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
摘 要:白音查干凹陷区域构造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西部边缘,是川井坳陷北部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目前已经发现的桑合、达尔其、锡林好来等油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塔拉南断裂带和南部的白音断超带。含油层位为都红木一段、腾格尔组、阿尔善组。本文分析了白音查干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和油井生产特点,对油田压裂工艺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适应油田的压裂工艺发展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白音查干 油田 压裂 工艺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57-01
1 油田概况
1.1 油藏地质特征
白音查干凹陷区域构造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西部边缘,是川井坳陷北部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面积约3200 km2,是二连盆地众多含油气小洼陷之一,目前已经发现的桑合、达尔其、锡林好来等油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塔拉南断裂带和南部的白音断超带。含油层位为都红木一段、腾格尔组、阿尔善组,油藏埋深500~3000 m。其主要油藏特征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 油藏沿控油断层展布,含油高度低,油藏规模小,分布零散
白音查干油田目前已经发现的含油圈闭,基本上是反向屋脊式低幅断鼻油藏。含油断块在平面的长度一般为1200~2000 m,宽度一般小于300 m。构造高部位油层发育、厚度大,向构造低部位油层厚度逐渐减薄,并过渡到水区。
含油高度低,白音查干油田油藏含油高度都在60 m以内,最小的是查30块14 m,最大的是查9块58 m,大多在20~30 m之间。
油藏规模小,油藏在平面上分布零散,目前动用储量不足1000×104 t,而油区分布在约250 km2范围内,分布十分零散。
1.1.2 相变快,非均质严重
各断块含油层位不一,总体上南坡含油层位由西向东变浅,北坡由西向东含油层位变深。从向凹到斜坡方向含油层位变浅。在同一层位由于储层相变快,主力生产层也不一样,这一特点在锡林好来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锡林好来主要生产层位为腾格尔下1~3砂组,但各井的主产层并不一致,如锡6和锡18井,属同一控油断层控制,相距500 m,两口井均只有一个主产层,但却不是同一个小层。锡12块水平井锡3-平1钻井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从而使白音查干油田油层表现出“纵向不叠加,横向不连片”的特点,无论在平面上还是纵向上都表现出严重的非均质性。
1.1.3 砂砾岩储层,岩电关系复杂
白音查干凹陷湖盆窄长,沉积物源来自南北两岸,属近物源快速沉积,导致岩相变化快,储层以砂跞岩,粉砂岩为主。加之储层含有大量云母及放射性矿物,导致岩电关系复杂,给油层认识带来困难。
1.2 油井生产特点
1.2.1 油井产能差别大
同一区块一般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好,含油丰度高,油井产能高;构造低部位,储层物性差,含油丰度低,油井产能低。如达39块高部位油井达39井,初期自喷生产,日产达13 t,而位于其翼部低部位的达39-1、39-2产能分别为1 t和2.1 t。
1.2.2 一般无无水采油期,含水上升块
白音查干油田地层倾角平缓,在5~15°之间,一般为8°~13°,由于构造平缓,导致油水分异较差。油井一般无无水采油期,投产初期即含水,且含油条带窄,导致含水上升速度快。
1.2.3 多数井天然能量不足
白音查干油田油藏虽有一定的边底水能量,但除了桑合油田外,达尔其及锡林好来都表现出天然能量不足,目前油井生产井110口,平均泵挂深度1024 m,平均动液面816 m,全油田平均沉没度208 m,单井平均液量6.7 t/d,平均产油量2.1 t/d。“动液面随着泵挂深度跑”的现象明显。
1.3 开发现状
2012年8月份共有油水井303口,其中油井221口,开井177口,日产液1036.7 t,日产油261.7 t,含水75%,平均动液面939米。年累产液23.49×104 t,年累产油6.00×104 t,累产油量59.93×104 t,累产液189.96×104 t。自然递减8.52%,综合递减7.4%。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57%,地质储量采出程度3.89%。水井82口,开井71口,日注水560m3,年累注水13.72×104 m3,累注水111.98×104 m3,月注采比0.51,累積注采比0.55。
2 油田压裂工艺技术现状
白音查干油田压裂施工从2004年8月开始,全部为水力加砂压裂,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压裂施工69井次,压裂工艺不断优化,压裂方式逐渐从单一的合压(包括单封保护套管)发展为多种工艺压裂,从工艺上双封分层压裂、单封保护套管压裂、挤酸预处理压裂、前置液加粉沙压裂等工艺技术不断得到应用。管柱结构上使用Φ89 mm油管,施工压力相对降低5~8 MPa左右。压裂工艺技术为白音查干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7年以来共组织压裂施工47井次,有效31口,施工有效率65.9%,初期日增液254.5 t,日增油98.3 t,累增液23931.5 t,累增油10028.6 t,压裂工艺措施成为白音查干油田保持产量连年稳升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挤酸预处理压裂资料的分析,为白音查干油田酸化工艺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D43-1井生产层位为腾格尔,分层压裂,使用了Φ89 mm油管,同时进行了挤酸预处理。第一层井段1668.1~1669.1 m 1层1 m,第二层井段1627.9~1633.0 m 2层4.2 m。2007年10月8日12:25分开始第一层压裂施工,油管挤入浓度10%的盐酸2m3,随后注入前置液压裂,油压迅速上升至50MPa以上,排量仅1 m3/min,12:44分油压上升至59MPa时突然下降至32 MPa,累计注入前置液7.4 m3,随后排量上提至2.2~2.4 m3/min,油压逐步上升至38 MPa后缓慢下降,正常完成施工。
分析认为该井井段1668.1~1669.1 m 1层1 m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严重,当盐酸进入地层后解除了污染堵塞,造成油压突降。对此,我们利用压裂设备及酸液对注水压力高且注不进水的D35-2井进行了简单的酸化解堵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组织对D41-1等4口井进行了复合酸化解堵增注,同样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初期平均日降压3.5 MPa,最大降压7 MPa,最小降压1.5 MPa。
3 认识及建议
(1)有针对性的进行小规模压裂试验。(2)加大前置酸预处理压裂工艺应用力度。(3)细分层系,压裂工艺上积极开展分层压裂、选择性压裂、控缝高压裂技术的现场实验。(4)在深入开展储层地质特征、粘土矿物分析、岩石力学性质、岩心分析、试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优选目标井目的层、压裂工艺设计、压裂液体系、支撑剂类型、压裂液返助排技术等,逐步形成一套适合白音查干油田的集成配套技术。(5)做好压裂前试井及裂缝监测、井温测井等基础资料的录取工作,为压裂效果的分析提供可靠保障。(6)建议选择压裂、酸化等增产技术研究领先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在提高我们自身技术素质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研究力量和先进的研究成果,为白音查干油田区块压裂工艺技术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