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巧项目在竞赛改革引领下普及与提高的结合:以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为例

2012-04-29 05:09王文生刘玉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王文生 刘玉祥

摘要:技巧曾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由于奥运会和全运会设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有关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与促进措施,但是我国的技巧项目依然在进入21世纪后处于一种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以史料为基础,并以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新变化为案例,重点分析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近年来着力推进我国技巧运动走出低谷的一系列竞赛改革的新政。结论表明:在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完全割裂的状况必须打破,也完全可以打破;体育运动只有走入大众,特别是走进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扩大项目人口;青少年儿童学生需要宽阔的体育竞赛平台展示自我价值等。

关键词: 技巧运动;体操运动;竞赛改革;青少年儿童

中图分类号: G 812.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3025204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11031

基金项目:2011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体操创新团队(PHR201106137)》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文生(1961—),男,陕西乾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体操运动教学理论与实践;刘玉祥(1980—),男,山东寿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操运动教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1笔锥继逵学院,北京 100191;2崩确皇Ψ堆г海廊坊 065000

1盋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 China;2盠angfang Normal College, Langfang 065000, China.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于8月24-27日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体育馆落下帷幕,来自广东、浙江、安徽、广西、福建、上海、江苏,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8个省市区21个代表队的近400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1]。

技巧项目的全国冠军赛和青少年锦标赛作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一项常规性赛事每年都例行举办,然而,这次比赛委实不同,以至于在我国技巧界,乃至体操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震撼。那么本次比赛有什么不同?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不同”与“变化”的深层原因在哪里?对此种种希望通过研究揭示其中内在之秘。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国自1980年以来参加历届世界技巧锦标赛、技巧世界杯比赛和世界运动会技巧比赛的相关资料,以及全国技巧冠军赛和青少年技巧比赛的相关资料等。

1.2 访谈调研法

利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于7月28日—8月1日在江苏省举办的“2011年全国技巧教练员培训班”担任授课教师期间,对参加培训班的部分教练员进行访谈;在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期间,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参赛的教练员(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师)和运动员(特别是中小学学生)进行访谈。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为推动我国技巧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和措施等收集到了相关反馈信息。

1.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制图表。

2 分析与讨论

2.1 技巧曾经是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国际重大技巧大赛中创造过辉煌成就

我国的技巧运动在现代世界技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技巧运动的普及与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图1所示。我国自1956年首次举行全国技巧表演至今,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2]。1979年中国技巧协会加入国际技巧联合会后,我国的技巧运动不仅在80年代跻身于“世界三强”,而且在90年代两度荣登团体总分第一(1994年和1999年),并在1980—2000年的世界技巧大赛(世锦赛,世界杯)上共获得奖牌328枚,其中金牌128枚、银牌103枚、铜牌97枚;在世界运动会(93,97)共获奖牌21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8枚;1992—2000年在5届亚洲技巧锦标赛上共获得奖牌65枚,其中金牌53枚、银牌7枚、铜牌5枚。总计20年间中国技巧健儿在以上三大赛上共获得奖牌414枚(金牌190枚、银牌114枚、铜牌110枚),为世界展示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体育大国的风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 1 中国技巧运动员在世界技巧大赛中获得金牌的变化趋势

我国运动员自1959年获得第1个世界冠军到2000年的42年间,中国技巧健儿在世界技巧锦标赛和世界杯技巧比赛中共获得了128枚金牌,占我国所有竞技体育项目同期参加世界大赛并获得世界冠军总数的近10%,为世界展示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贡献了技巧人的智慧和努力。

中国技巧项目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技坛常盛20年之久,究其因有3点,其一,中国技巧项目曾经拥有一支培养世界冠军的高水平教练员群体。自参加世界技巧大赛以来,我国有31位教练员培养出了世界冠军。其二,中国技巧界经过近50年的探索与研究,已经积累和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成功训练经验。我国技巧教练员在积极吸收和引进杂技、戏曲等民族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率先创造出了近100个高难度新颖动作,并在世界技巧比赛场得以成功表演,引导着世界技巧运动发展的方向。其三,中国的技巧项目在科学化运动训练的指导下,运动员成才周期在缩短。对我国113名技巧世界冠军成才规律地分析表明,其成才周期(从专项训练到取得世界冠军所需要的培养时间)平均为5年。

