色的确很难和导师完全区分,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重合。在我看来,“导师”对你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特别的关注,向你提供职业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职业支持包括帮助你扩大人脉、了解行业、拓展职业机会、辅助提升及帮你在职场说好话等等,或者是给你有挑战性的项目和任务,帮助你提升某项技能;而社会心理支持主要是帮助你增强自信、支持你勇于探索。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会提供我们提到的所有这些支持。我在80年代所做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样的导师;可是随着社会变迁,这样的“导师”越来越少见了。很多时候,的确是老师、父母、经验丰富的前辈、职业顾问这样的人,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支持。所以,在过去10年20年里,我们逐渐把“导师”的范围扩大了,无论是职业还是心理,只要是在某一时期内相对持续地给你提供某一方面支持的人,我们都可以视为“导师”。这样一来,导师的空间打开了,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中国也好,美国也好,而个人也不必执着于寻找一个导师,而是找到好几个有助于你发展和提高的人。所以,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是就业机会,还是具有挑战的任务,是学习机会还是意见建议。当你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可以开始看看周围有那些人那些渠道,可以向你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开始构建自己的发展网络。

Q: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的环境下,导师的门槛降低了?

Kathy:的确可以这么看。传统意义上的导师,几乎有点“神”化,他得什么都知道,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种人简直太难找了。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稳定因素被打乱,新事物不断出现,更加难找到一个万事皆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更需要从多方面寻找不同的“支持者”,也就是一个“支持网络”。

Q:说到这些变化,您能谈谈为何研究导师这个主题呢?这些年这个领域又有怎样的进展呢?

Kathy:我从1978年开始关注这个主题,那时候我在MIT读研究生。之前在公司里工作时,我观察到很多有“导师”的人,职场发展比没有“导师”的人更好;我在本科时曾经有导师给过我很大的帮助,而在公司里却没有了导师,注意到这些区别,我开始研究这个主题。到今天我研究这个主题,已经30年了。在过去30年里,经济日益全球化,组织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团队为基础,公司或并购或缩减,工作环境也日趋多元多文化,所有这些变化,让导师的“引导”过程也充满了变化因素。所以大约10年前,我和同事创造了“发展网络”这个概念。我过去一直跟学生说,你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导师;现在我跟他们说,你们得要建造和管理你们的发展网络。而这个发展网络,需要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你网络里的这几个人,不一定都是你就读学校或者就职公司里的,也不一定都是你朋友圈子里的;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下属。他们可以来自你生活的不同层面。这些人里,或许没有一个人完全扮演传统意义上的“导师”角色,但他们加在一起,就能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所以,这个发展网络的质量很重要。

Q:那怎样的发展网络算是高质量的呢?

Kathy:首先,对于寻求支持的人而言,要具备明确的自我认知和一定的社交技能,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要敢于承认自己需要帮助;高质量的发展网络应该是共同受益的。

帮助导师

Q:“共同受益”?作为寻求帮助的年轻人,他们一定很难相信自己还会有助于他们的“导师”呀!

Kram:是的,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是,对于很多“导师”而言,帮助年轻人发展和成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实现过程,这是他们回馈社会、影响社会的一种方式,他们也因此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益处了;同样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精通技术方面,远远胜于年纪更大的一代人;他们掌握的很多技能,常常是他们的上司们所不具备的。最近有一项新出炉的研究,叫做“Reverse Mentoring”,指年轻人有机会给他们的经理或者老板,提供技术或者财务建模方面的辅导。还有一点,对于在领导岗位的人而言,担任年轻人的导师,其实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年轻一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态度、价值观。这其实是对他们的另一重帮助。

Q:寻找“导师”的同时能帮助“导师”,我想这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确是很大的鼓舞。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导师”呢?

