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达
2012年新年来临之际,由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中共武安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武安杯”河北省首届戏曲票友大赛在武安市隆重举行。为期两天的赛事虽然早已落下帷幕,但那一个个堪比专业的唱段,一幕幕精彩的画面都使人难以忘怀。奖项花落各家,他们带回各地的奖杯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却是不可小觑的。据了解,在此次大赛之后,全省各地的业余戏曲活动迎来了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
这次大赛是全省业余戏曲力量的一次大检阅,有来自全省8个地市的61名选手参加,共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豫剧、平调、落子6个剧种的节目。选手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17岁。在对这些选手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充分感受到戏曲艺术带给普通人的种种快乐,也看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深厚潜力。
担任大赛的评委均是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奖的河北省戏剧界名家和国家一级编剧导演,河北省文联和武安市相关领导作为监审组成员。评委们认真观赏了每位选手的演唱,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缜密严谨的评比,评出了各个奖项的得主。经过两天三场的比赛,徐荣芝、王正平、杨文芳、任宏裕、张建华5名选手荣获大奖。刘彩霞、吕新颖、王林君、蔺湘军、李进民、贾荣梅、杨波、康文连、张瑞龙、梁红10名选手荣获金奖。侯志敏、董国平等获得银奖。邯郸市洪生平调落子剧团、承德市剧协、沧州市剧协、邯郸市剧协、冀中能源工会、邢台市剧协、廊坊市剧协、保定市剧协、武安市文化馆、衡水市剧协等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河北省剧协主席裴艳玲出席闭幕式颁奖晚会。她说,真是没有想到,民间有这么多高人,她很高兴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戏曲,爱着戏曲艺术。
颁奖晚会上,获奖选手与评委郭英丽、赵玉华、刘凤岭等众多梅花奖获得者同台献艺,为观众献上一场酣畅淋漓的戏曲艺术大餐。许多选手纷纷表示,做梦也没想到能和平日里模仿、学习甚至崇拜的老师同台演唱。但是票友并没有在戏曲名家面前感到太多压力,“我们唱戏就是喜欢,能从中感到乐趣,得到满足,与名家同台更多的是兴奋”。无论获得怎样的名次,他们都把这次比赛看做是一次荣耀。也许,这样的心态才能更多地播撤艺术的种子,收获更多艺术带给自己的快乐。
首届票友大赛,是河北省业余戏曲界的一次盛会,为票友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释放热情的平台,更为开展今后的业余戏曲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天时:迎着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九次文代会和八次作代会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的定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样一份纲领性文件,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全社会掀起了一股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党和国家根据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站在历史的高度,已经提出未来的奋斗任务和目标。这对具体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来讲是一个让人振奋、同时又备感压力的目标。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河北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贾吉庆说,“我们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文件,我本人也参加了全国九次文代会,党和国家对于文艺事业的重视让我很感动。在这样一个氛围的感召下,包括我周围的人也一样,总有做点事情的>中动,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不能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戏曲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近些年来,戏曲艺术竟面临逐渐萎缩、濒临消亡的危险。对于戏曲艺术的大力保护和传承,让这本属于人民大众的娱乐形式也有了越来越多“阳春白雪”的诟病。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是摆在许多戏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过去的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演员的培养、争取专业奖项等方面。在梅花奖获得者的数量上,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业余戏曲这一块确实重视不够。”贾吉庆坦言,“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专业演员进厂矿、进乡村,但戏曲艺术下基层的真正力量,还是在民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层次也相应提高。大家逐渐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娱乐,而是向往着自娱自乐。广大戏曲爱好者正是这样一个群体。越来越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营剧团正是一个最佳例证。
我们推动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要奖杯数量上取得好成绩,更要让一门艺术深入群众,在群众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接受艺术带来的快乐,接受蕴藏在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的熏陶。
近年来,河北电视台举办了《绝对有戏》戏迷票友电视大赛,有着良好群众戏曲基础的承德市也举办了业余戏曲大赛。也许没有人想到,在霸州一个叫做王疙瘩的村里,竟有着一个昆曲剧团;在许多地方都有戏迷朋友自发成立的票友协会……随着越来越多的活动开展,让广大专业戏曲工作者逐渐感受到了蕴藏在民间的巨大活力,也打开了他们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这些基层的爱好者的确令人感动。在开创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良好局面的工作当中,他们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贾吉庆说,
“往大里说,戏曲艺术可以陶冶情操,其中蕴含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往小里说,戏迷朋友每天唱唱戏,可以强身健体。发掘业余戏曲爱好者身上对于戏曲艺术的认真执著精神,也是对专业艺术的有力推动”。
时代吹响了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我们的戏曲工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工作实际,将工作的触角下探,首届戏曲票友大赛的举办,可谓正逢其时。
承德市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何英华表示,此次比赛拉开了戏迷票友向外界展示形象的序幕,今后要以多种形式为业余戏曲爱好者搭建展示形象、表演技艺的平台,在加强专业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培养戏曲爱好者,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推出戏曲新人,传承戏曲艺术。