2.2 我国技巧人为技巧项目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追溯技巧项目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简史可知,自1980年开始参加世界技巧大赛后,曾有近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技巧项目专业队,参加全国性技巧比赛的单位多达26个,为我国技巧项目屹立在世界技巧运动的强国之首,构建起了良好的训练基地和雄厚的优秀后备人才储备,以至于有13个省市自治区和行业体协为祖国培养出了技巧世界冠军。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技巧运动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技巧运动在1956年开展以来先后历经3 次大的磨难:1962年由于当时国民经济而调整运动项目的原因,使技巧项目无缘参加第2届全运会,曾经有21个单位参加全国技巧项目比赛的局面一下被打破,仅保留下4个省市的“种子”;1983年的第5届全运会又一次取消技巧比赛,使我国在1984年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上一金未得;随后第6届和第7届全运会技巧比赛的设立,使我国的技巧运动不仅跨入到世界技巧“三强”之列,而且提前实现了1990年提出的“再用10年时间,成为世界技巧‘三强之首”的奋斗目标。1993年在奥运战略的项目调整中,技巧又一次没能进入第8届及其之后的全运会;但是中国技巧界坚信,技巧这个历史渊源长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魅力丰富、广受人民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终究要展示在奥运竞技舞台上,并怀着一片“有为才能有位”的赤诚精神在“8年的生存”奋斗中依然有16个单位保留着“燎原的火种”,在每次世界技巧大赛中都是金牌“志在必得”,载誉而归,并于1994年和1999年两度登上世界技巧锦标赛团体冠军的领奖台[3]。

然而,自从199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蹦床将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我国的技巧项目开始面临建项以来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挑战,一时间,诸多省级技巧专业队伍纷纷被砍掉(有些省市技巧队的编制被压缩,还有些省市技巧队只能划编在其他项目中等)、业余训练队伍几乎解散无存、教练员队伍纷纷转行或转项,特别是一大批优秀的技巧运动员及其后备人才也纷纷转项到蹦床项目中去。曾经拥有的辉煌和可以津津乐道的“世界三强之首”几乎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原因似乎也非常简单,技巧既属于非奥运会项目,又属于非全运会项目;故而,没有队伍了,也就没有多少人练技巧了。

鉴于此,从1998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为扶持技巧这个传统优势项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以竞赛改革作为龙头,积极帮助技巧项目走出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对技巧项目所面临的困难给予了极大地关注,主要领导不仅在各种会议上都一再强调要大力扶持技巧项目,而且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对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省级专业队。这一政策的落实到位,不仅引起了许多省市区体委的有关领导对本地区技巧项目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从而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技巧队伍;同时也激发了有关省市的技巧教练员和运动员献身技巧事业的信心和勇气。

2)曾经在国内比赛中率先冲破传统的竞赛模式,首次在全国性大赛中将2个独立的运动项目(蹦床和技巧)合并起来同场比赛。例如,在1999年8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将蹦床和技巧合并在一起比赛,获得了圆满成功并取得了有益经验,随后又在全国冠军赛上正式施行。实践证明,这一举措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既有利于2个项目间的相互交流,又扩大了观众的欣赏范围,为开拓体育竞赛市场找到了一条新道路;同时也为地方队有效地利用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3)在全国技巧比赛中增设集体项目。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技巧冠军赛上增设了集体项目,并获得了良好的影响及效果。其增设集体项目的意义在于,引导和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大胆冲破原有的技巧思维定势和《国际技巧评分规则》中对组织编排的若干要求与限制,积极引进和自觉吸收各种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追求表演效果,为探索具有技巧特色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条件。10多年来,集体项目不仅已成为全国技巧比赛中的一项特点鲜明、魅力无穷的新形式,而且有的省级技巧队通过不断地大胆探索与积极创新,已经把本队的集体项目打造成为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

