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012-04-29 00:44王新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作文思维生活

王新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适应时代,面向未来,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等内容。为此,教师必须实现写作教学策略的创新。

重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意味着必须变革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表达出对所写之事之物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和眼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

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的作文教学,是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价标准,而是让学生有充分展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实现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知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泉。

实现学生思维的扩展。教师要自觉培植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力克立身处世上的盲目从众心理;创设民主化、立体化的思维场景和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让学生勇于怀疑既成结论,勇于否定既有规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式,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思维空间。

实现写作的全程指导

教师要将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的写作指导贯穿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写前指导,即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写中指导,即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写后指导,即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信心。

实现阅读的拓展与深化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扩大学生阅读面和深化阅读层次是作文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逐步懂得广泛阅读是自身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最主要或者最精彩的部分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并感受到阅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主动探求。

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

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相对遥远。如果教师缺少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指导的力度就会更为有限。因此,可以采取写“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制定灵活多样的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其实,学生作文应当像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更不必一气呵成。要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从而轻松地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还要允许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使之对事物的认识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并最终提高作文的质量。

开放的作文修改和讲评方式

作文完成后,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也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建议和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作文讲评倡导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亦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这种开放式的修改与讲评,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作文思维生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