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林莽
散文诗有一个被人们非议的缺点,是不少作品的趋同性,题材、手法、情调以至于语言等等的单一化、相似性,这个问题恐是存在的。因而,从总体上对多样化的强调。和对每位作家个性化、独特性的提倡,就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了。何敬君先生新出版的散文诗集《逝水年华》,以编年式的序列将他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便有一种新鲜感。而这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他的这些作品,已然形成了他的散文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逝水”的流动,或许可以显现其充分诗化,动感流畅,具有开放、明快、展露却又含蓄的乐感充沛的格调。读起来很舒坦,有如温馨乐曲的潜心倾听。当然,这种介绍是很粗疏的,表面的,尤其无法体现其散文诗独特情调的“神韵”,惟有您亲自“尝一口”,才可能领略到吧。
我从集子里选了三章作品,试作一些具体的解读。
《对一只鸽子的追忆》。鸽子,“一个窈小的倩影”,原是典型的温馨意象。然而,诗人的不凡在于与此同时却“跟进”了另一个并不温馨的意象:“一道美丽的伤痕”,这一追忆就有了深厚的分量。诗人的追忆若是沿用散文的铺叙来交代,便难免于冗长和松散,可贵处在于他深谙散文诗善于从“万象中摄取动人、最集中的、最精华的镜头”“凝聚为寥寥数语”,便出色地表达了鸽子的“命运”:“你该知道乌云随时会在你的上空聚集,风随时会从各个方向嘶嚣而来”,便已经足够。对于人对鸽子的关心与呵护,同样取简洁的笔墨:“你终究还是一个破碎的梦”。这个梦既是鸽子的,也是人的,诗结尾处写道:“皮肉之下的伤口漫漶地渗着血,漫漶着紫罗兰的花朵”,其沉甸甸的悲剧性“追忆”,似乎已跨越了鸽子的命运,引发人更多的联想。
如果鸽子伤口的血有一点刺激,那么,青蛙的“沉睡”就温和多了。“井底之蛙”这一意象的捕捉,却是极为深沉的,且被赋予了鲜明的现实影像,以至于“时代特色”。如果说和平鸽的皮肉伤口在当今社会已不属于普遍性悲剧。那么,在“虚假的白云日夜遮蔽”下的井底被“幽闭”着的“无数青蛙的影子”,其乐融融地在那里“欢乐地沉睡”,这个悲剧的深度和广度,便不怎么“温和”,而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极大警示性了。我十分赞赏诗人对现实认知的深邃和准确,并且很细致地通过典型细节的生动描绘,将当今社会中相当普遍存在的这种“井蛙”现象艺术地凸现于诗中,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略感不足的是结尾处“爬出”井口的“惊异”与“激越”,稍显单薄了些,似乎反不如任其“沉迷”于“欢乐地沉睡”,更能够使人深思。
也许,《短暂的突围让我魂魄出窍》从另一个侧面,以另一个样式,揭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郁闷与追求。“水,是万千的一水/山,是群脉的中峰”,然而,这不同于人们常见的“山水风景”诗,不是单纯的风景游览,也不仅是“梦幻般”对于“静谧”的沉迷。诗人是将这些如画美景的“邂逅”,放置于一个喧嚣浮躁的“市场”社会大背景下来呈现的,因而,便有了“突同,突围”这样似感“突兀”,却又异常震撼人心的一声惊呼。正是“从热闹中突围,从日常生活中突围”这两句平平常常的话语,将这章散文诗提升到一种思想的高度。“我至今仍在冥想/冥想着回去,回去寻找我的魂魄”,从这里。读到了现代人心灵深处的渴望、无奈,以至于一种悲哀。“短暂的静谧恍若一地”,这个“短暂”用得真好,这一句诗,这一章诗,我以为是很值得推崇的优异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