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农村低压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压偏低的现象,任丘市电力局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农网的现状和实际特点,进行了“低电压”治理工作。文章介绍了在治理工作中为提高电压质量采取的多种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电压治理;电力技术措施;供电能力;科技投资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142-02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市公司关于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切实解决农村低压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压偏低的现象,任丘局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农网的现状和实际特点,进行“低电压”治理工作。通过积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开展“低电压”治理工作,使农村供电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低电压”状况
为使治理工作取得实效,首要工作是将“低电压”情况排查清楚,为此,我局编制了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组织人员以变电站供区为对象、以10kV线路为单元、以配电台区为单位,逐条低压线路、逐个用电客户进行详细摸排,建立“低电压”用户档案,分线路、分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措施、编制整治计划。通过排查,存在“低电压”现象的共有35个台区,1379户。其中因为供电半径过长,造成“低电压”的1252户;配变过负荷引起“低电压”的127户。
二、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开展提升供电能力建设
1.提升高压供电能力。针对高压配电网较为薄弱的情况,通过加快王家务110kV变电站建设、张村35kV变电站建设、对开发区和北汉35kV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工程来完善县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
2.提升10kV线路供电能力。对于过负荷的10kV线路,解决方案为:石门桥区域新建张村35kV变电站1座可解决石油575线路过负荷现象;从变电站增加10kV出线,可解决石辛576线路,辛同5871线路过负荷现象;通过更换导线,加粗线径可解决麻麻5851线路过负荷现象。
3.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对3台过负荷配变进行增容改造,来满足负荷增长的需求。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农村配电台区,可采用“子母变”供电的方式进行改造,解决“低电压”用户127户。
4.对低压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线径较细,供电半径较长的线路进行改造。采用“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方式,增加配电变压器,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开展配电台区低压线路改造工作,增大低压线路导线截面,部分区域将单相改为三相供电方式。治理过程中,低压严格按照“城区低于300米,农村低于500米”的供电半径进行配变布点,导线选型等按照规划新标准进行设计,解决“低电压”用户1252户。
(二)加大科技投资建设
1.我局针对原来电压监测仪落后,数据上传不及时的特点,购进了新型的GPRS型电压监测仪,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数据,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并且新增加低压监测点30个,与配变位置构成低压台区的首末端监测、进而结合变电站A类监测点可延伸配电线路的首、中、末端,便于综合分析。
2.在5条10kV线路上安装了2100kVAR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做到了无功补偿的及时性,提高了线路的功率因数,保证了电压质量。投资100万元,安装了50台低压线路无功补偿电容,它是0.4kV低压配电网高效节能、降低线损、提高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的新一代无功补偿设备,我局采用这种新产品,进行“低电压”治理。
3.进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目标是实现3条10kV线路、59台专变,23台混变以及300户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工作。建成后能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提高电量采集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升负荷和低压线损管理水平。
4.进行智能配电台区建设,使配电台区达到信息化、自动化的要求,实现台区智能化自管理、经济可靠运行,提供基础数据,为未来实现台区内用户用电情况实时跟踪分析、满足需求侧响应要求创造条件。
5.我局购进了线路数据测试仪,能够测试低压线路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等基礎数据,能及时了解台区电压情况,为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6.在季节性或阶段性用电负荷波动较大的农村地区安装了5台有载调容变压器。解决了单一容量配电变压器在用电高峰时期过载运行,在用电低谷时期“大马拉小车”运行的问题,提升配变经济运行水平,改善供电电压质量。
三、结语
总之,产生“低电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低电压”也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为目的,坚持电网建设改造与精益化运行管理并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确保供电质量长期持续合格。
参考文献
[1]翁锡安.农村低压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分析[J].大众用电,2009,(3).
[2]徐赞国.农网低电压综合整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24).
作者简介:韩英(1974-),女,河北任丘人,河北任丘市电力局电力工程师。
(责任编辑:刘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