地利:武安是个好地方
河北省首届戏曲票友大赛在古城武安举办。没有太多的宣传,大赛开幕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三场比赛,场场观众爆满,观众当中有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有天真烂漫的儿童。每当台上开演,每一个人都神情专注,陶醉在管弦丝竹之中。
“真是没有想到,我们业余演员的比赛演出都能吸引这么多观众。平时我们票友们活动,观众演员都是我们自己,没想到在这里有这么多观众,让我们真是过足了瘾。”
“武安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懂戏,他们知道在哪个节骨眼儿上鼓掌叫好,在这样的观众面前演戏,来劲!”许多选手在台下都对武安的观众交口称赞。
一台精彩的演出,一场成功的比赛,离不开高素质观众的高水平互动。河北省首届戏曲票友大赛选择在武安这个地方举办,自有其道理。
武安市历史悠久。境内“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鸡的炭化标本,是迄今世界上人类种植、养殖的最早实物证据,距今已有7500多年。战国纵横家苏秦和名将白起、李牧都曾被封为武安君。武安是著名的地方戏曲之乡,现留存黄河流域唯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拥有平调、落子两个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在我国县(市)中极为罕见。
而有着“戏曲艺术的活化石”之称的傩戏,保持着戏剧的原始形态,已经在武安市固义村传承了600余年,据专家考证,武安为黄河以北“傩戏”仅存地。它和平调、落子都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在一个县级区域内拥有3项与戏曲有关的国家级“非遗”,同样是世所罕见的一个现象。武安市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同时,一些职业半职业剧团遍及武安乡村,“村村有戏台,家家会唱戏”这样的说法绝非夸张,可以说,戏曲艺术在武安有着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本次大赛颁奖晚会开始前,河北省戏剧家协会还向武安市颁发了“河北省戏曲之乡”牌匾。
在武安,从上到下都能感受到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与热情。在一个小县城中,文化馆、图书馆、剧场、体育场等文体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据武安市有关领导介绍,全市22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文化站,其中12个乡镇建成了文化中心站,全市现有345个农村文化室,并广泛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市的春节电视晚会、晋冀鲁豫武术邀请赛、“东山文化杯”青年歌曲大奖赛、少儿艺术大赛等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均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河北文化资源丰富,各地特色不同,但都底蕴深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每一个地方都应当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像举办戏曲票友大赛一样,激发群众热情,汇聚民间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好处,让艺术的种子更多地洒向民间,从而生长出更多的快乐。
人和:每一个人都令人感动
两天的比赛,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业余戏曲爱好者对于艺术的执著与热爱,也感受到了戏曲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比赛候场的后台永远都是欢声笑语,毕竟不是专业的,你帮我画个妆,我帮你梳个头都是常事儿。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爱好当中,并为遇到这么多同道中人而感到由衷的欣喜。
矿业集团、公安局、法院、种子公司:老干部、个体户、农民工、普通市民……看到这些在台上生龙活虎的演员的工作单位和身份,着实让人吃了一惊,他们的生活看似和戏曲艺术相去甚远,但实际上他们就是戏曲艺术的爱好者、践行者、传播者。靠的就是一个喜欢戏曲、热爱艺术的赤子之心。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怎么就这么喜欢戏曲,没人说得上来,“就是喜欢,能唱戏就觉得高兴”,这是大多数人的说法。就是因为喜欢,所以才会自掏腰包置办一整套专业行头;就是因为喜欢,才会追着专业老师学习一句词一个腔调。每一个人与艺术发生联系的故事千差万别,但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令人感动。
“八零后”赵铁贤演唱豫剧,他是邯郸市的一名普通农民工,他说从小就听老人唱戏,慢慢就觉得离不开了。身边的年轻人喜欢流行歌曲,可自己就觉得豫剧好听,自己就是爱听,听得多了自然就想唱一唱。
来自保定市文化局的退休干部李小田演唱《智取威虎山》选段。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学过戏,学的还是传统戏;年轻插队时赶上“八个样板戏”大行其道,有着戏曲底子的他自然学得有模有样。后来到机关工作,再后来退休后做生意,都没有和戏曲发生过联系。直到这几年,才渐渐和朋友们一起唱戏乐呵乐呵。他们有自己的“票房”,也有专门的活动时间,他们的票友组织还经常到河北大学、河北农大等学校举办活动,真正地普及传承着戏曲艺术。
邢台市民吕新颖反串女声,唱一段河北梆子《双错遗恨》,赢得了满堂彩,但是接受采访时却腼腆得很,只是反复说自己喜欢。
晋州市公安局退休干部李进民在自己的大半生里都与戏曲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说,在退休前,考虑自己得有一个寄托,才从零学起,唱起了评剧。到如今已经成为他们那个地方的“票友带头人”。他说,他们的票友协会经常在十里八乡演出,他们要成立一个“大众艺术团”,正在等待审批,待审批完成后,他们那个纯民间的业余组织将会成为一个民营艺术团体,在现在这么好的形势下,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最富传奇色彩的要数人称“卖鱼哥”的张瑞龙。来自承德的个体户张瑞龙,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早市上卖鱼,早市结束收摊后就去唱戏。他唱的京剧花脸底气十足,堪比专业。他说,自己学戏已经有20余年了,登台演出也有10多年了。就是他,花重金专门订做了全套行头。他们的票房组织组织了6年有余,有100多人,骨干二三十人,在承德算是数得着的票友组织。他们每周二、四、六为活动时间,活动场地为铁路部门免费提供,但是他们要定期免费为铁路职工演出……说起自己与戏曲有关的生活,这个有点腼腆的汉子滔滔不绝。可以想见,戏曲带给了他多么大的快乐。
武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齐林顺是戏曲爱好者,他为大家演唱了平调剧《铡赵王》的精彩唱段。他声情并茂的演唱,获得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最后,专程赶来参加颁奖仪式的裴艳玲大师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走上舞台,即兴演唱了京剧《珠帘寨》的选段。裴艳玲精彩绝伦的演唱,把剧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兴奋的戏迷、票友、观众纷纷涌上舞台,争相为裴艳玲献花,与她握手、合影留念。
这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久久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愿这些执著而热情的票友朋友们能够播撤更多艺术的种子,也能从艺术的发展中收获更多的快乐;更祝愿河北省戏曲票友大赛能够将这“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彩一届又一届地传承下去。
(责编: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