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坤
成功IPO之后,网秦加快了全球化扩张的步伐
“中国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大体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外国建实体工厂;二是,在外国兼并收购;三是,对外输出劳务。但是网秦创造了第四种,即向外国输出服务。全世界前一百名的企业没有中国企业,网秦输出服务,是很少的案例,所以对它的研究有特殊的意义。”全国政协常委赵启正说这番话,是在一场有关“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创新”的论坛上。
作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网秦在中国手机安全市场的份额为61%,海外市场的份额则超过43%。全球前5大运营商中已经有3家与网秦合作;全球前10的手机厂商,大部分是网秦的合作伙伴。而成功IPO之后,网秦更加快了全球化扩张的步伐。
而今年年初,曾主导三星Galaxy的研发,并成功入围全球“安卓人物”评选的三强的奥马尔·汗加盟网秦出任联合CEO,负责海外市场,网秦又推出4C战略(打造跨平台、跨终端、跨国家、跨运营商的移动生态链)。这些足见网秦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力度、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的信心,更向外界展示了打造“跨在太平洋上的网秦”的愿景。
据奥马尔·汗透露,其对网秦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未来将以北美分公司为中心,借助网秦美国安全研究中心乃至硅谷的技术团队,提供更加贴近美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和服务。网秦自此展开包括产品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网秦全球化战略布局”。
事实上,纵观网秦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技术创新是其成功“走出去”的关键因素。去年9月,网秦在全球技术创新源头美国设立的安全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网秦的病毒监测能力,继而网秦又与世界第五大电信运营商Telefonica达成协议,2012年初再和摩托达成预装协议。
“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去掉‘中国制造大国的烙印,从低端制造向高科技制造商发展,自主创新,研发自己的技术,成为能与国际厂商抗衡的现代科技服务企业,凭借企业的专属性、独特性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化道路。”网秦CEO林宇告诉本刊记者。
在技术创新及构造产业链的不懈努力下,网秦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去年1月,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可以改变人们未来生活的十大创新企业之一”,随后在达沃斯上被评选为“行业缔造者”。如此,网秦已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改变了国际对中国企业“制造大国”的印象,甚至成为代表中国技术创新的名片之一。
《新经济导刊》:您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企业要走出国门,需要赋予中国新文化内涵,需要创新。然而,整个行业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都不看好,网秦怎样保持创新能力?
林宇:市场创新有四个要素:第一,要看到新的问题,你没看到新问题你不可能创新。第二,要有优秀科学家、工程师,这方面中国不缺。现在,硅谷的科学家有三分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三,要有资本进入。因为整个信息行业发展初期的投入非常大,没有资本的支持很难把一个想法商业化。第四,要有企业家的人才,现在中国已经逐渐具备了这个土壤。当然,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也很重要。此外,还有很多要素土壤中国正在逐渐形成。
比如,网秦2005年做的手机安全服务,算是全球最早的团队之一,这是我们看到的新问题。我们的团队大部分从大学出来,做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然后有像红杉、富达资本、高通联发科、HTC等资本不断注入,让公司快速成长,其实这是存在创新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为什么山寨文化在中国很流行,原因还是我们的整个生态环境、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法律建设上还存在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人还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
《新经济导刊》:网秦一直致力于全球化的公司,您认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有什么不同,网秦对这两块市场分别采取怎样的策略?
林宇:全球市场大概可划分为两块: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一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两块市场特点不同。在渠道方面,发展中国家手机以开放市场为主,大家自己购买手机。而在美国90%用户是定制手机;在用户需求方面,欧美用户不愿意发生不确定性,它们更愿意为安全、保险之类的服务买单,所以美国保险业如此发达。
因为在两类市场中,安全服务的空间和用户需求会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有不同的应对策略。这是我们对市场的基本判断,所以,现在我们在分工方面,北京的团队将来会负责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拓展是以美国团队为主。
我们在两块市场产品链基本类似,但也会根据当地市场有所调整。实际上,美国市场有顶级的安全需求,这样的需求中国也同样存在,但程度不同。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中国人可能还有更多的更让他们担心的问题没有解决。
《新经济导刊》:网秦是如何做公共外交的?在走出过程中有哪些经验?
林宇:我们要把网秦变成一个全球性的企业,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可能以前我们没有意识到,今天我们才发现,企业做的事情其实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这与国家层面的公共外交分工不同。企业做的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的传播,而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公共外交,至少是民间外交的一个部分。企业走到全球去,怎样让当地市场、用户、媒体、政府能够更好地去接受,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你要变成强国,需要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建立全球影响力。
《新经济导刊》:我们知道,走出去并购更具攻击性,困难相对较多,网秦有没有并购案例?将来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林宇:企业走出去,从零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市场,比并购难度要高。因为在这个崭新的市场,企业没有任何知名度,没有任何基础。有一些并购案例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公共外交没有做好,所以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担心。
比如一家企业走出去并购当地的石油企业,从公共外交的角度,应该说,在并购的过程中给当地的财政带来多少收入,给当地创造多少就业,解决了多少社会问题。即站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视角去看问题,使当地政府和居民更容易接受。如果仅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大家就会认为你是侵入国家资产等,两者导向不同。而这恰恰是公共外交要解决的问题。
公共外交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合理的内容、合理的传播去化解不必要的误解和担心。美日企业怎么做?比如日立,它进入中国前十年就在中国投放广告,在大家心目中,它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形象。而美国在公共外交方面,传播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他们就是让全世界都认可美国的高科技和创新,这些都是为他们的产品进入我们的市场做铺垫。
网秦过往没有并购案例,但在将来不排除并购企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