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
19岁的女儿爱丽丝给我打电话说,她要一个月后才能回家。她原本打算明天回家的。坦诚地说,我体会到所有父母放飞儿女后的感受:孩子能独立了,离家很远都有安全感,很不错。她是3个孩子中最后一个离开我去上大学的人。她有两个哥哥,我是逐步跨进空巢期的。
但是今天,我很想她。那是一种异常煎熬的感觉。其他母亲也描述过类似痛彻心扉的体会:那是一种空虚、病痛般的感觉,手会不由得触摸心口。
我怀念逝去的时光,现在再没有宝宝喝我的乳汁,也没有小孩子抓紧我的手在海滩行走。我也失去了他们的青春期——闲逛、看电视、谈话交流的时光以及他们的脚丫和汗水混合的味道。
孩子回来后再回到他们自己家时,父母的心酸难以言喻。不管你是否工作,身心的痛苦都难以避免。我们这代职业女性认为,空巢综合征影响的只是传统的家庭主妇,就像我的母亲,做一份兼职工作,大部分时间围着丈夫和4个孩子转。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觉察到兄弟姐妹的离去带给母亲怎样的失落,所以我在孩子没出生前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因为职业会帮我避免空巢综合征带来的孤独与空虚感。
这种方法曾起过作用,但也仅此而已。当我采访几位父母时,我发现工作的母亲和待在家里的母亲一样备受煎熬。教写作的尤米辛格说:“当孩子们离开时,我震惊地感受到那种剥夺感。我感到不仅仅失去了他们,还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我保持做一个独立人与一位母亲的双重身份。尽管有几份兼职工作,兴趣也很多,我最主要的身份还是母亲。”
我不是一个闲着没事干只会伤心于孩子离去的女人。虽然离别让我心酸难过,但我并不消极。我承认孩子的离开。带着积极的态度。孩子回家后,我承认我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我不期待他们告诉我,他们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不过我也盼望他们能考虑到妈妈的感受。
空巢8年,我不知道自己活得是否比儿女绕膝时更快乐。但我对新生活加倍珍惜,开始感觉到安定——我能高兴地和爱丽丝上网聊天,生活还在前进,一切还将继续。
穷人富人谁幸福
沈岳明
美国一家电视台派出记者,对三组人进行跟踪采访。第一组是穷人。这些人都住在贫民窟,房子不但拥挤、破旧,而且还是租来的。不少人甚至连破旧、拥挤的房子也租不起,只得住桥洞、睡街道。大多数人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无法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那些因病而无钱医治的人,脸上除了痛苦,再也没有出现过其他表情。这组人是完全没有幸福可言的。
电视台记者又对第二组人进行了跟踪采访,这组都是富人。他们都有一套以上的住房,有的还住在豪华别墅里,每家至少有一辆汽车。至于存款,不少人表示,哪怕从现在起不工作,一辈子也不愁吃穿。令记者不解的是,他们当中居然也没有人表示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原因是,他们对吃什么、玩什么都不感兴趣,因为世界上能吃的、好玩的,都被他们吃腻了、玩腻了。
第三组人介于穷人与富人之间。他们每天都需要努力地工作,才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懒惰而变贫穷,不敢轻易放缓自己前进的脚步,但也会因为自己靠努力获得的成绩而由衷地高兴。他们的幸福生活,都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地挣来的,他们忙碌、充实,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与梦想。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有句名言:“祈愿不要让我穷得一粒米也没有,祈愿也不要让我富得连熊掌都吃腻了;祈愿不要让采桑农妇都讨厌我,祈愿也不要让后宫美女都垂青于我……”也许这就是对幸福最好的解释:穷人深陷痛苦的泥淖,当然没有幸福;而富人因为泡在蜜罐里,也早已对幸福产生了抗体;只有那些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并且正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的人,才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