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
曾因抢注“Groupon.cn”域名而声名鹊起的团购网站——团宝网,如今正被投资人和市场抛弃。全国范围内已有1968家团购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关闭、退出团购市场,占所有运营团购网站总数量的33.5%。
没能找到中国的Groupon,NEA(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中国总经理蒋晓冬眼神掠过一丝遗憾。毕竟远在太平洋彼岸,他的美国合伙人借助Groupon成功上市,让NEA一举超越红杉资本等老牌风险投资机构,荣登去年美国最赚钱VC机构。
“中国缺乏诞生Groupon的土壤。”蒋晓冬无奈地摇了摇头。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共诞生团购网站5877家,但同时,运营中的团购网站数量已由当年7月的峰值5188家减少至年末的3909家,全国范围内已有1968家团购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关闭、退出团购市场,占所有运营团购网站总数量的33.5%。
团购业已被集体抛弃?面对风险资本的冷漠,苟延残喘的其他团购网站,不得不踏上转型O2O(Online To Offline)的自救路,只是O2O能否成为团购网站的救命稻草,依然充满变数。
中国没有Groupon?
是新“庞氏骗局”?还是团购网站的奇迹?
去年底,Groupon在一片争议声中完成了IPO使命,在IPO前一刻,Groupon奋力交出一份亮丽季度财报:2011年三季度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6%运营亏损仅为170万美元,占营收比例减少至0.5%,似乎离扭亏为盈仅一步之遥。尽管争议不断,但Groupon的上市,仍然让背后的创投股东——NEA名声大噪。但寻找一个中国的Groupon,蒋晓冬似乎找不到“来电”的感觉。
Groupon首创的“网民省钱、商家出名、网站抽成”的三赢模式吸引了强大的风险资本,使其顶着2009年与2010年运营亏损高达8421.5万美元与2.18亿美元的压力仍然存活下来,并成为首家实现IPO的团购网站。
可惜的是,蒋晓冬却没有看到上述三大基因同时降临到一家中国团购网站。
“2011年前,部分团购网站还具备先发性与资本支持,但现在三大要素都不见了。”蒋晓冬表示。过去一年,他看到的不是团购网站去努力补齐管理能力以提升经营业绩,而是为跑马圈地而牺牲经营利润。
“Groupon用户在参与团购消费的生命周期产生的利润是正值,而多数国内团购网站的财务模型显示用户生命周期的利润贡献度却是负值。”蒋晓冬举例说,比如获取一个用户的运营成本(包括广告与促销等开支)是100美元,在生命周期内销费额是500美元,以Groupon当前30%-50%毛利率测算,团购网站从用户身上至少赚取150美元,足以抵消用户运营成本并产生经营利润;但按国内多数团购网站普遍5%-10%毛利率测算,用户对团购网站产生的经营利润最多只有50美元,是不能覆盖团购网站的用户获取成本的。
而国内团购网站低利润运营的背后,则是为了跑马圈地,越来越多团购网站采用以定金预付或奖励形式将返点“补贴”商户的低价团购促销行为。
O2O成救命稻草?
“其实团购网站跑马圈地的背后,有着自己的利润账。”一位不愿具名的风险投资家透露,去年他接触过数位团购网站创始人,对方直言不讳地表态,扩大规模就是为了吸引更多风险投资,“他们把风险投资看成是持续扩大业务规模的现金奶牛,只要挤进行业前三名,就有机会IPO,实现所有参与者的财富大丰收”。
甚至部分中国团购网站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将团购范围拓展到服装鞋类、IT数码等商品,尽管后者迅速沦为“鸡肋”。
去年7月以来,随着海外IPO市场陷入低迷,倒逼投资银行给国内企业海外IPO的估值远远低于项目企业PRE-IPO的估值。
“尤其是团购网站,一时成为风险投资的禁地。毕竟全球经济放缓,资本市场更欢迎有实际经营利润与现金流的公司上市。”上述风险投资家透露,彼时他忽然发现主动出让团购网站控股权而急于融资的企业创始人越来越多,而他听到的,则是越来越多团购网站裁员或拖延商户货款的消息。
而今,剩下来的团购网站正在寻觅转型之路。蒋晓冬则把目光投向O2O(Online To Offline)——远比电子商务市场更庞大的本地消费领域,因为这个模式“可以被认为是团购模式的一种延伸,即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类团购模式,也可以说是基于Foursquare(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的新型B2C业态”。
去年NEA在中国仅有3笔投资,投资灵感来自于蒋晓冬从Groupon业务创新中嗅到的新商机。其发现,基于大量客户以往消费数据与购买行为分析的基础,重新建立的有针对性促销的团购服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它恰恰弥补团购网站经营的两大瓶颈,一是用户消费的频率有待提高,二是难以给商户带来可持续的业务收入以及增加长期合作亲密度。
客多集团CEO郑志祥则表示,O2O的核心商业价值,是建立足够大的会员库与优惠库,让双方彼此相互吸引,不过驱动点应来自商家。目前,客多集团通过其O2O平台吸引商户提供各类优惠服务,并向商户收取年费。
“无论是团购还是O2O,最关键的仍在于争取更多优秀商家与商户,商家未必会看重团购促销期产生多大的销售收入,而是看重会产生多少回头客。”郑志祥如此表示。但这种所谓的良性反馈机制能持续多久,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