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黄金双翼”

2012-04-29 00:44王德禄
中关村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技经济文化

王德禄

与其说冯军卖的是数码产品,不如说他其实卖的是文化,爱国者公司依靠文化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龙年春节前的北京“两会”,以一系列数据为受“房地产调控和汽车限购”困扰多时的经济增速揭开谜底:2011年北京市生产总值约1.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未来北京的发展,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自从2011年初,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寿全就曾经多次公开表示。“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2012年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

其实,在2005年之后我就在各种场合当中反复提到了经济发展需要创业和科技创新这两只“黄金双翼”。对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了前沿,抓住政策机遇,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创意经济,无疑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占据战略高地的核心。

创意经济与国家战略

2005年之后,创意产业在中国一下子热了起来,成为各省市的争相发展的重点。这也许会让不少人觉得突然。其实,中国发展创意产业是一种产业转型必然的选择,而现在这一时机已经成熟了。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消费支出中,无形的体验消费的比例在逐步加大,比如享受一种服务,体验一种快乐等等。反观,我们也会看到,生产一种无形产品的企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部分,比如网游、动漫、出版、设计、软件、影视等等,即便是像汽车、手机这样具体的产品,决定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也已经变成了非功能型的设计和品牌文化,全球的领先制造商都已经把产品的设计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在技术趋同的情况下,设计正在成为决定该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

纵观其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无论是英国还是韩国,发展创意产业都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型。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已把制造业视为低层次、低效益产业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落,以文化大国自居的英国开始意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着力推动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韩国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陷入困境。为了重振经济,政府开始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将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

中国经济发展到“十一五”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差不多到了极致,接下来的发展就是要从制造提升到创造,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自主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创意,自主创新从技术上讲是创新,与文化结合就是创意。

当然,在挑战的同时,机遇也不期而至。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教授认为,在解决了温饱以后,我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逐年大幅度增长,如何满足文化艺术和娱乐需求,如何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和进行文化创造,提升设计水平和增加其他产业产品的高附加价值,这是一个前途美好的事业。另外,目前,一般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不包括旅游和软件)的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12%左右(有些国家统计方式不同),我国目前是3%上下,相比之下,我国创意产业的潜力很大。

我认为中国的现阶段不再是引进学习为主,而是在开放学习的同时进入到“创意、创新、创业”的时代。中国要想和平崛起,要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发展创意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中国人要在世界上表现自己的个性,要把自己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结合起来。

同时,从现阶段来讲,中国发展创意产业,也是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

只有引导当代中国从学习经济时代走向创意经济时代,从学习文化时代走向创意文化时代,实现从以学为主向创意第一的战略转变,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且要将富有创意的产业环境和富有创意的生活氛围融为一体,使人们既能创造性地工作,又能创造性地生活,让创新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创意经济的发展

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发展创意产业早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日本人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人贴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美国人写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格言。那么我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我认为要确立我们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以及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研究显示,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出现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精神性的消费需求得以大量的释放,这些消费包括出版、艺术、快乐体验等等。其次,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比如大众传媒技术的广泛出现和发展。信息技术一方面提供了文化得以产业化的手段,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发达也激起了文化的大众化消费热潮,进一步又刺激了文化的产业化进程。第三,高度个性化的创意产业领域,一方面需要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想象力,另一方面也高度依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只有在虚拟的空间里,才能真正比较自由地实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个性创意境界,虚拟技术的普及,正好与个性化的消费时代合拍,真正实现了个人生产、个人沟通、个人消费的三位一体。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哈利波特、阿凡达、魔兽世界、超级女声、腾讯QQ等创造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力等。在这些看似以内容取胜的例子中,其实背后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创意是让科技走向市场的催化剂,科技和创意结合的部分是创意产业最好的生长点,比如现在以内容为主的游戏、网站、搜索等等,基本上都是。把科技当作手段,以内容撬动消费者的心灵,把科技和文化结合,是创意产业核心的东西。

虽然,科技与文化结合不是创意产业的全部,但却是创意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领域,或者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发展机会。韩国为什么确立了发展网游的战略,因为他们看到了互联网发展所带来对于内容的需求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抓住机会适时发展网游,对韩国经济走出低谷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意产业

提升科技创新的竞争活力

我们说了十多年的调整,即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现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经济推动手段。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两大战略举措,而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则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两大引擎。其中,创意产业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升级效应。在过去的10年中,伦敦的金融服务业出现了下滑趋势,伦敦经济的三大支柱——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旅游业同时出现问题,经济衰退,产业结构面临升级。2000年,由伦敦发展局牵头,15个政府部门、10个民间协会共同合作,制定了《伦敦科学、知识与创新战略规划》,在伦敦刮起了一场科教创新风暴,提出文化战略要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成为世界级文化城市。

经济增长效应。以英国为例,从1997年以来,英国创意产业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00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占其经济总量的9%,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创意产业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

产业的关联效应。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体现在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如工业设计是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是现阶段加速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同时,创意产业与国际化对提高区域及城市形象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常常成为“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效应。英国的创意产业被称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第一大产业,2001年就业人数超过了该国第一大产业金融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就业人口的4.3%。在美国,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占全社会的一半,等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总和。

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提升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关键在于其文化内涵。文化是产品与服务增值的原动力。科技提供的仅为使用价值。举个例子,中关村的华旗资讯公司在数字音视频方面做了很多产品,他们在MP4产品中放置了中国的古筝乐曲和中国山水画。对此很多外国人非常感兴趣,尤其非洲国家,后来华旗资讯的一些产品甚至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国礼。表面看来,冯军卖的是数码产品,但其实他们卖的是文化,就是更多地依靠文化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政府体系也应提升创意

眼下,我们发展创意产业还面临诸如产业链构建、人才的培育、资本扶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打破垄断等问题。目前来看,创意产业对于我们而言,似乎还处在“看上去很美”的阶段。

如何让“看上去很美”成为真正的美,实际上要解决的是怎么发展创意产业的问题。创意产业不同其他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很多创意往往是掌握在个人的手里,而不是某个公司。因为整个社会对于创意产业认识不足,所以长期以来缺乏对它的资金支持,尤其是最开始的天使投资。这里所说的天使投资实际上是把一个想法落实成一个创业计划的初始资金。不过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已经能够看到一些民间自发的操作。

除了资金问题,政府在经济发展当中也需要有更大的创意。一个城市的创意,一个政府体系的创意,政府官员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开会,传统的逻辑的是领导把各部门的人员召集过来,然后把文件宣读一通,最后自下而上地表态。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创意,而且还很压抑。所以,能否把一个会议开成一个不是照稿宣读的会议?由于一个新的制度,会影响到很多部门、很多企业。所以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开“一个事件加一个文件加一个鸡尾酒会”的新型办公会。这样,政府希望执行的事也许就会大大地推进。我希望我们的行政官员、公务员在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自身的管理工作也有更多可以提高效率的创意。

在我国,对于相当多的政府来说,手里有很多资源,但是并没有开发和利用好,中国的改革还没有改到事业单位这个层面,包括博物馆、影视等文化单位。只有体制、管理、政府官员的创意意识和市场经济的操作手段的到位,创意产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系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著名企业战略咨询专家)

猜你喜欢
科技经济文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谁远谁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