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核心

2012-04-29 16:58:28程虹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2年3期
关键词:纲要群众质量

程虹

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时隔16年,国务院再次颁发我国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纵观14000余字的《纲要》,无论是指导思想、主体内容、发展目标,还是体制机制,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贯穿始终,这既是质量发展理论的创新,更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以来,我国总体质量水平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损害国家信誉和形象。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产生了新的期待,建设质量强国,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发展主题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数量为先”转变为“质量为先”。与此同时,中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之路的实现,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的抓手和手段作为支撑,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我国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加强质量安全。

在这一特定背景下,《纲要》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把以人为本置于“24字工作方针”之首,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予以确立,提出“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质量,说到底是一个民生问题,是服务于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幸福感的增强。从《质量振兴纲要》到《质量发展纲要》的10多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物质短缺到产品丰富,从贫穷落后到建设小康社会,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有了新的期待,这就是对质量的期待,对质量发展的期待。

在此背景下出台的《纲要》,适应了国家新的发展需求、百姓新的期待、经济发展新的定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质量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强调以人为质量之本,强调全民族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建设,强调我国质量软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既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也顺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真正抓住了质量之魂。

《纲要》在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的同时,通篇贯穿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这两大内容,并为此确定了阶段目标、构建了指标体系、出台了政策措施、明确了责任主体。而这一切无不集中体现和包含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安全是质量的基础和底线,质量发展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发展。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提高,还包括法治环境、质量文化、诚信体系等软实力的提升和进步。

《纲要》紧扣了质量与发展的基本关系,明确提出要以质量作为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规划软、硬发展目标上,通过运用先进质量理论,提出了不少创新论断和理念,强调质量自身能力的建设和完善。如在工作方针上,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科学处置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在制定质量发展指标上,将顾客满意度作为硬指标予以量化;在发展目标上,提出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论断;在强化责任上,第一次明确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要求实施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这些新的论断和理念,是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的高度提出的。因此,《纲要》将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纲要》提出通过建立、完善、创新质量工作、质量评价、质量准入退出、质量激励、品牌培育和质量安全多元救济等6大机制,来创新质量发展机制。而这6大机制组合构成了目前我国最科学的质量发展机制,它是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制度层面的反映。其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为紧抓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这3个关键主体,建立了一套职责明晰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质量从根本上是一个经济现象。《纲要》强调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要求加强政府对质量公共性和安全性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的质量综合管理能力;明确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这本身就是“促进质量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条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说明我国政府对质量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也是《纲要》的创新所在。这个机制是从不同的侧面,即降低质量安全风险的角度,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大丰富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可以看到,《纲要》的出台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最大战略作用在于,它对我国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纲要》明确指出,要将质量文化建设放在优化发展环境的第一位,提升质量文化的软实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建设更加诚信的文明社会。这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纲要》突出了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质量的综合监管能力,并进行了一系列新的体制设计,推动我国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发展体制,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体制保障。

与国外理论研究水平相比,我国的宏观质量理论研究总体上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我国在质量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研究上均有所突破,属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我国在质量理论转化和科研成果转化上,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普遍对“把质量作为优先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够,对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质量理论的掌握也不够充分。

目前,《纲要》虽已颁布,但关键还在落实。《纲要》的落实必须坚持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市场主体作用;一手抓质量公共投入和建设,建立国家质量公共服务体系,《纲要》描绘的蓝图就一定能实现。在《纲要》落实中,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质量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的制度,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需要把质量当成强国的基本战略,当成国家惠及民生、惠及百姓生活幸福感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其次,《纲要》的落实,需要加强质量教育。质量的发展,需要提高全民族的质量意识,抓好全民族的质量教育和质量文化建设,要实现质量教育、质量文化的“社会化”、“广泛化”。

再次,《纲要》的落实,需要大力加强政府质量公共投入,建立完善的国家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纲要》的有效落实。

(作者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专家组成员)

猜你喜欢
纲要群众质量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质量”知识巩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质量投诉超六成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