2.3 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

中国体操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共获得11枚金牌(竞技体操9枚,蹦床2枚),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所获51枚金牌的21.57%。在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体操运动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基于此,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确立了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竞技体操、蹦床和艺术体操项目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优势地位;同时,以大力推广“大体操”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体操运动所拥有的庞大项目群的优势,主动引领体操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使体操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以“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提高项目的品牌价值;丰富体育产业市场更多的途径”为推广“大体操”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思路,即:1)解放思想、敢于创新;2)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3)进入市场、依托市场(业内人士、合作伙伴和媒体)、占领市场(大中小学,工矿企业,社区,广大农村);4)项目开展的重点领域:大、中、小学校(年轻人),并将“啦啦操”“排舞”作为突破体育竞赛市场的试点项目,获得了显著的推广成效。

2010年,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对技巧项目的竞赛改革工作进行新一轮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1年起开始实施重大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3.1 人人都可以在全国技巧比赛中实现自己的技巧梦

技巧运动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难易可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的需求。然而,在现实之中,这一理解更多地只是停留在教科书上,至于技巧运动所具有的功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技巧虽说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却被冠以“动作难、练习危险”而名存实虚,至于想参加技巧比赛就更难了。因为传统的技巧竞赛规程和比赛规则的种种限制就已经把众多人群排除在比赛之外了,其结果只能是想参赛者不一定能如愿,而能参赛者却寥寥无几。

鉴于此,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理念的指导下,以动员一切愿意参加技巧练习,并希望在技巧比赛中展示自己为目标,从最基本的参赛内容改革入手,通过深入地调研,颁布了《2011-2012全国技巧比赛评分规则》[4]。

该《评分规则》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对技巧运动理解的突破,即把“技巧运动”定义为“是一项融各种静力造型、翻腾抛接、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提高人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体育项目;技巧运动趣味性、表演性、健身功能极强;能塑造形体,培养气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2)首次将参赛组别设置为“幼儿组、儿童组、少年乙组、少年甲组、自由组和竞技组”等6个组(见表1)。3)首次“参赛资格”将扩大为“各有关省、市各级单位、各级学校、各行业体协、各俱乐部、各社区”,其中引导和鼓励“各级学校”“各社区”可以参赛,是体现“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主题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图 1 中国技巧运动员在世界技巧大赛中获得金牌的变化趋势

我国运动员自1959年获得第1个世界冠军到2000年的42年间,中国技巧健儿在世界技巧锦标赛和世界杯技巧比赛中共获得了128枚金牌,占我国所有竞技体育项目同期参加世界大赛并获得世界冠军总数的近10%,为世界展示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贡献了技巧人的智慧和努力。

中国技巧项目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技坛常盛20年之久,究其因有3点,其一,中国技巧项目曾经拥有一支培养世界冠军的高水平教练员群体。自参加世界技巧大赛以来,我国有31位教练员培养出了世界冠军。其二,中国技巧界经过近50年的探索与研究,已经积累和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成功训练经验。我国技巧教练员在积极吸收和引进杂技、戏曲等民族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率先创造出了近100个高难度新颖动作,并在世界技巧比赛场得以成功表演,引导着世界技巧运动发展的方向。其三,中国的技巧项目在科学化运动训练的指导下,运动员成才周期在缩短。对我国113名技巧世界冠军成才规律地分析表明,其成才周期(从专项训练到取得世界冠军所需要的培养时间)平均为5年。

2.2 我国技巧人为技巧项目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追溯技巧项目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简史可知,自1980年开始参加世界技巧大赛后,曾有近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技巧项目专业队,参加全国性技巧比赛的单位多达26个,为我国技巧项目屹立在世界技巧运动的强国之首,构建起了良好的训练基地和雄厚的优秀后备人才储备,以至于有13个省市自治区和行业体协为祖国培养出了技巧世界冠军。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技巧运动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技巧运动在1956年开展以来先后历经3 次大的磨难:1962年由于当时国民经济而调整运动项目的原因,使技巧项目无缘参加第2届全运会,曾经有21个单位参加全国技巧项目比赛的局面一下被打破,仅保留下4个省市的“种子”;1983年的第5届全运会又一次取消技巧比赛,使我国在1984年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上一金未得;随后第6届和第7届全运会技巧比赛的设立,使我国的技巧运动不仅跨入到世界技巧“三强”之列,而且提前实现了1990年提出的“再用10年时间,成为世界技巧‘三强之首”的奋斗目标。1993年在奥运战略的项目调整中,技巧又一次没能进入第8届及其之后的全运会;但是中国技巧界坚信,技巧这个历史渊源长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魅力丰富、广受人民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终究要展示在奥运竞技舞台上,并怀着一片“有为才能有位”的赤诚精神在“8年的生存”奋斗中依然有16个单位保留着“燎原的火种”,在每次世界技巧大赛中都是金牌“志在必得”,载誉而归,并于1994年和1999年两度登上世界技巧锦标赛团体冠军的领奖台[3]。

