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黎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这意味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对于农村学校、尤其是城乡结合处的学校,面向全体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背景不同,家庭条件不一样,个体的爱好、兴趣、行为、习惯、动机和需求都不尽相同,理解方式也不同,在实际课堂中,仍然是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学困生没有机会表现,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鼓励合作,运用不同的评价尺度,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在地理教学中常采用 “分层教学”法。本文以“印度”一课为教学案例。
一、了解差异,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根据平时调查和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初步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生(相当于成绩为A级)、B层生(相当于成绩为B、C级)、C层生(相当于成绩为D级)。学生层次是隐性的,只有教师心中有数,但没有向学生公布,而且这三个层次也是动态的,随时根据学生努力及后续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整,一般调高不调低。
二、针对差异,设计分类教学目标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有成功,时时在进步。“印度”一节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②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③能够解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能力;⑤逐步提高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⑥让学生享受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⑦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中要求C层生达到目标①、②、⑥;B层生达到①、②、③、④、⑥;A层生要求全部达到。通过肯定和激励,让每层次学生达到高一级层次的学习目标,争取一步步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面向全体,实施不同教学策略
现实学校中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中存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千差万别的事实,从尊重不同层次学生存在较大差别的事实和着眼于未来生活发展出发,设计以不同问题为核心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不断树立学习自信心。“印度”一节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展示印度国旗,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提问)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然后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小结)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人口很多。
(讲授新课)
*世界文明古国
活动1:阅读课文“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说一说“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 (让B层生尝试回答,体验成功,然后让A层生补充回答)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活动1:自学课文第一段并完成题目:印度是南亚面积_____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已经超过_____亿,居世界第_____位。(题目简单,让C层生回答,尝试成功的喜悦)
活动2:阅读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完成活动题2。(让C层生回答,体验成功,中等生补充回答)
活动3:阅读P36方框材料并结合图7.35“印度的人口增长”,分小组讨论问题: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然后派代表比赛回答,让各层次学生都可享受成功机会)
活动4:阅读表7.1,然后自由讨论问题:众多的人口对资
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分析地理问题相对较难,提问A层生,让其接受挑战,追求成功)
活动5:阅读图7.31“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34“印度的地形”,说一说印度的地理位置。(提问C层生,帮助其成功)
活动6:阅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并完成P35活动题1(让A层生分析归纳印度地形的特点)
(过渡)印度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热带,光热充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旱涝灾害。)
*旱涝灾害频繁
设计活动1:阅读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和图7.38“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①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②与东南亚地区相比,其降水更加集中在哪几月份?③其气候的特点是什么?(让C层生回答①,B层生回答②,A层生回答③,让他们在相应的层次上分别体验成功)
设计活动2:阅读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南亚7月风向”,思考印度人民该如何应对旱涝灾害?
(师生小结)通过分析引导,印度旱涝灾害主要是夏季西南风影响,也就是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变化极大,如果比正常年份多就会导致涝灾,比正常年份少就导致旱灾。旱涝灾害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面对旱涝灾害的巨大影响,印度人民采取困地制宜政策,重视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认识到抗灾任务的艰巨性。
通过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并体验到成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舞台,从根本上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观念。
四、进行多元教学评价,让相应层次学生体验成功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和要求不尽相同,教学中如果采用同一尺度评价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常置学生于不断失败的境地。而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评价时,教师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采用不同尺度的评价方式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跟自己的过去相比有进步就应该受到肯定与表扬。通过评价,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成功与否,是跟自己的昨天、前天比较而言,而非跟同学比较,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就意味着成功,应该获得教师的肯定与表扬。
五、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
作业设计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接受挑战,都应进行分层设计。课堂作业尊重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较大差别,设计不同难度的思考题,并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提问,让相应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心。课后作业也应分层设计,让相应学生始终享受成功。课后作业分三类题目,一类是必做题,题目深浅适中,难易适度,C组学生经过努力也可独立完成。如对应目标①,可以利用填充图册,让学生对照地图册填写印度的位置及地形区分布等,这样的基础性题目,可让C层的学生轻松完成,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二类是自选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B、C组学生可选做一些题目,A层学生则全做;三类是思考题,有一定难度,A层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例如,可布置课外延展性强、综合性高的题目——“比较印度和中国的国情,请尽量用翔实的材料或数据加以说明”。这样的题目对地理思维的深度、广度都有较高要求,只要求A层学生课后完成。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可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了少数“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