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鼎岙
三十年绝缘文学创作与文学工作、长期任职电脑高科技企业的台湾旅美女作家蒋晓云,近年退休后复出写作,如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试啼声即经由夏志清和朱西宁喻为又一“张爱玲”、连续三次夺得联合报文学奖、受到蒋经国接见等事件而一跃升为台湾文坛的“明日之星”一样,很快又在台湾文坛掀起一股“蒋晓云热”,不但先后于台湾重要的文学期刊《印刻》相继推出了长篇《桃花井》、“逆旅”系列中短篇和“民国素人志”小说先期部分,个人照片上了《印刻》封面,其中《桃花井》被王德威、朱天文、苏伟贞、陈芳明、林俊颖、王伟忠、刘梓洁称为“一部让人等了三十年的小说作品”, 而且《桃花井》、“逆旅”系列中短篇紧跟着在印刻出版有限公司结集为《逆旅》出版,著名小说家朱天文两次与其公开对谈,《联合报》、《中国时报》、《台湾时报》等各大报系亦纷纷撰文予以评介。“一夜好风吹不住,满岛又是蒋晓云”。放眼世界华文文坛,无论过去抑或现在,这等的雅事都可谓难得一见,着实令人企羡。
作为蒋晓云的一个“粉丝”,笔者早先即珍爱蒋晓云的作品。喜欢她那典雅、清丽又不避俚俗的文字,那是串串经过岁月打磨了的珠子;喜欢她那幽默、凄凉却逼真写实的叙事,那是直接缘自生活本真的结晶;也喜欢她那轻快、从容的节奏,那是高山大峡的奔流飞瀑。至今尤记得第一次借助《台港文学选刊》拜读的《窈窕淑男》,小说中那位端庄女主角巧璘,场上尽显落落大方、活泼体贴,内心深处却非常悒闷孤苦,为了满足父母盼其趁年轻找个同胞结婚的心愿,通过相亲终于说服自己试着与一位华人白领约会,孰料在自己精心安排的一次庆生中,竟然发现对方也是个为尽孝道被逼出演的同性恋者,最后双方皆以痛苦收场。故事一经读完,心中即陡然而生一种纠缠不清的怅惘和渺渺哀思。那种感伤的心情,时隔多日仍萦绕心际,成为笔者青春期一次难忘的文学之旅。
蒋晓云复出后的创作,一以贯之继续保留了早期从容冷峻、写实而蕴藉的笔风情致。天增岁月人增寿,或许由于多经三十年的历炼思索与沉淀,其复出后的作品由过往侧重对两性情感的关注开始转向对家国历史、生民命运的反刍和追寻。有口皆碑的《桃花井》写的即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掀起的“外省族群”回大陆探亲的大潮流下,李谨洲老先生从台湾返乡、再娶并决定落叶归根,而在一生的流离后,迟暮老人面对的却是两岸的隔阂、父子的代沟,旧家族人人各怀心事。小说通过一幅黯魂追思的“大河图”,反映了五十年的两岸隔离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刻影响。二〇一〇年三月、六月在与朱天文的对谈中,蒋晓云谈到自己复出后的写作构想时,亦进一步夫子自道:“我觉得我父亲他们那一代所面临的,真的是一个崩离的时代”,“我很同情他们的时代,所以我很疼惜他们”;“我自己没赶上民国,却想来替民国的小人物立传”。
《北国有佳人》、《朝圣之路》是“逆旅”系列结束后,蒋晓云重返“民国素人志”书写推出的新作。两个故事的展开皆放置于一个风卷云舒、波澜起伏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时间、地域的跨度也都相当之大。前者讲述了一个旧上海滩舞女淑英,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随国民党迁台以及最后移居美国一生的风云际会与世事沧桑。后者描绘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某官员家庭出生的女子安静,自小随父母逃离南京,长成后听从母亲的安排借“朝圣”远嫁美国,多年平静的生活又如何被打破的人生境遇。不过与《桃花井》等重在反映历史风云对族群人性的影响不同,《北国有佳人》、《朝圣之路》诸篇却似乎反其道而行之,着意表现和探讨的乃是复杂变动的时代社会下个人命运与意志的辩证,于两篇小说都较为鲜明。