然而,自从199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蹦床将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我国的技巧项目开始面临建项以来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挑战,一时间,诸多省级技巧专业队伍纷纷被砍掉(有些省市技巧队的编制被压缩,还有些省市技巧队只能划编在其他项目中等)、业余训练队伍几乎解散无存、教练员队伍纷纷转行或转项,特别是一大批优秀的技巧运动员及其后备人才也纷纷转项到蹦床项目中去。曾经拥有的辉煌和可以津津乐道的“世界三强之首”几乎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原因似乎也非常简单,技巧既属于非奥运会项目,又属于非全运会项目;故而,没有队伍了,也就没有多少人练技巧了。

鉴于此,从1998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为扶持技巧这个传统优势项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以竞赛改革作为龙头,积极帮助技巧项目走出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对技巧项目所面临的困难给予了极大地关注,主要领导不仅在各种会议上都一再强调要大力扶持技巧项目,而且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对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省级专业队。这一政策的落实到位,不仅引起了许多省市区体委的有关领导对本地区技巧项目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从而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技巧队伍;同时也激发了有关省市的技巧教练员和运动员献身技巧事业的信心和勇气。

2)曾经在国内比赛中率先冲破传统的竞赛模式,首次在全国性大赛中将2个独立的运动项目(蹦床和技巧)合并起来同场比赛。例如,在1999年8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将蹦床和技巧合并在一起比赛,获得了圆满成功并取得了有益经验,随后又在全国冠军赛上正式施行。实践证明,这一举措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既有利于2个项目间的相互交流,又扩大了观众的欣赏范围,为开拓体育竞赛市场找到了一条新道路;同时也为地方队有效地利用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3)在全国技巧比赛中增设集体项目。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技巧冠军赛上增设了集体项目,并获得了良好的影响及效果。其增设集体项目的意义在于,引导和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大胆冲破原有的技巧思维定势和《国际技巧评分规则》中对组织编排的若干要求与限制,积极引进和自觉吸收各种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追求表演效果,为探索具有技巧特色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条件。10多年来,集体项目不仅已成为全国技巧比赛中的一项特点鲜明、魅力无穷的新形式,而且有的省级技巧队通过不断地大胆探索与积极创新,已经把本队的集体项目打造成为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

2.3 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

中国体操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共获得11枚金牌(竞技体操9枚,蹦床2枚),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所获51枚金牌的21.57%。在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体操运动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基于此,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确立了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竞技体操、蹦床和艺术体操项目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优势地位;同时,以大力推广“大体操”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体操运动所拥有的庞大项目群的优势,主动引领体操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使体操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以“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提高项目的品牌价值;丰富体育产业市场更多的途径”为推广“大体操”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思路,即:1)解放思想、敢于创新;2)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3)进入市场、依托市场(业内人士、合作伙伴和媒体)、占领市场(大中小学,工矿企业,社区,广大农村);4)项目开展的重点领域:大、中、小学校(年轻人),并将“啦啦操”“排舞”作为突破体育竞赛市场的试点项目,获得了显著的推广成效。

2010年,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对技巧项目的竞赛改革工作进行新一轮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1年起开始实施重大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3.1 人人都可以在全国技巧比赛中实现自己的技巧梦

技巧运动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难易可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的需求。然而,在现实之中,这一理解更多地只是停留在教科书上,至于技巧运动所具有的功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技巧虽说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却被冠以“动作难、练习危险”而名存实虚,至于想参加技巧比赛就更难了。因为传统的技巧竞赛规程和比赛规则的种种限制就已经把众多人群排除在比赛之外了,其结果只能是想参赛者不一定能如愿,而能参赛者却寥寥无几。

