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
27岁的菲尔普斯手握18块奥运金牌含泪宣布退役,21岁的孙杨勇夺两金翻开了中国泳坛新篇章。时代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你能给予什么,体育和网络媒体都是如此。正如牛华网总编辑谢军在接受网络导报记者专访时所说:“重要的不是时机,而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你选择以一个什么方式及形式参与进来。”
内部创业:年轻的彼此一起成长
24岁的谢军刚刚出任牛华网总编辑两个月,一如“诞生”才满半年的网站本身,年轻而锐利。
“我们的网站叫牛华网,就是说要做最牛的资讯。”谢军信心满满地说道。他认为,目前IT类的垂直网站缺少深度一点的东西,而牛华网希望在深度方面做一些自己认为对的探索。“至于网站的定位,自然也就比较清晰了,就是做深度的科技资讯。”
作为牛华网的初创者之一,谢军从事的工作可以被纳入“企业内部创业”的范畴。牛华网的前身是华军软件园资讯中心,今年2月份才从华军软件园拆分出来专注做IT资讯,华军软件园则专注于下载。
如谢军所说,他并未创立任何一家独立的企业。“我并非牛华网的创始人也不是拥有者,不过把和牛华网一起成长的过程视为一个创业的过程却是我愿意接受的。在我心底,其实是把这视作另外一种形式的创业。”
作为当时华军软件园的副主编,谢军参与了牛华网的所有筹建工作,包括最初的网页设计以及反复的修改,页面的前端实现、栏目设置,到后面的内容导入、模版嵌套、浏览器兼容性测试、页面填充,甚至是LOGO的征集到最后的正式上线。
最初的旅程:靠自身学习和团队力量
对于自小喜爱严肃文学、文字编辑出身的谢军而言,很难想象,牛华网的所有页面的设计以及代码实现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这也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刚入职的那会儿,我对页面设计以及DIV+CSS完全一窍不通。但因为平时要做专题就硬着头皮学,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看,然后就借着做专题练习实践,遇到问题揪着大神就开问。”
这样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由谢军独立设计制造的专题和网页越来越多,得到华军软件园创始人华军和牛华网前总编米晓彬的信任,从去年8月份开始操刀设计制造牛华网所有的页面。聊到这里,谢军开玩笑地说道:“有时候想,或许我去做一个前端工程师也不错。”
或许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让谢军亲身体会到,运作一家网站绝不仅是想象中的“令人兴奋”。
相比已经成熟的大网站,新兴的创业团队显得单薄,招不到一流人才是很多公司初创期面临的一大困境。“一个企业的成功肯定离不开强大的团队,以前创业可能都是单打独斗,而现在更讲求团队作战,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流人才既难以挖掘,亦远非朝夕可以练就。据谢军介绍,牛华网的团队更多的还是前华军软件园资讯中心的核心成员。“今年我们也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既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在纸媒工作一两年的记者,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大哥。”牛华网的团队在逐渐变大变强,尤其对于做资讯的网站来说,内容为王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只有内容团队强大了,网站才有可能强大。
从零开始:背靠资源也需要流量
内部创业会背靠资源,因此缺乏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魄力,这或许是有关独立创业还是内部创业的论辩当中最先入为主的观点。对此,谢军却提出了异议:“虽然说真正意义上讲牛华网并不是今年才存在的,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从零开始成长的网站,而实际上讲,很多东西我们确实也是从零做起的。”
而另一方面,谢军也坦言,自牛华网上线以来,他感觉到的最大的压力并不是盈利问题,“这也得感谢华总没给我这方面的压力,能让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上。”
免费是一个非常强的拉动用户的做法,通过免费积累比较多的用户群体是创业团队初期的一般模式。“目前以提供资讯为主的网站来讲,大家都会比较羞于谈盈利模式这个问题,因为除了广告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可见的盈利模式。”
由于中国互联网自诞生以来的那种固有属性,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互联网上的内容免费是天经地义的事,就连以前收费的杀毒软件都免费了,还有什么不能免费的?在谢军看来,网络媒体在未来也看不到存在收费的可能性。“即使你的内容做得再好,还剩下什么呢?就目前来说,还剩下广告。”
现在谢军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流量,毕竟对于一个网站来说,流量始终是最重要的指标,没有流量其他的都是奢谈。“你即使有最好的内容,最深度的报道,没流量,没人看,没传播,那一切也都毫无意义。”
事实上,牛华网建立半年时间以来流量一直在往上升。谢军向网络导报记者坦言,目前网站的每日的IP是10W左右,alexa全球排名900,在艾瑞媒体网站排名中暂居IT类的第十名。
“前期我们做的推广实际上是很少的,主要靠华军软件园和百度带量,我们的重心仍然在内容上。”谢军认为,将自己的网站推薦给别人之前,至少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不然的话即使推广了也是枉费工夫。
在路上:选择正确的方式参与进来
互联网行业发迹数十年,群雄并起,巨头混战,我们看到了QQ的帝国,看到了百度巨人,看到了阿里巴巴的江湖……
事实上,对于网络媒体来说,现在创业早已不是最好的时机。然而,谢军却认为,重要的不是时机,而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选择以一个什么方式及形式参与进来。