Kram:我曾经问过很多担任导师的人,他们愿意为怎样的年轻人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通常会说,“这个年轻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帮助他不是什么难事;他们还会说,“他听得进,而且不光是听得进,他回头还会告诉我,我的哪些意见和建议对他起到了怎样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反馈,“导师”能看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能帮助了年轻人,从而看到支持和指导的价值。我们把这些技巧称为”Relational Savvy”。这些技能对于年轻人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备的话,就应该努力去改善。而增强这些技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际去做,看看哪些做法能行,哪些不行。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主动寻求导师帮助时的情形,非常紧张,担心他会拒绝。我告诉他,我在哪些方面需要他的帮助,他的经验又如何能帮到我,没想到,他欣然应允,说“乐意之至”。通过这个经历,我学习到:你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让人家能轻松地说“乐意之至”。相反,如果你仅仅是找到某个人,跟他说:“希望你能帮助我。”,而自己都不知道希望得到对方怎样的帮助,那要得到对方帮助就困难多了,尤其是这年头大家都很忙。

Q:您的意思是应该主动引导你的“导师”,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整个抛给你的“导师”。

Kathy:没错!或许这也可以视为“导师”和“职业顾问”之间的一个区别吧。如果你对于个人发展完全没有概念,那么职业顾问可以帮助你理理线索,而导师更重要的意义是帮你实现你的目标,而不是完全代劳。

支持者网络

Q:所以在您看来和导师之间,也不是一种师徒的关系。

Kathy:不是。导师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需要你自己采取主动。同时,也不是导师的所有建议,你都必须采纳。而且,你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和任何关系一样,可能契合,也可能很不合适。我想起一个故事。几年前,我给MBA学生上了一节关于导师的课。结果有个学生很沮丧地回来找我。听完课,他找到公司的副总,比他高好几个级别的,问,“您可以做我的导师吗?”结果那个副总断然拒绝。我告诉这个学生,在彼此建立深厚的了解和信任之前,单刀直入地要求对方做导师,就好比第一次跟人约会就要人家娶/嫁你一样。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如何建立导师关系非常重要。担任导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种承诺和付出,需要有比较强的关系基础。年轻人刚开始寻找时,可以试着提一些小的要求,譬如,“我正在做一个项目,在XX方面遇到些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可不可以给我30分钟时间?”从这些小要求开始,逐步增强了解,建立信任,对方也更有可能成为你的“支持者”。

Q:我很喜欢您用婚姻类比导师。婚姻里可以离婚,在导师关系里,随着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也许就有必要调整导师关系。

Kathy:哈哈,確实如此!在发展网络里,你也需要了解你的“支持者”,注意他们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积极经营发展网络”。譬如我自己,我的发展网络里有一些直接的“支持者“,要么他们改变了,要么我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不同了,他们逐渐不再适合作为我的直接导师了,有的人也许就完全不在我的发展网络里了,而另一些,也许从我的直接支持网络退居到更宽泛的发展网络里了,我们仍然会保持联系,但他们对我的发展影响已经不大了。要指出的是,发展网络是我们社交网络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里的人,是与你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并有重要帮助的几个人。

Q:那么是不是存在“最优化”的发展网络呢?譬如有多少个支持者,怎样的组合?

Kathy:应该说不存在一刀切的最佳发展网络。事实上,我们正在进行一个与此相关的研究。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是,一般说来,五六个支持者比较合适。而是否足够优化完全取决于你个人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特定目标。如果想转行,也许你的网络里最好有多一点当前公司以外的支持者;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内部升迁,那么网络里最好能多一些公司里或者行业内的支持者。我想指出的是,年轻人在建立自己的发展网络时,常常会忽略自己的同辈。事实上,同辈中,有人即使只比你快2、3步,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也许对你能有更大的参考性。

Q:最后,对远在中国的年轻人,在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方面,您会提出哪些具体的建议呢?

Kathy:首先,你一定要明确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怎样的发展帮助;然后,看看有哪些人能助力你实现这些目标,这些人可以是你的职业偶像,也可以是你的同辈;接下来,你要考虑如何去启动一个对话或者一次互动,创造机会去认识他们,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你。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支持者导师年轻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先行者 践行者 支持者
V eraW an g
年轻人如何理财
导师榜
年轻人
爱情导师
奥巴马致词:“你们在白宫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