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兰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角色理念,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语文学科组的集体大讨论,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出以下一些环节是新课程理念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一、把握导入技巧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地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如:我在教《济南的冬天》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把春天描绘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那么冬天可以怎么描绘呢?在我们的心目中,它应该是寒冷的,无情的……那么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济南的冬天》。又如教鲁迅的《风筝》时,我首先引导同学们思考,假如老师布置你们写一篇题为《风筝》的作文时,你会怎样构思呢?同学们多数说写天气、写放风筝的过程。那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风筝》跟我们所写的《风筝》有什么不同?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质疑问难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读和预习,谈从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即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难问题?
我觉得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完全体现了学生质疑问难这一宝贵精神。我们知道任何现象只有多问为什么才能有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我经常会提醒学生只要是围绕本文内容的任何一点知识都可以提问,如有关作者、生字词、语句的品味、主题的解读懂与不懂都可以谈。经过我的鼓励,学生大胆了,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这更是新课标教学的一个特色环节,它体现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更是新型人才的最重要的素质。讨论、探究什么呢?把前面学生的疑难问题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让他们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如我经常在品读时,要求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中对句子的品读时,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在小组间分享喜欢的理由,再在全班交流。我发现他们回答得非常精彩,他们多数会从修辞手法、深刻含义谈见解。如学生甲:“看,像牛手,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细、密、多。学生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果树花开得茂盛,把物写活了……
讨论辨析是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探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升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堂精彩有质量的课绝离不了这个环节,这是课文主题的升华,对课文主题的挖掘,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人文思想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出示一幅画面或一幅图片,让学生写随笔,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还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
总之,新课程教法的实施,使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了,学生们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也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新课改精神,更新观念,才能有所发展。相信经过我们这些实验者的努力,教育事业定会蓬勃发展,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