在中国,网络媒体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时间,但在谢军看来,网络媒体远远还没释放出它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威力,甚至它还没“出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各类资讯,更多的还是从报纸、杂志上转载过来的,我们缺少自己原创的东西,而即使有原创有独家的东西,相对来讲,在深度上仍差很大一截。”
网络媒体自一开始就仿佛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不管什么样的信息它都照收不误,在保全的同时舍弃了遴选,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正如谢军所言,网络媒体的新闻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都是层次浅,缺少深度的解读。“任何事件的背后都有千丝万缕的‘动机在推动着它的发生,普通网友是不知道这些掩盖在事件表皮下的东西的。网络媒体本来是有能力,甚至相对报纸和杂志来说更有优势来做这件事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做,而是还在重复好多年我们重复的工作,复制,粘贴,推荐。”
起步晚了,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几大综合门户网站的网民基础庞大,它们近年来也都纷纷开设了科技频道。整体看来,IT垂直网站近几年的表现却越来越差,生长空间被无限的挤压,外部环境也开始糟糕起来,再加上随着各种终端的问世,新型科技类博客开始崛起,网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像牛华网一样的垂直网站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门户的科技频道不管是在团队、资源,还是资金实力方面都远超过我们,跟他们直接竞争显然是鸡蛋碰石头。”因此,对于牛华网来讲,明智的选择是与门户差异化竞争,“做他们不屑于做的,做他们目前还没做的”。
同时,谢军观察到了,各大门户科技频道也越来越重视深度的报道,腾讯科技和网易科技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未来,做深度的报道必然是一个趋势,待到其他门户也迅速跟进的时候,我们会比较难过。”
在大国际化和数字化的双重压力下,除了门户的挤压,牛华网还面临着来自新型媒体的分流,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未知挑战。谢军告诉记者,接下来的几年内,牛华网还是会稳扎稳打,一步步把影响力做起来。随着HTML5的逐渐成熟以及应用,改版问题也会提上日程。“我们也希望借着一些新技术让我们网站的用户体验更好,页面更加美观,交互性也更强。”谢军还透露,不久之后,牛华网也会逐渐推出基于iOS和Android的新闻客户端。
不可忽视的是,像牛华网这样的互联网的新秀们身手矫健,既是破坏者也是参与者。与轻微的一个转身都会引起地动山摇的巨头们比起来,它们有着身轻如燕的天然优势,个个都是有望登顶的“青年新秀”。
不管怎样,所有的玩家都还在路上,当我们收回想象的时候,发现路还很长。
互联网一直是一个较浮躁的行业,而在互联网做新闻会更加浮躁,每天都在接触新潮的东西,这个行业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变革,唯有参透变与不变背后的本真才能在浪潮中稳住自己,不至于被大浪吞噬。
技术和传播渠道不会是网媒救世主
网络导报:去年,您在微博说,您始终是一个微博的悲观主义者。一年后的微博依然火爆,甚至在北京大暴雨、伦敦奥运会等事件上也开始展现它不可忽视的力量。
谢军:一年过去了,对于微博的看法我依然没有改变,仍旧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当然,微博这几年在社会进程中确实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我们也得承认,微博始终是一个工具,工具天生就有两面性。
此外我更偏向于认为,微博是这个快餐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它迎合了当下用户的口味,求快,求新,也充当了“公厕”。来自现实世界的各种不快和压力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来倾泻。
最重要的是,微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个时代浅阅读的倾向。我们每天都遭遇成千上万的信息碎片,一知半解,系统的知识、逻辑和次序被消解,这对于我们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了解真实的事件都造成了障碍。
因此,我提倡不要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外就只剩下微博了,有时间读一篇散文,看一则完整的新闻,听一段内容丰富情节没有被简化的故事,或许都对我们大有裨益。
网络导报:这两年互联网的发展,渠道也好、受众也好,其实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推动下,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有很多一些新的机遇出现。
谢军:中国虽说号称有几亿的互联网用户,几亿的手机用户,看着都是蓝海,充满想象,创业者在写计划书的时候也总有把这个数字顺带说一遍,好像那么几亿用户就是未来自己的用户一样。其实,我们争夺的就是那几千万重度用户。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机遇,渠道变得如何多元,网络媒体的用户归根结底就是那些人,我们的机遇也就在那几千万人之中。
对于各种新媒体和新技术,我始终抱着不排斥不迷信的态度。机遇只对有准备的人才有意义,尤其是对媒体来说,人们并不因为你带着新媒体的帽子,穿着新技术制造而成的外衣就认同你,他们要看你的还是内里。我坚持认为,不管在什么时代,内容仍旧为王,影响力最重要。而技术只起催化作用,新媒體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它永远都不会是救世主。我们的机遇不在新媒体,也不在渠道,我们的机遇在受众那里。而内容和影响力是前提,我想这也是媒体跟其他网站以及其他类型的互联网产品不太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