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辉 蓝师发
在南雄这片红色热土上,活跃着一支体现着共产党良心、倾情为老区奉献的特殊队伍——南雄老区建设促进会。
南雄老促会于2002年重新调整组建,是由一批从领导岗位上离退休、对老区人民有深厚感情、甘当老区建设“义工”的老同志为主体组成的。他们不顾年高体弱,不辞辛苦劳累,长年累月地奔走在南雄老区的大地上,为老区人民鼓与呼,为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竭尽全力。正是这种为党为民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精神,使老促会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老区群众的心里,并且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
1
在南雄革命老区,每所学校都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2年,广东省政府拨出专款3亿元,改造老区破旧小学1000所。根据省市老促会部署,南雄老促会全力以赴,全程参与,他们积极跑部进厅,争取项目和资金。由于南雄老区面广,撤并后仍有153个老区村委会,需要改造的学校数量多,而改造资金有限,“僧多粥少”,尤其是一些重点老区的初级小学或教学点又排不上队,怎么办?老促会与教育局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创造性地扩大了受益面,得到了老区人民的认可和赞成,也得到了省、市验收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他们说“南雄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善于变通的做法是对的”。
老区学校改造资金,需要积极引进外资和动员社会力量予以鼎力支持。南雄市老促会先后共引进外资113.5万元,社会多方筹资418万元,总计投入改造资金2651万元。
“在历时四年的改造工程中,共改造老区学校88所,比省市下达的73所指标多改造了15所。为南雄市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回想起这些,南雄市老促会会长朱雄说,老区破危学校改造,是一项深得老区人民拥护的“民心工程”,圆了老区孩子的读书梦。他们也感到特别欣慰。
2
走进市老促会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面锦旗印入我们的眼帘,上面赫然写着“帮扶老区,功德无量”八个烫金大字。这是南雄油山镇大兰村委会的廖地村群众特意敬送的,感谢南雄老促会为当地群众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廖地村,是油山革命根据地通往赣南中央苏区的“桥头堡”,也是一个富有传奇革命历史的重点老区村,是油山游击战争期间三次会师所在地。战争年代,廖地村人民曾为革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和牺牲。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400多人口,距大兰村委会3.4公里。解放后,虽已修通了公路,但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年久失修,道路已严重损坏,路面坑坑洼洼,“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山里的柴炭竹木等资源运不出去,村民种的西瓜、水果不是卖不出好价钱就是白白烂掉,村里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全靠手提肩挑。南雄老促会的老同志,对老区人民的疾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能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就无法向革命先烈们交代。”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们积极与交通部门联系沟通,终于促成交通局优先立项修建一条水泥路。
“当地群众听说后,非常高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筹措资金八九万元。”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林树雄说,由于路基太差,光修路基、铺涵洞就花光了这笔钱。3.4公里仍需18.7万元的配套资金,可这对一个穷山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面对这一困难,老促会的老同志四处活动,协助筹资,解决了14万元,后经挂点帮扶部门多方努力,终于解决了资金缺口,公路的水泥硬底化工程于今年春节前竣工通车,廖地老区人民世代望路兴叹,如今梦想成真。
3
从帽子峰镇出发,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只有5公里的路程便来到了坪山村委会。从坪山村去往老虎寨有一座大桥,桥头矗立着一块大理石碑,上面是时任南雄市委书记林楚欣亲笔题写的三个大字“思源桥”。
坪山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五岭地委及粤赣湘边解放总队所在地。解放后,行路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干部群众。南雄老促会的同志多次深入该村调研,了解村里的经济发展情况,倾听老区群众呼声。老虎寨、王村出行要经过一条河,学校在河对面,每当河水暴涨的时候,学生上学很不安全,村民生产生活也非常不便。当地群众渴望架一座桥,以解决“过河难”问题。“我们知道后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于是向韶关市老促会报告求援。市老促会胡灵光会长十分重视,到处活动筹集资金。”常务副会长林树雄介绍说。经过多方协助,筹集资金20多万元,很快,一座长25米、宽5米的钢筋水泥大桥在河上架起,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也竣工了,圆了老区人民多年的夙愿。
“过去因路不通,桥不通,大家都没有心思抓生产。这几年不同了,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建房的多了,大家也能安心搞发展。”胡长光是老虎寨村小组组长,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大桥建成后,他和兄弟们各盖了一栋气派的小洋楼。“如果没有这座桥和修好的路,盖房的材料根本运不进来。真的要感谢老促会鼎力相助,没有这些老同志的帮助,就没有老虎寨的今天。”
