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必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精神,把民生审计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时至今日,民生审计在当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生审计对策
一、开展民生审计的必要性
(一)何为民生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民生问题历来也得到我们党的高度重视。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主席就民生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他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二)开展民生审计的原因
民生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国计民生这两端,我们比较多地强调了“国计”而忽略了民生,在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上我们的发展还不够充分。而审计的公德就是为人民得到政府各种许可和法律保障的基本利益不被侵蚀。因此,如果我们忽略对民生审计的重视,就是忽略了最大的政治,就是忽略了人权保障、权力制约这些宪政大义。
十七大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基本要求,作为政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曾任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先生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表示,“审计工作今后将会逐步向关系重大民生的方向倾斜,以监督政府履行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能。李金华说,政府在涉及到民生资金投入上有很大的增加,比如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社会保障等等,这些钱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审计署今后将会在这些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以保证这些资金使用不受侵害,并有好的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国家财政预算和公共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度。”
二、在民生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应关注的重点
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民生问题审计。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惠及人民。真正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的把民生落到实处,比如:就业、住房、社会保障,这些都是我国比较棘手的问题,加强对关系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确保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着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审计机关的价值取向上,审计机关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关注民生的审计机关要靠审计决策、审计选项和审计组织实施来完成。第一,在审计工作中抓重点,充分体现审计能力和决策能力,第二,审计选项要真正落实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体现各级审计机关中层领导人员政治思想觉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三,要让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折不扣的获取去组织实施审计。权为民所用,这就需要增加监督措施,最重要的监督就是决策程序运行过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审计从根本上促进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对部门机关的约束力,切实保证人民的利益。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监督工具必须满足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民生审计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着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为己任。审计机关要敢于揭示社会不公平的深层次原因,向国家管理监督机关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第二,要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使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审计领导干部执行效果约束公权力,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第三,把关注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让民众评议审计,保护好人民的生活基础需要。
审计要着力促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公平问题在审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民生问题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为问题;其次,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最后,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在审计共体现公平,是人民对审计机关的认可和肯定,提高人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三、如何开展民生审计
加强民生审计,一是审计的指导思想要有高度。准确把握领导的指导思想,审计要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查处财经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上升到维护民权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的高度上来,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大局。二是审计的目标要有广度。通过审计,要从回答一个单位或单个问题上升到回答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的问题,体现审计为民生服务。三是审计的内容要有深度。要从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升到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审计内容相结合上来,体现民生审计公平正义。
通过民生审计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的:一是通过审计,从整体上反映财政资金的规模、分配及覆盖面等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二是通过揭露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各种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通过关注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四是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不断完善审计体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开展民生审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计应重点从宏观上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制度建设情况,要多从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审计项目,避免个别部门、单位审计所带来的局限性、微观性和内相性,这有利于揭示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这样审计的成果会更大、效果更为明显、影响更为深远。
(2)审计应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有效性以及支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一是从预算开始,对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审查财政资金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支出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二是对专项资金在部门单位支出情况进行审查,分析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审查部门单位是否严格按照预算列支,有无虚列、转移、挪用等。通过对支出明细项目进行分类对比和年度数据对比分析,查找支出结构和年度增减变化原因,对年底结余进行客观分析,是属于预算支出不合理、不科学,还是因资金使用单位管理问题,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分析资金使用效果。对部门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分析,主要指支出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多数情况下需要向资金链条的更深层次开展延伸审计。
(3)民生审计要从“精、细、深”上下工夫。民生资金最大特点就是政策性强、覆盖面宽,审计链条多,工作难度大。如新农合审计,从中央财政拨付资金到百姓享受政策,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工作不精不细不深不严,审计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精”主要体现在精于政策,通过审计,使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的民生资金按照政策要求不折不扣地切实用在百姓身上,促进政策落实,维护百姓权益。“细”主要体现在把工作做细,民生资金审计资金量大、资金链条长、受益范围广、涉及单位多,工作不细,难以审清查透,无法给党和政府交代,也无法面对我们的“衣食父母”。“深”主要指工作要深入现场、深入百姓、深入基层,多在延伸上下功夫,紧跟资金走,审到资金的最末端,这样方能够搜集到最基础、最扎实的资料,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撑。
综上所述,抓好审计工作,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加快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汝荣.民生审计应当彰显正义性[J].中国审计,2010-6(38).
[2]范庆平.国家审计要关注民生[J].现代商业,2008,05,28.
[3]闫北方.发挥审计关注民生的导向作用[J].中国审计,2008,02,20.
[4]张岳.关于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水利的几点认识[J].水利发展研究,2010,04,10.
[5]曹文宏.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J].探索2007,12,15.
作者简介:吕志昌(1978-),男,云南昆明人,本科,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会和审计。
(责任编辑: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