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空大穿越

2012-04-29 00:44顾玉龙
中学生天地(B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科尔

顾玉龙

在穿越剧风靡神州的时候,龙眼也学会了几招穿越。君不见,在伊朗频频表示可能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时候,美军航空母舰竟然连连穿越;君不见,在欧盟27国天天嚷着要收航空碳排放税的时候,由中俄等29国组成的对抗阵营依然我行我素地在国际的天空自由穿越;君不见,时时有枪炮声从叙利亚传来,却依然有一批战地记者穿越在生死线上,向世界报道动乱的真相。

穿越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不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线,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火药味的咽喉要地。2011年12月,一直驻扎在波斯湾的美国“约翰·斯滕尼斯”号航母战斗群驶出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武装部队总司令萨利希随即警告美方航母不要返回海湾。军事观察家注意到,伊朗当时正在进行射程为200公里左右的导弹试射演习,使用这种导弹来封锁窄窄的霍尔木兹海峡易如反掌。更值得注意的是,波斯湾宽56~338公里,长约990公里,东侧海岸完全暴露在伊朗的面前,伊朗在岸上的移动导弹可以打到波斯湾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就是说,一旦真的发生战争,美国就不可能像发动伊拉克战争那样,真正放开手脚。何况,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到了波斯湾,在伊朗的导弹面前,无所遁形,波斯湾成了一个大瓮,体积庞大、行动迟缓的航空母舰就成了瓮中之鳖。所以,伊朗军方的警告确实带有某些威慑性。好在美伊两国比较理性和克制,波斯湾局势没有继续恶化。今年1月下旬,以“林肯”号航母为中心的第九航母战斗群进入波斯湾,并在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那天,小心翼翼地再次穿越霍尔木兹海峡离开海湾水域。在整个穿越海峡途中,始终看到不远处海面上有伊朗的海军舰船“陪伴”左右。

就在美国航母战斗群忙着穿越的时候,伊朗海军也没有闲着。伊朗的两艘战舰也在穿越苏伊士运河,来往于波斯湾和叙利亚港口之间,此举引起了以色列的愤怒。塔尔图斯港离以色列只有数百公里距离。伊朗军舰进入地中海后,以海军立即进入戒备状态。以色列外交部长回应称,伊朗军舰的举动纯属“挑衅”。

对伊朗来说,不会忘记当年邻国伊拉克是如何被美军占领和征服的,也不会忘记巴基斯坦当年如何在小布什的威胁下就范的。小布什曾警告当年的穆沙拉夫总统:如果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不和美国站在一起,美国将把巴基斯坦炸回到石器时代。为了防止“被穿越”回石器时代,伊朗只有奋发自强。

不过,以色列离伊朗至少有1400公里,如果以色列要搞袭击,必须穿越土耳其或者多个阿拉伯国家,这似乎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穿越。

穿越天空

就在中东上演海上穿越好戏的时候,一台场面更加恢弘的天空穿越大戏也正在上演。这次穿越戏的主角,一方是德法英欧盟27国,另一方则是中俄共同担纲的29国。

2008年11月,欧盟单方面颁布一项指令: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宣布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指令,所有在欧盟境内穿越和起降的国际航班都要为碳排放缴纳费用。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被列入了该体系。

尽管打着减排幌子,欧盟的此项举措一经公布,就遭到国际上的强烈抵制,并被指责为变相收取“买路钱”。按照规定,凡是最终飞往欧盟的飞机,都要收取全程费用。例如,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或中国的航班飞往欧盟,大部分空域都不在欧盟境内,减排费用却都要交给欧盟。业内人士估计,这项税收到2020年可为欧盟带来260亿美元收入。考虑到其他国家为减少碳排放量会购买新型的欧洲飞机,欧盟增加的收入将远远超过这一数目。此外,因垄断了碳排放交易体系,随着欧盟外国家对碳排放配额需求的增加,欧盟自然又会趁机抬价揽钱。全球有43个国家公开反对欧盟这一计划,代表世界93%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空协会将欧盟称作“税收强盗”。