据坪山村党支部书记胡长淦介绍,目前当地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黄烟和培育杉树苗,全村种植黄烟350亩,种植杉树苗400多亩,人均年收入5800元。群众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在胡长光家里,我们看到,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目前,村里还存在着不少困难有待进一步解决。比如,农村电网急需改造,过去用电少,还凑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电力明显不足;坪山行政村的11个自然村中还有5个村没有通公路,还有农田水利设施……”
对于两位村干部提出的这些老区民生问题,林树雄表示,老促会要继续“促”下去。
4
“你们老促会不愧是党和政府的好参谋、好助手,‘中央苏区县的称誉能得以确认,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南雄老区人民不会忘记你们!”2010年5月,当“中央苏区县”被获得确认的消息传来,许多干部群众都对南雄老促会竖起了大拇指。
南雄是1929年就划归赣西南特委管辖的“中央苏区县”之一,但还未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2009年5月9日大埔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后,朱雄会长和老促会的其他同志向南雄市委市政府提出“尊重革命斗争历史,为老区人民争取荣誉,应立即组织申报中央苏区县”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朱雄虽古稀之年,但满腔热情,带领一班人,顶着酷暑,冒着严寒,不畏艰难,走南闯北,历时一年,行程46000多公里,跑遍江西南昌与赣南各县,和本省有关党史部门或档案馆,克服重重困难,四处搜集整理历史文件、文献与有关资料,寻找拜访革命历史见证老人。因操劳过度他两次住院,手术后稍略康复,立刻又投入申苏的工作中。
“当时就想下决心申报成功。这一年经历了许多不眠之夜。有一次要出门,老伴正在住院,她说,你那么狠心啊,我住院你都不管了。我是流着眼泪离开医院的。老伴病了半年多,申苏成功后她就去世了。”每当想起这一段,朱雄内心对老伴充满了愧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实干精神感动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2010年5月,南雄终于如愿以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在南雄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的庆祝大会上,时任市委书记林楚欣表扬了市老促会、市史志办为申苏所做的工作,并要坐在主席台上的朱雄会长起立与大家见面,当时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5
“老区建设要靠党委、政府的重视、主导和统筹,老促会做到促进不包揽,帮忙不添乱,既不越位,更不缺位;在‘老字上做文章,在‘促字上下功夫,在‘干”字上出力气,在‘进字上见成效。努力为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想实招、谋实惠,积极主动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老促会怎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朱雄会长做了很好的诠释。
老促会的老同志坚持下农村、察民情、访民意,同老区干部群众共商老区发展大计。他们先后做过“老区卫生院存在问题和困难的调查”、“油山、界址等镇生产生活用水情况的调查”、“全安镇敬老院情况的调查”、“老区乡村道急需解决的人行便桥情况的调查”等专项调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跟踪求援,使老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得以较好地解决。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南雄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后,南雄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老区人民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朱雄说,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南雄人民的发展愿望非常强烈,他们渴盼中央、省进一步加大反哺苏区力度,加快推进《赣闽粤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完善和落实扶持中央苏区发展工作的政策和措施。
“具体说来,一是希望加大对中央苏区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希望给予中央苏区县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更多支持。三是希望加大中央苏区县的税收返回比例。四是希望对中央苏区县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五是希望对中央苏区县实施中央、省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在扶贫和老区建设专项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
“当前,南雄有着梅岭景区、广东省委机关旧址、水口战役旧址、南雄博物馆等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因年久失修,急需保护和维修。我们希望中央和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苏区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维修。”林树雄补充道,红色革命遗址的维护问题,在市里的红色旅游规划里曾多次提过,但苦于没有经费,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建设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于南雄老区未来的发展,朱雄一直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说,只要对老区倾注了深情,老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老区人民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幸福和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