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雷 许崇永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冠心病诊断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将其冠状动脉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其显示出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各分支进行比较。 结果 在这8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有1200节段的冠状动脉(直径均≥1.5 mm)在其图像当中显示出来,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出1159节段可供分析的优良图。可评估率为96.6%,不可评估的节段为3.4%,因多因心率(律)发生异常所导致的1.9%;有220处的斑块被显示出来,其中钙化斑块情况居多,发生的部位最多的为前降支。 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安全可靠、风险较小、简单易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084-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定期检查身体,及早发现病情,有助于医生制定积极合理的治疗计划。现今,选择性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被医学界视为对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该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有创性检查[1-3]。寻找一种无创性的、安全可靠的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检查方法是未来临床心脏病学的主要发展目标,除了对冠状动脉高度狭窄能够及时地发现之外,对使冠状动脉中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现也同样非常重要,及早治疗有助于避免斑块破裂。多层螺旋CT具有无创性检查的特点[4],其应用日益广泛,但其诊断是否准确,能否应用于临床还需进一步探究。为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本文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冠心病诊断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7~76岁。本文中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将所选患者冠状动脉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同时,对其显示出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各分支进行比较。
2 结果
在这8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有1 200节段的冠状动脉(直径均≥1.5 mm)在其图像当中显示出来,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出1 159节段可供分析的优良图。可评估率为96.6%(封三图5、6),不可评估的节段为3.4%,因多因心率(律)发生异常所导致的1.9%;有220处的斑块被显示出来,其中钙化斑块情况居多,发生的部位最多的为前降支(封三图5)。
3 讨论
近几年,多层螺旋CT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以可满足诊断的要求为基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钙化与非钙化斑块等方面的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7]。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中包含了对比剂、扫描参数以及使用心电门控。其中,扫描参数主要是用来选择准直器的重建距离、重建层厚以及宽度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重建间距是重建层厚的一半。扫描时,如过多使用造影剂,就会造成右心房与心室有残留造影剂;而使用的量少,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的远端分支不能得到良好的充盈。本次研究中,冠状动脉内所使用的造影剂充盈效果良好,使冠状动脉得到了良好的显示。
选择性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是现今最有效、最直观的诊断方法,被医学界视为金标准,但由于此种方法费用较高且具有有创性,因此使用次数较少。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本次研究中,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3%和95.2%,此外,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还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96.3%)。本次所选患者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有1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不符,这包括8例假阳性与4例假阴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患者的冠状动脉管壁出现较为严重的钙化现象;②部分心肌桥患者易出现假阳性,这是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无法在动态环境下观察血流所导致的。而假阴性则是在较为细小的血管中多见,因为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与空间的分辨率较低,很难显示出更加细小的血管病变。此外,对较为细微的病变,不同医生的评估具有个体差异[8]。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无创、简单,除了能够观察管腔狭窄程度及是否形成冠状动脉斑块外,还可以定量分析粥样硬化斑块。而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对冠状动脉管壁的状况进行评价。
总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安全可靠、风险较小、简单易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Beck T,Burgstahler C,Reimann A,et al. Technology insight: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clinical cardiology[J]. Natl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2005,2(7):361-368.
[2]Leber AW,Knez A,Von Ziegler F,et al. Quantification of obstructive and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lesions by 64-row computed tomography[J]. J Am Coll Cardiol,2005,46:147-154.
[3]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等.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201-1204.
[4]张挽时,徐家兴. 冠心病影像诊断的新进展[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 34(6):428-429.
[5]Nieman K,Reusing BJ,van Gruns RJ,et al. Usefulness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etecting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02,89:913-918.
[6]Nieman K,Reusing BJ,van Gruns RJ,et al.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mpact of heart rate[J]. Heart,2002,88:470-474.
[7]萧毅,田建明,王培军,等.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4):357-361.
[8]罗银灯,赵建农,李杰,等. 心率波动对16层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心脏体模模拟实验)[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2):1698-1702.
(收稿日期:201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