鉴于此,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理念的指导下,以动员一切愿意参加技巧练习,并希望在技巧比赛中展示自己为目标,从最基本的参赛内容改革入手,通过深入地调研,颁布了《2011-2012全国技巧比赛评分规则》[4]。

该《评分规则》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对技巧运动理解的突破,即把“技巧运动”定义为“是一项融各种静力造型、翻腾抛接、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提高人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体育项目;技巧运动趣味性、表演性、健身功能极强;能塑造形体,培养气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2)首次将参赛组别设置为“幼儿组、儿童组、少年乙组、少年甲组、自由组和竞技组”等6个组(见表1)。3)首次“参赛资格”将扩大为“各有关省、市各级单位、各级学校、各行业体协、各俱乐部、各社区”,其中引导和鼓励“各级学校”“各社区”可以参赛,是体现“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主题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图 1 中国技巧运动员在世界技巧大赛中获得金牌的变化趋势

我国运动员自1959年获得第1个世界冠军到2000年的42年间,中国技巧健儿在世界技巧锦标赛和世界杯技巧比赛中共获得了128枚金牌,占我国所有竞技体育项目同期参加世界大赛并获得世界冠军总数的近10%,为世界展示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贡献了技巧人的智慧和努力。

中国技巧项目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技坛常盛20年之久,究其因有3点,其一,中国技巧项目曾经拥有一支培养世界冠军的高水平教练员群体。自参加世界技巧大赛以来,我国有31位教练员培养出了世界冠军。其二,中国技巧界经过近50年的探索与研究,已经积累和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成功训练经验。我国技巧教练员在积极吸收和引进杂技、戏曲等民族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率先创造出了近100个高难度新颖动作,并在世界技巧比赛场得以成功表演,引导着世界技巧运动发展的方向。其三,中国的技巧项目在科学化运动训练的指导下,运动员成才周期在缩短。对我国113名技巧世界冠军成才规律地分析表明,其成才周期(从专项训练到取得世界冠军所需要的培养时间)平均为5年。

2.2 我国技巧人为技巧项目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追溯技巧项目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简史可知,自1980年开始参加世界技巧大赛后,曾有近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技巧项目专业队,参加全国性技巧比赛的单位多达26个,为我国技巧项目屹立在世界技巧运动的强国之首,构建起了良好的训练基地和雄厚的优秀后备人才储备,以至于有13个省市自治区和行业体协为祖国培养出了技巧世界冠军。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技巧运动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技巧运动在1956年开展以来先后历经3 次大的磨难:1962年由于当时国民经济而调整运动项目的原因,使技巧项目无缘参加第2届全运会,曾经有21个单位参加全国技巧项目比赛的局面一下被打破,仅保留下4个省市的“种子”;1983年的第5届全运会又一次取消技巧比赛,使我国在1984年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上一金未得;随后第6届和第7届全运会技巧比赛的设立,使我国的技巧运动不仅跨入到世界技巧“三强”之列,而且提前实现了1990年提出的“再用10年时间,成为世界技巧‘三强之首”的奋斗目标。1993年在奥运战略的项目调整中,技巧又一次没能进入第8届及其之后的全运会;但是中国技巧界坚信,技巧这个历史渊源长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魅力丰富、广受人民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终究要展示在奥运竞技舞台上,并怀着一片“有为才能有位”的赤诚精神在“8年的生存”奋斗中依然有16个单位保留着“燎原的火种”,在每次世界技巧大赛中都是金牌“志在必得”,载誉而归,并于1994年和1999年两度登上世界技巧锦标赛团体冠军的领奖台[3]。

然而,自从199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蹦床将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我国的技巧项目开始面临建项以来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挑战,一时间,诸多省级技巧专业队伍纷纷被砍掉(有些省市技巧队的编制被压缩,还有些省市技巧队只能划编在其他项目中等)、业余训练队伍几乎解散无存、教练员队伍纷纷转行或转项,特别是一大批优秀的技巧运动员及其后备人才也纷纷转项到蹦床项目中去。曾经拥有的辉煌和可以津津乐道的“世界三强之首”几乎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原因似乎也非常简单,技巧既属于非奥运会项目,又属于非全运会项目;故而,没有队伍了,也就没有多少人练技巧了。