为了养家和生存,淑英很早就懂得了人生必须正视现实。尽管为人“真诚”,当青春少艾初遇有情阔少提出“夹朋友”、机不可失同时心中另有牵挂时,淑英还是听从了丁大班不“自媒”的建议,让张黄二少“展开金子铺路的邀宠之争”,结果“赢得美人归的是小开黄智成,张二少散了千金结果还是输在口袋不够深,黯然败退”。以后在数十年的流金岁月中,与随外敌入侵、国共战争、党派争斗等各种复杂变幻的时代风雨,先寄身旧上海滩、后渡海赴台的淑英亦载沉载浮,经历了多次大的人生考验。由于难以逾越的等级门户,“恩客做成了冤家,风花雪月被牢骚埋怨取代”,寻找智成的希望成空,淑英经过与黄家反复几次协商,终于与智成堂叔签了“收据和分手协议”,换回了金元券、美金、金条和“三张有钱也买不到的去台湾的船票”。到了台湾,为了生活往下走,淑英带着女儿与张汶祺做了露水夫妻。虽然对汶祺未深知,“可是外室出身,淑英有一般元配太太没有的好习惯,就是不问长问短,盘查行踪”。然而千不甘万不愿,到头来还是发现管家是个“特别人物”,汶祺也不辞而别,与汶祺组合的家庭鸡飞蛋打。为了摆脱寄人篱下的困境,淑英又“第三次费尽心机”把自己远嫁到了美国。人到美国,却发现原来“包了大红包托媒”、以为能够得以“依托终身”的华侨丈夫,“说是娶老婆,更像是为了替自己外卖找个不付工资的帮厨”。不过这时的淑英早不再相信眼泪,不仅“都没哭,还自我安慰”,自从双脚踏上异域的那天开始,她已经清楚明白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可能。尽管天天累得全身酸痛,淑英“到了晚上还是咬紧牙关,曲意奉承,枕边说服语言都不太通的台山丈夫让她学开车”;同时她喜欢送外卖,因为只有那样“能拿小费攒私房,给她把留在台北韩家的女儿爱芬接过来团聚的希望,还能跟外面的人有接触交谈、长见识的机会。”直到有一天,台山丈夫被上门打劫的盗贼枪杀了,淑英看到用“白布覆盖的尸体”才“全身一软”,而没有人能知道,“她的害怕是突然想到三年前,自己也可能这样血流满地躺在‘张公馆的后院里。”那以后淑英“就不靠男人生活”,一面“把继承权没有争议的外卖馆卖了付律师费打官司”,一面“自己另找工作自食其力”,并意想不到地闯出了一片天空。而《北国有佳人》围绕淑英的人生遭遇想要表达的,即命运虽然无可改变,本质上不可驾驭,但个人必须做出哪怕有限的选择,尤其是习于依赖男人的女人必须坚韧自强、不弃不悲方能自求多福的理念至此也呼之欲出。
安静的经历相对淑英来讲较为简单,不过生活过得也不容易。只身嫁到美国后,跟着智舒在一个沙漠州的小镇上一晃就过了三十年,“完全成了个乡下人”。智舒虽是科技界“菁英中的菁英”,为美国的“高端精密研究”贡献了全部的青春,但是物质生活却过得十分拮据,“小孩的衣服都是教会里人家捐的”,“要嘛就是她自己做的,都是窗帘一样的粗棉布。”安静的母亲自从到美国探亲以后,则“从一开始的中国食品到后来的衣服鞋袜;等到孩子们里有四个都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干脆寄美金汇票了。”而智舒退休后准备受聘回祖国讲学,在与安静收拾了房子临出发前夕,当地电视频道“忽然插播一个频繁去中国大陆讲学、台湾来的李姓同事竟以‘窃取国家秘密的重罪被捕”,“自诩讲究人权和证据的国家,罕见的未经审判就让当地的小电视台当场替连嫌疑犯都称不上的台湾人科学家定了罪”。两夫妇又怕又气,结果只得改往三藩市。还好,舒智以研究分析的专业态度做结论,“三藩华人多,那里比较安全,就算要搞麦卡锡主义,FBI到了加州也应该不敢乱来”。至此小说触及了华人的文化身份。华人在美国就好像安静的母亲及“大妈”,在台湾,在安家,都始终不能获得正宗的地位。一代代华人包括科技菁英向往美国的自由,因此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但美国式的双重价值观却让他们在笃定与迟疑、单纯与复杂中荡秋千。安静皈依了天主教,又向无主见,相信家“无论长短,都只是人生的驿站”,而智舒是被天主“派来带领她走过荆棘的使者”,又渐渐地感觉“圣灵充满”、“勇气百倍了”。这样的自我纾解令人感慨。《朝圣之路》深刻反映了华人旅美的双重窘迫处境,一方面华人旅美发展,能够拥有“世界顶尖的设备和同僚”,从而争取到了更多施展个人才华的可能,但却需以承受挤压和盘剥为代价;另方面由于华人“书生报国”的民族传统,华人可以在美“美梦成真”,但是又很难获得美国政府的政治信任。同时,小说含蓄批评了中国人单纯追求物质生活移民美国的盲目现象,揭示了美国也是个贫富分化严重、钻营逢迎的国度,所谓的圣地并不存在,并进一步指出虽然理想中的圣地并不存在,而人却可以依靠精神、信仰的支撑幸福地度过一生。
“民国素人志”将从一九一二年到一九四九年,以三十八位生于民国的女子为主角,撰写三十八篇小说。据作者介绍,她以一双“无邪小女孩的眼睛”,跟着上辈走了一遍他们的民国,“然后,我花了大半生反刍、追寻和思考”。迄今,已经推出的“民国素人志”系列还有《百年好合》、《昨宵绮帐》、《女儿心》。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