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辉丽
起初,以為它是窑——砖窑,坯窑,或者瓦窑。窑是乡村常见的事物,不足以奇。看过碑文,才知道,眼前的“土疙瘩”,竟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赵王台。
无路。将车泊在泥泞中。步行,下土坡,再穿过一片地。时值冬天,地里的玉米已经收割,只留下短短的茬子,冒着尖儿,仿佛直刺苍天的矛。还有一种草,长满小细齿,一不留神,就会粘在衣服上,皮肤随之有剌痛感。深一脚,浅一脚,到达赵王台下时,犹有些怀疑,问了在旁边翻地的老农,答复确是赵王台。
一时间,思绪有些恍惚。2300年的历史,就这样,真实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如果不是看到路标,我想,一定会与它失之交臂。这意外的发现,让人惊喜。
沿着石阶向上,似乎是不小心跌入时光隧道中,莽莽撞撞地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赵王台系赵武灵王所筑。历史上的赵武灵王,文武双全,气度非凡,爱江山,也爱美人。為强盛一个国,他屯重兵,胡服骑射,北击林胡,东灭中山:為成全爱妃的遗愿,他剑走偏锋,将国君之位,传给年仅十二岁的幼子赵何,最终造成内讧,以至父子俱死。
碑文释解:赵王台是赵王城的制高点,高五六丈。系赵武灵王当年阅兵之地。沙场秋点兵。一声号令,万人响应,气势锐不可挡。而眼前的赵王台,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小土丘,站在上面,很难想象出它当年的雄姿和风采。但登高望远,仍然能纵览四野。近处,一排排民房,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每一家的房顶上,都有透着金黄的玉米囤,像是在炫耀,在比试,更像在礼敬苍天。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青烟直上的烟囱,绿茸茸的麦地,尽收眼底。视野开阔。轻风习习。那一刻,时间仿佛停顿下来,内心清朗。
赵王台是中山古城遗址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古迹,八角井、养鱼池、三教殿、古城墙等。
“中山”一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中山,鲜虞”,是春秋战国时期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诸侯国,拥有战车千辆,兵甲过万,仅次于“战国七雄”,后為赵所灭。八角井、养鱼池都属于中山古城遗址。以為就在附近,四下环顾,却不见,昔日的繁华几近春梦,所有关于它们的声响、气味和形状,都飞流散尽,只留下名字,令寻访者猜想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