鉴于此,从1998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为扶持技巧这个传统优势项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以竞赛改革作为龙头,积极帮助技巧项目走出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对技巧项目所面临的困难给予了极大地关注,主要领导不仅在各种会议上都一再强调要大力扶持技巧项目,而且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对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省级专业队。这一政策的落实到位,不仅引起了许多省市区体委的有关领导对本地区技巧项目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从而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技巧队伍;同时也激发了有关省市的技巧教练员和运动员献身技巧事业的信心和勇气。

2)曾经在国内比赛中率先冲破传统的竞赛模式,首次在全国性大赛中将2个独立的运动项目(蹦床和技巧)合并起来同场比赛。例如,在1999年8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将蹦床和技巧合并在一起比赛,获得了圆满成功并取得了有益经验,随后又在全国冠军赛上正式施行。实践证明,这一举措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既有利于2个项目间的相互交流,又扩大了观众的欣赏范围,为开拓体育竞赛市场找到了一条新道路;同时也为地方队有效地利用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3)在全国技巧比赛中增设集体项目。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技巧冠军赛上增设了集体项目,并获得了良好的影响及效果。其增设集体项目的意义在于,引导和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大胆冲破原有的技巧思维定势和《国际技巧评分规则》中对组织编排的若干要求与限制,积极引进和自觉吸收各种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追求表演效果,为探索具有技巧特色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条件。10多年来,集体项目不仅已成为全国技巧比赛中的一项特点鲜明、魅力无穷的新形式,而且有的省级技巧队通过不断地大胆探索与积极创新,已经把本队的集体项目打造成为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

2.3 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

中国体操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共获得11枚金牌(竞技体操9枚,蹦床2枚),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所获51枚金牌的21.57%。在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体操运动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基于此,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确立了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竞技体操、蹦床和艺术体操项目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优势地位;同时,以大力推广“大体操”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体操运动所拥有的庞大项目群的优势,主动引领体操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使体操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以“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提高项目的品牌价值;丰富体育产业市场更多的途径”为推广“大体操”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思路,即:1)解放思想、敢于创新;2)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3)进入市场、依托市场(业内人士、合作伙伴和媒体)、占领市场(大中小学,工矿企业,社区,广大农村);4)项目开展的重点领域:大、中、小学校(年轻人),并将“啦啦操”“排舞”作为突破体育竞赛市场的试点项目,获得了显著的推广成效。

2010年,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对技巧项目的竞赛改革工作进行新一轮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1年起开始实施重大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3.1 人人都可以在全国技巧比赛中实现自己的技巧梦

技巧运动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难易可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的需求。然而,在现实之中,这一理解更多地只是停留在教科书上,至于技巧运动所具有的功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技巧虽说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却被冠以“动作难、练习危险”而名存实虚,至于想参加技巧比赛就更难了。因为传统的技巧竞赛规程和比赛规则的种种限制就已经把众多人群排除在比赛之外了,其结果只能是想参赛者不一定能如愿,而能参赛者却寥寥无几。

鉴于此,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理念的指导下,以动员一切愿意参加技巧练习,并希望在技巧比赛中展示自己为目标,从最基本的参赛内容改革入手,通过深入地调研,颁布了《2011-2012全国技巧比赛评分规则》[4]。

该《评分规则》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对技巧运动理解的突破,即把“技巧运动”定义为“是一项融各种静力造型、翻腾抛接、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提高人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体育项目;技巧运动趣味性、表演性、健身功能极强;能塑造形体,培养气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2)首次将参赛组别设置为“幼儿组、儿童组、少年乙组、少年甲组、自由组和竞技组”等6个组(见表1)。3)首次“参赛资格”将扩大为“各有关省、市各级单位、各级学校、各行业体协、各俱乐部、各社区”,其中引导和鼓励“各级学校”“各社区”可以参赛,是体现“快乐技巧,与健康同行”主题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注:资料来自于《2011—2012年全国技巧比赛组别设置评分规则》。

