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途径措施

2012-04-29 17:25:00徐祖亮
中国水运 2012年3期
关键词:安全保障公共服务

徐祖亮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加强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成为紧迫任务。本文对加强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两坝枢纽 公共服务 安全保障

随着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三峡通航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加强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扩大两坝枢纽通过能力是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战略重点

新华网2011年12月1日一篇报道写道:“原设计可满足建成30年后过坝货运量需求的三峡船闸,其货物通过量于近日提前达到设计水平,从而使三峡枢纽通航能力趋于饱和,瓶颈作用凸显,将极大地制约长江上游水运和沿江经济发展。”报道所述基本事实表明,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是加强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事关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关于未来三峡航运过坝需求,目前尚未有可信度高的权威分析,但可以做出这样的基本判断:三峡已建的船闸和在建的升船机总的通过能力远不能满足未来通航需求。仅以重庆市为例,重庆航交所预测该市2015年、2020年、2030年通过三峡枢纽的货运量分别为1.4亿吨、1.8亿吨、2.2亿吨。

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十二五”,谋划长远;要基层、行业、国家上下互动,共同着力。

立足当前,就是要在现有条件下继续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满足船舶过坝需求。一是进一步优化通航组织和船舶调度,科学运用船舶待闸设施,加强船闸运行维护管理,努力提高船舶过闸效率;二是应用三峡船闸船舶过闸吃水控制标准研究成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分时段适当放宽过闸船舶吃水深度限制,提高过闸船舶运能;三是努力提高船闸快速检修能力,减少船闸检修停航时间。

着眼“十二五”,就是要通过实施长江航运和三峡通航“十二五”发展规划,改善三峡通航条件,提高两坝枢纽通过能力,有效缓解通航压力。一是按期建成三峡升船机,完成通航配套设施建设,保证升船机在“十二五”期内投入使用,实现船舶过坝分流;二是增建葛洲坝一号船闸待闸靠船设施,提高葛洲坝船闸过闸效率和通过能力;三是加快船型标准化进程,从2013年1月1日起禁止600总吨以下船舶过闸,提高单闸次平均货物通过量。

谋划长远,就是要制订和实施长江航运及三峡通航中长期发展战略,统筹解决两坝枢纽通过能力问题。

在行业层面,研究制订并推行新的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政策,实现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和通航效益最大化。现阶段船型标准化政策存在的问题,一是货船船型系列过于分散,同时新造船舶盲目追求大型化,两者都不利于发挥船闸闸室利用率;二是没有规范客船船型,重庆湖北竞相打造超大型游轮,将导致多数客船不能从升船机通过,挤占货船过闸空间。新的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政策主要目标应包括:借鉴“巴拿马级”船型标准化经验,以平均单闸次货物通过量最大化为原则,规范并推行“三峡船闸级”货船船型;用船型标准化及政策措施遏制客船超大型化趋势,限制客船只能通过升船机。

在国家层面,尽早研究规划增建三峡枢纽过船通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综合利用规划”载明:“当货运量接近船闸通过能力时,可研究增建过船通道”。德国的通航枢纽,在实际通过量达到设计能力的70%时,即增建过船设施。有据可依,有例可鉴,交通运输部可促请国务院综合部门协调有关各方立场,统一认识,着手增建三峡枢纽过船通道的论证规划,尽早设计,尽快建成,以缩短通航能力不足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时间。与此同时,配套研究规划并实施扩大葛洲坝枢纽通航能力的工程措施。

拓展服务领域是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品质要求

近年来,三峡局贯彻“一切为了通航,一心服务船方”的核心理念,创新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能,使三峡通航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建立水上服务中心,对船舶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开发建设通航调度指挥系统,实现船舶过闸远程调度并提供通航信息服务;创建文明样板航道,建成数字航道系统;实行政务公开,推进阳光通航,与服务对象定期协调,主动接受行风监督。三峡通航服务因而发生了从焦点到亮点的变革。

为了顺应社会对三峡通航的新需求、新期待,按照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和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三峡通航服务要进一步扩大内涵、提升品质。其主要途径是大力应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同时改善服务设施,建设高素质人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

改扩建数字助航系统,实现智能通航。在现有VTS系统、GPS系统和数字航道系统的基础上,增建AIS系统,整合各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和船用信息终端,实现电子航道图自动更新、船舶过闸智能调度和辖区水域自动助航。

加快建设已列入规划重点项目的长江航运综合信息系统和三峡通航综合信息系统,大力拓展三峡通航服务领域,使服务品质赶超发达国家同类水平。一是拓展服务空间,三峡通航综合信息系统通过长江航运综合信息系统等中间链接,与船公司、沿江港口和港航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使三峡通航服务空间广域扩展;二是延伸服务时间,通过广覆盖的信息化平台发布三峡通航能力预测预报和实时状态信息,以利于服务对象提早合理安排运输计划和船舶发航时间,规避滞航损失,降低运输成本;三是扩大三峡通航服务主体,将与船舶过坝有关的行政管理与通航服务延伸到始发港和沿途停靠港的相关执法、管理部门,实现管理联动。

改善三峡河段的通航配套设施,为船方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改扩建待闸锚地,在改善船舶锚泊条件的同时,增加优化船舶过闸调度的回旋余地。加快通航管理与服务的装备现代化建设和高素质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现代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

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是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峡通航安全保障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兼有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船舶过闸安全和船舶不撞坝的三重任务;二是三峡成库后,枢纽河段季节性大风大雾多发,过闸船舶走和停都有安全问题;三是两坝间航道自然条件较差,防汛调度和三峡电站调峰易造成区间流量、水位多变陡变,船舶航行险情多发;四是应急救助手段有限,能力不足。安全是通航的本质要求,三峡通航安全更是行业监管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三峡通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必须将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是作为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

完善通航安全监控手段,实施全区域全时段有效监控。扩展完善三峡交管系统,消除监视盲点,提高定位精度,实现辖区水域安全监视全覆盖,昼夜监控不间断;多渠道培养高素质安全监控人员队伍,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和应急判断处理能力。

切实提高两坝间通航安全保障度。整治两坝间航道,消除易发多发安全隐患;在修订《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时,交通部门据理力争有利于通航的调度规则;加强航运调度与水库调度、发电调度的有机协调,做好动态预防预控。

科学应对恶劣天气情况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完善重点水域气况监测手段,实时监测大风大雾情况;正确处理通航安全与通航效率的关系,精心做好恶劣气况下的分段控制运行;疏控结合,避引结合,保证敏感船舶不在闸室长时间滞留及船舶行止安全。

创新手段和机制,改变船舶过坝安检窘态。研究开发船载货物安检技术和装备,规范安检执法规则,切实提高船舶及客货安检的有效性;利用长江航运综合信息平台及其网络链接,推行船舶过坝联检联控制度,实行始发港、停靠港、过坝前安全联检责任制。

完善设施,理顺机制,提高三峡河段应急反应与救助能力。依据有关规章,明确划分交通行业与枢纽工程业主在枢纽通航安全上的职责,落实船舶过坝应急救助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等保障措施;建设三峡通航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应急预案和联动机制,强化实战演练,形成高于长江一般要求的快速反应与事故救助能力。

(作者单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猜你喜欢
安全保障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凭证价值视角下的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研究
旅游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浅谈高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的构建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