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罗版古代书画复制技术探讨

2012-04-29 00:44
上海工艺美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复制品上海博物馆原稿

珂罗版——英文COLLOTYPE的音译,照相平版印版之一。因用厚磨砂玻璃作版材,故又称“玻璃版”。

1867年至1871年间,德国慕尼黑摄影师阿尔贝特发明了珂罗版印刷。珂罗版印刷技术发明后,很快传到日本。1876年,上海有正书局聘请日本专家实验成功珂罗版印刷。1919年,商务印书馆成功地印出15色套印,从此,中国的珂罗版印刷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

百年来,由珂罗版印刷工艺复制的作品始终屹立于中国书法名画复制的最高端,其工艺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还原性,备受艺术界大师,专家和学者的推崇。国家文物鉴定七人委员会委员,书法家启功老先生评价珂罗版工艺:“对于古代书法无疑是一种延长寿命,化身千百的一种特殊手段,艺术价值和文物保护上讲堪称“下真迹一等”。

珂罗版印刷是流程工艺,包含了照相,修版,制版,印刷等多道工序。首先要对原稿的层次,阶调,用色,墨晕及枯笔情况等整体风格进行分析,选用适当的制版软片。然后用制版照相机进行一比一(即原大尺寸)的拍摄。由于是通过专业制版镜头光学写真且底片又是原大尺寸的拍摄;其成像的锐度及层次的分辨都是高品质的。通过专用配方冲洗得到一张符合原稿层次的无网阴图底片。如果是彩色原稿,则还须通过加用滤色片分色原理拍摄,根据原稿色彩情况,分别拍摄多张底片(用于印刷时多色套版所需)。

接着由修版人员对阴图底片进行修正,以加强或减弱照相上的层次的缺损和同一色调的分档以及混合色的互并等等。

制版时就以这张经过修正的阴图底片覆合在涂布感光膜的玻璃版上进行曝光,因版面各部分的胶膜感光后硬化程度不同,湿润后形成不规则的极其纤细的皱纹,具有不同的吸墨能力,吸墨量的大小则与感光程度成正比,因而能表达原稿的浓淡层次,印刷时掌握好对版子的处理。

实践证明,珂罗版印刷工艺在复制中国书法,中国画的独特效果,是日前其他复制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中国书法,中国画,墨与色彩均有层次,讲究笔力,往往力透纸背,其他印刷产品很难达到这一点;而珂罗版印刷就可以达到这一点。珂罗版复制的书画作品,笔势力度准确,墨色晕染丰厚;因此无论在表现中国画的焦、浓、重、清、淡五色水墨晕染效果的自然过渡方面;还是再现书法作品枯笔的还原方面;以及图章渗透真实性方面,与原作艺术风格和神韵毫无二致。

由于珂罗版印刷工艺在复制中国法书,名画,文献,善本等等方面的独到效果,因此建国以来一直为各大博物馆,文物机构所重视。上海博物馆是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其古代青铜器,古代陶瓷器以及古代书画的收集,无论其数量与品位,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在各类文物的保护中,尤以书画的保护难度最大。俗称:“纸寿千年,绢保八百。”如何使这些书画作品“延年益寿”,使这些古代艺术瑰宝代代相传,历来是文保专家的重大课题。

早在五十年代,上海博物馆领导就建立了文物修复部门,包括青铜器修复、陶瓷器修复、书画装裱、另外还有一个平面复制部门,对馆藏的部分法书,书画,文献‘善本等进行复制,除了人工临摹外,还有就是利用珂罗版印刷复制。

上海博物馆在河南南路16号老馆时,由于当时的陈列基础设施等原因,每逢梅雨季节,为保护文物考虑,往往会把部分书画真迹撤离陈列室归入库房保管;取而代之的往往是那些人工临摹的复制品以及珂罗版印刷的复制品,其中珂罗版印刷的复制品不乏有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唐寅的《牡丹仕女图》、《秋风纨扇图》;清代石涛的《山水清音》,书法仿晋王羲之鸭头丸,仿唐怀素苦荀贴,仿宋赵佶千字文卷,仿祝允明草书卷,仿徐渭草书卷,仿王铎草书卷。

现代鲁迅先生对联,毛泽东诗词,周总理题词作品,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书法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同时为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提供了大量书画复制品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给世界友人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长期以来为上海博物馆和兄弟单位的书画复制解决了不少难题,尤其在中国画和书法墨色难以自然化开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摸索了一整套的复制的原理,对比真迹,使得焦墨中浅和灰色的层次一一呈现出来。凭着自己的研究和运用墨色的经验使每一幅书画作品都能达到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栩栩如生的效果。清代王鉴山水画(如右图)就是通过这一方式完成的,其上部群山环抱,别具含蓄文秀的体貌,色彩的深浅和墨色与自己的操作配合得和谐自然,极具典雅清逸的气质。枯笔深浅王鉴山水在自己的熟练操作中表现地惟妙惟肖。

尤其在气候温湿度特别敏感的情况下给珂罗版印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印刷板画面的层次会随着气候温湿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使层次表现地不够丰富清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具有熟练地操作技能,丰富的经验(掌握板子的特点和天气气候的变化)否则难以保证作品的质量。

我认为珂罗版印刷在上海仅此一家,在古画复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把这古老的技术保留传承下去,需要更多的热爱珂罗版印刷工艺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特殊事业中去,任重而道远啊!

猜你喜欢
复制品上海博物馆原稿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该不该使用复制品替代文物展出?(下)
千万千万别复制自己
城市不应是复制品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订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