2.3.2 以教练员队伍培训为引导,推动技巧运动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为了使技巧运动的新理念能够及时有效、有序、有力地推广到“各有关省、市各级单位、各级学校、各行业体协、各俱乐部、各社区”,于2011年7月28日—8月1日在江苏省举办了“2011年全国技巧教练员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教练员参加了本次新规则的学习。国内技巧专家、少年儿童及幼儿技巧运动培训专家不仅对技巧运动新理念、全国技巧比赛新组别的设置等进行详尽地解读,而且针对新的比赛内容,以及有关少年儿童技巧运动基础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教法指导等,为参加培训班的教练员提供了具有现实操作性的范例。

尤其值得欣喜的是,本次教练员培训班区别于往年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在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教练员群体中,来自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0%以上,从而为技巧运动能够真正走进学校和幼儿园奠定了师资队伍基础。

2.3.3 技巧项目竞赛新改革初战告捷

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青少年锦标赛作为我国实施技巧项目新的竞赛改革的第一步,就已显现出震撼性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赛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青少年锦标赛的参赛规模来看,大有开创我国技巧竞赛史上新纪录之势头,而且有近400名参赛人数这一喜讯不仅迅速传播到我国技巧界,甚至有的技巧界人士误以为自己听错了而反问该信息是否真实。因为本届比赛的规模数远远大于1997-1999年全国青少年技巧锦标赛的参赛人数之和(1997年的参赛人数为54人,1998年为62人,1999年为87人)。

当得知技巧项目推行的新的竞赛改革在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青少年锦标赛上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成效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赵郁馨同志专程从北京赴桂林市灵川县体育馆观看比赛,并称赞道,本次技巧项目竞赛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将会在中国技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参赛者成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青少年锦标赛的参赛者成分来看,既有原来意义上的所谓专业或半专业运动员,但是所占比例就显得太少了,而来自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少年宫等所谓的非专业技巧爱好者确已经成为本次比赛的主力军[4]。这是本次竞赛改革的重要收获之一,即通过竞赛活动扩大技巧运动的参与面,吸引更多的人成为技巧运动竞赛的直接参与者。同时,通过本次竞赛改革是否也会给予主管部门一个启示,即在制定竞赛活动的方案(竞赛的理念、竞赛的规程,以及比赛规则等)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兼顾)到参赛主体的多元化等。

3)技巧比赛的新政为每一位热爱技巧运动,乐意参加技巧比赛的技巧爱好者搭建起了展示自我的表演平台。

笔者通过对参赛者及其教练员的访谈中发现,参赛者中不仅拥有在技巧项目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专业训练的世界级技巧运动员,他们以在世界技巧大赛上摘金夺银为目标,践行“更快、更高、更强”之精神;更有希望通过参加技巧项目练习,增强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为目标的中小学学生[5]。例如,在访谈中就有教练员(实际上她就是学校的体育教师)明确表示,我们的学生就是仅参与技巧项目练习2个多月的时间就来参加本次比赛,而且我们的参赛目的就是为了以全国性大赛为平台,让学生走出校园、融进社会、拓展视野、展示自我。

3 结论

1 )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充分发挥竞赛改革的引领作用,在促进普及与提高的紧密结合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参赛规模和参赛者成分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为每一位热爱技巧运动,并乐意参加技巧比赛的技巧爱好者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表演平台之先河。

2) 我国技巧项目竞赛改革已初见成效,同时也引发了几点启示和思考,即通过竞赛活动扩大运动项目人口是可行的,其关键点就在于要敢于和善于“放下架子”,从政策上主动吸纳热爱这个项目的所有人;同时必须坚守,中小学是普及运动项目的基石,少年儿童是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运动项目“进学校”不仅可以直接为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且也为运动项目的发展储备了厚实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秩序册[R].

[2] 王文生,潘龙根. 准确把握世界技巧运动发展的方向:兼评第2届全国体育大会技巧比赛[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1):8587.

[3] 潘龙根,王文生,梁建新.2002年国际技巧技术规程与评分规则的变化及我国的对策[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4041.

[4]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1—2012年全国技巧比赛组别设置评分规则[R].

[5]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全国技巧比赛动作难度表(2011—2012试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