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林肯.亚历山大.米勒 郭连娜
我
在一口箱子里
一口健康的箱子
它足够大装满了
纸张、丝绸,和亚麻
难道你感受不到她们之间
微妙而未知的联系?
那些不同的纤维啊呼吸在不同的神圣之间
渺小却凛然
一只美丽的鱼,在一个玻璃碗里
一截流淌着白色血液的断枝
我的手指
不能远离
色彩和异想
艺术、艺术、艺术
智慧之光与激情
灵感席卷颜料而来。我
渴望在自己的决绝里
在混沌之外
因为
我
在一口箱子里
林肯·亚历山大·米勒,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画家、诗人。2002年来华,现旅居福州。在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国举办过14场个人画展。2009年在福州成立“蓝水湾艺术空间”,致力于为中外艺术提供交流平台。
郭连娜,出生于福州,先后从事外贸、教师、翻译等工作,现为“蓝水湾艺术空间”艺术策展人。
朱必圣:“我/在一口箱子里,一口健康的箱子……”林肯·亚历山大·米勒的朗诵声正从一口掩埋他的箱子里传出来,由此“诗歌”、“声音”、掩埋声音的“现场”,三者完美地组合成一体,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而且是深谙存在秘密的顽皮孩子。其实,孩子的预言没有虚假,《一口箱子》这首诗的作者林肯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无论是这首诗歌,还是之后作者自己亲临现场所进行的艺术演绎都具备某种预言的意义。因为是预言,所以诗歌中或隐或现着存在的秘密,这秘密以密语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一只美丽的鱼,在一个玻璃碗里/一截流淌着白色血液的断枝”,诸如这样的密语在诗歌中密示出存在的隐晦喻意,就跟林肯躲在箱子里向外传出声音:“我在一口箱子里”一样,声音预言了存在。
吕德安:我想林肯在这首诗里只是想告诉大家,这里有一个空间,你要先属于它,然后它才属于你;这里也是一个房间的故事,它不是那个“多出来的”,它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只是现在通过一个行动得以表现,是时间的诉求使然,它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但它始终有着渴望在场的紧迫感。艺术是招魂也是安魂。它可以是关于彼岸的,也可以是随时随地或日常意义的。也许这也是观察林肯充满活力的艺术的一个角度,他在他的艺术过程中获得释放,而人们体验到了令人悚然的新奇,而这种新奇来自生活的困惑,是的,它看上去多少有点意外!
大荒:读林肯的诗不多,因为语言的缘故,只有郭连娜翻译的时候才大致明白林肯的诗的内容。但尽管如此,当听到林肯朗诵《一口箱子》的时候,你马上明白他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一点也不含蓄,是一种爆发式的。诗歌和其他门类艺术一样,都是直指灵魂的,也就是想告诉你,你是怎样的!或我正怎样着!用深奥一些的说法,很像就是存在。我们存在吗?我们在什么状态下存在着?这仿佛就是林肯想要告诉我们的。
顾北:箱子里的是林肯,那一切需要解释的也是林肯。比如他说,“一口健康的箱子……装满了纸张、丝绸,和亚麻”。啊,多么富足美好的世界。他反问:“难道你感受不到她们之间/微妙而未知的联系?”当然了,画家眼里,充斥着颜色和画笔,他感知这是世界的全部。但他偏不安心作画,而临时充当起思考者。他觉得“纤维”是“渺小而凛然的”,这样的景象,犹如“玻璃碗里一只美丽的鱼”,“一截流淌着白色血液的断枝”那样醒目。哦,世界,你听到了吗?听懂了吗?当思索者的目光与这未解的世界直接碰撞,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早已在混沌之外飞翔。
林肯·亚历山大·米勒的诗是以近似静态嘶喊的诉说,在装入一种仅是小于存在的箱子式情绪,这情绪取决于思绪的辅助性,在表达、蕴含的同时,仍具有语词延宕力的撞击形势,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能凭借一个“混沌”比较“健康”的词进入诗自身的读喉感,便距离超然物上的思之言不远了。
——道辉
父亲和我吕德安
父亲和我
我们并肩走着
秋雨稍歇
和前一阵雨
像隔了多年时光
我们走在雨和雨
的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
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造成的
滴水的声音像折下一枝细枝条
像过冬的梅花
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
但这近似于一种灵魂
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依然是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人要举手致意
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
安详地走着
诺阿:这首诗尽管没有完全节制想象,抒情大干智力,却仍澄明了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当下意义,触及的仍是宏大的旨归。然而以日常生活经验进入诗歌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因为诗人经验日常生活的能力并不都是那么可靠。许多表面上看起来很生活化的诗歌,常常是刻意制造出来的。吕德安笔下的日常生活经验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品质。诗人个人直接面对世界而生成的情感,与任何观念的东西无关。还有,我们得注意欣赏这首诗的语言。诗中的秋雨的味道很浓。具有时间的重量“秋雨稍歇/和前一阵雨/像隔了多年时光”。叙述性的语言清新质朴,又无所隐藏地表达了“我”与父亲之间的心灵感应。同时又写得那么柔软人心,富有温情,充满感恩。“滴水的声音像折下一枝细枝条”,是真正来自灵魂深处的颤动。
晶报评语:它激起的内心感动,成为读者愿意秘而不宣的私人珍藏。
龙安:在我读到吕德安这首《父亲和我》的时候,还是一位热血的文学青年。我记得读到这首诗的那一刻的激动与欣喜,这种激动与欣喜是因为我发现有人在我之前就开始用一种我期待的写作方式在写作,这种带着客观性的准确性与不动声色的安静中让词语获得自我言说的痛快,我记得当时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把它抄写在笔记本上。在当时,我不能准确说出这首诗好在哪里,只凭感觉它是优秀的,而且代表新诗写作的一个新方向。
南方都市报评语:吕德安的《父亲和我》淡淡的,淡如小城的薄暮,如晨光中慢跑的人生。
朵渔:至于像《父亲和我》这样10行之上20行以内的、我最称心的精巧之作——对于读者,对于现代汉语诗歌,他奉献的是一个个经典范本。
吕德安的诗善于在像是被旷朗的、拙意的夯实中,见现诉诸的辙重,语句尽量勾画简约,但能分行穿插个中闲淡情致处。掠取其人性之美和诗意的绵延侵浸,一边收缩它的方圆结束句,一边则重又从散朴的,预知的所在开始。
——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