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2月1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基础四国”第10次部长会议上共同反对欧盟强征航空碳排放税。2月22日,航空碳排放问题国际会议又在莫斯科闭幕,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会议。其中29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宣言上签字,针对欧盟单方面向他国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提出反制措施。从地球的版图上可以看出,反对欧盟碳税的国家和地区连成一大片,欧盟27国则成了一片孤岛。

世界舆论都在分析,直接“收税”还只是欧盟利益的一个小头。欧盟真正想要的,是强行把世界推上急速减少碳排放的轨道,而欧盟攥着该领域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这方面,别说新兴国家,连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矮一截。使用低碳技术和装备的人类将重新围着“老欧洲”团团转,这利益“钱”途可观呐!重要的是,欧盟不但每年能“抢来”一大笔钱,且不用当强盗,而是靠宣扬人类“共同价值”,站在道德高地就能把钱赚门。这应该是欧盟在面临重重经济危机的窘况下,挣得最有面子的一笔钱。日本的《周刊新闻》说,欧盟越来越想走捷径摆脱自身的债务危机,如设立航空碳税来赚钱,给世界经济设立新的游戏规则。不过,这种过去辉煌时代的作风,放在当今世界,即使是前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也会拒绝接受这样的指令。

国际航空界与欧盟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目前,各国的航班还继续在天空中自由穿越。“老欧洲”看来是无法穿越回从前,重现辉煌了。

穿越生死线

科尔文和奥奇力克等记者身处的、位于叙利亚霍姆斯市的临时媒体中心楼房2月22日被10余枚火箭弹击中,造成多人受伤。科尔文和奥奇力克在试图穿越火线逃走的时候再次被炮火击中,两人当场遇难。由于轰炸还在持续,无人能在第一时间接近被炸烂的屋子去救人或收尸。

霍姆斯是叙利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交战最激烈的地区。该市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没有地下室,发生长时间轰炸袭击时,居民和记者只能在楼梯间避身。

美国著名战地女记者科尔文和法国年轻的摄影师奥奇力克的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惊。

科尔文现年55岁,出生于纽约。她是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的资深记者,已在该报社供职26年。2001年科尔文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被手榴弹碎片击中失去一眼,从此佩戴“独眼龙”眼罩成了她的标记。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龙眼曾在战地与科尔文有过晤面,但没想到科尔文竟然就此远去了。与科尔文一同殉职的法籍摄影记者奥奇力克年仅28岁,8年前辍学开始战地摄影记者生涯。去年他在利比亚拍得的照片,赢得了世界新闻摄影展荷赛的一般新闻类别一等奖。

作为曾经的战地记者,龙眼深知这份工作的危险与光荣。战乱中,记者遇害往往是随机性事件,因为他们往往身处敌对双方交战的战火中。

围绕着战地记者之死,西方与叙利亚当局展开了口水战。叙利亚政府指出这两名记者的采访并没有获得政府的采访许可,并指责这是反对派所为。英法等国则坚称这是叙利亚政府的“政治阴谋”,并称巴沙尔政府已到了马上下台的时刻了。也正是战地记者之死,由西方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主导的“叙利亚之友”会议成了控诉叙利亚“强暴政权”的讲坛。不过这次会议并没有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到采取军事手段来干涉或者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等问题上来。东道主突尼斯总统马祖吉表示,拒绝选择军事手段来解决叙利亚危机,“利比亚模式”并不适用于叙利亚,突尼斯建议借鉴“也门模式”,促使政权和平交接。

叙利亚新宪法公投最终以接近九成的支持率获得通过,不管这令西方如何齿冷,但多少可以看出叙利亚民心向背。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叙利亚危局,或许可以使广大的叙利亚民众穿越“也门模式”这扇大门,获得生命的保障,让国家渡过难关。

猜你喜欢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科尔
2023年3月14日,在短刀快车国际海事演习上,水手们在波斯湾引爆了一枚浮雷
海洋星探组
2020年4月25日,美国奥克山号、罗伯特·E·皮尔里号和巴丹号航空母舰在波斯湾进行补给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