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明
我国有句成语叫“月朗星稀”,就是说月亮如果过亮的话,会把星星的光遮住。所以,我们在每个月圆之夜,很难看到太多的星星。如此,城市中巨大的亮光和城市上空悬浮颗粒的漫反射造成夜空太亮,也会遮掩住星光。
2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紫金山上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本以为在这里可以看到惊异的天象,却被告知现在紫金山上的天文台除了进行一些太阳的观测外,已经不再进行其他的天文观测,多是进行天文科普宣传,紫台人称之为科普园区。现在,为什么紫金山上的天文台会停止了观测,原因何在?本文将带给您答案。
光污染和空气污染,
让天眼得了“夜盲症”
近些年,随着南京城市的高速发展,已经将紫金山团团保卫。站在紫金山上,环顾四周,白天都是高楼大厦,夜晚都是五彩霓虹,让整座城市都远离了黑暗。由于城市夜晚的灯光太亮,已经对天文观测产生了极大的干扰,过去一些比较暗的星星现在根本看不见了。为了避开城市照明对天文观测的影响,近些年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等纷纷在其它地区另觅新的观测基地。
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陈向阳告诉记者,紫金山天文台上个世纪30年代选址兴建于此,在当时算是个不错的选择,那时工业化程度很低,大气透明度好能见度高,紫金山位于南京城东,属于郊区。他说,合格的天文观测站应该光污染小,即极少受人造光源干扰,常年大气洁净,晴夜数多,四周有湖泊更佳,当时这些条件都符合。但是,现在紫金山天文台“深陷”城中,距其3公里内,不仅有路灯、建筑物的照明灯,还有各式各样的霓虹灯,这些“光污染”,破坏了暗夜环境,导致工作人员用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已很难观测到一些较暗的天体。
我国有句成语叫“月朗星稀”,就是说月亮如果过亮的话,会把星星的光遮住。所以,我们在每个月圆之夜,很难看到太多的星星。如此,城市中巨大的亮光和城市上空悬浮颗粒的漫反射造成夜空太亮,也会遮掩住星光。于是,我们的眼睛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天文望远镜与以前相比也同样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了,甚至以前那些能轻易观测到的星星,现在也难以捕捉到了。用天文学的专业语言来说,就是“星等”降低,而这给天文台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把紫台上面的各种光学望远镜比作我们的眼睛的话,现在它们就好像患了“夜盲症”。
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紫台曾是中国天文研究的拓荒者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著名天文台之一,成立于1950年5月20日,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该所于1934年9月在南京紫金山上建成天文观测台。1950年5月天文研究所改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紫金山天文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天文台,始建时拥有60厘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20厘米折射望远镜附有15厘米天体照相仪和太阳分光镜等设备,抗日战争时期部分迁往昆明,其余遭到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修复了部分损坏的天文仪器,并先后增置了色球望远镜、定天镜、双筒折射望远镜、施密特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先进的天文仪器,可以进行恒星、小行星、彗星和人造卫星的观测与研究,以及对太阳的常规观测,研究太阳的活动规律并作出太阳活动预报。紫金山天文台还是中国历算的权威机构,负责编算和出版每年的《中国天文年历》、《航海天文历》等历书工作,为我国天文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夜盲”的尴尬,
迫使紫台不得不另觅良址
据介绍,根据198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建议,世界级的高质量天文台人为光的背景增加应少于10%,即人为光的背景的增加不超过0.1等,国家级的不超过0.2等,即光污染的比例只能小于20.2%。研究表明,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周围的光污染已经严重超标。此外,无线电波、大气等都对观测造成了严重影响,紫台新增观测仪器就得重新选择更适合天文观测的地方了。
近年来寻址的一个总原则是离大城市愈远愈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根据天文观测的需要,紫台先后在青海省德令哈、江苏省盱眙和赣榆、云南省姚安、黑龙江省洪河以及南极等地建设观测台站。其中,在江苏盱眙铁山寺公园跑马山顶建造了我国最大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是我国唯一的天体力学实测基地。这里没有烟尘污染,没有城市光污染,具有较好的夜天光条件。经过测试,那里的夜天光亮度要比紫台本部平均暗3.1个星等,可以观测到更多、更暗的小行星。
紫金山天文台新建的观测台站周围的天是黑下来了,空气也清新了,天空中的星星多了不少,也更加明亮了。然而,这种现状能维持多久?几十年?几百年?希望城市的发展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为天文观测留有一片暗夜的天空。
1. 环境对天文台的观测影响很大,寻址自然是离大城市越远越好
2.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这里的环境肯定比中国内陆要好很多
3.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