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标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提起中国缺水的现实情况,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实例:甘肃省会宁县是中国最干旱、贫困的县之一,年均降水量340毫米,年蒸发量却有18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甘肃属于中国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宁夏中部高原地区有一个严重缺水的乡,叫“喊叫水乡”,“十年九旱”。20世纪末,该乡人均收入每年1000元,可拉一车水竟要80元,占全年收入的12.5%。因此,当地老百姓“惜水如油”,水只用来解渴和做饭。对这里的老百姓来说,洗澡是极其奢侈的事情。
类似缺水的现实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淡水资源极其匮乏。但与此同时,另一种浪费和诸多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的现象也让人十分痛心。
不能忽视的现实
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其中,400多个城市缺水,,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北京也是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2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短缺警戒线——1700立方米。据了解,目前北京用水主要靠过度开采地下水勉强维持,同时迫切等待着南水北调2014年中线通水到北京。
南方的深圳也非常缺水。深圳的用水源自东江流域。整个东江流域担负着6个城市的供水和发电任务,从上游的河源市开始,下边是惠州市,紧接着是深圳,再下边是香港,然后是东莞,最后是广州。这6个城市为了高效用水、减少纠纷,在东江流域实行了分水,把东江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拿出一部分来给生态用,其余为6个城市的国民经济用水。
中国属于世界上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而且分布不平衡。长江、珠江、东南和西南诸河流域,GDP和人口约占全国的一半,但是水资源占了84%;北方的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及西北诸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65%,同时又是粮食主产区,是农业的主要灌溉区,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6%。尤其是黄河、淮河和海河3个流域的国土面积占全国15%,耕地、人口和GDP分别占全国的1/3,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用水量激增,黄河、淮河、海河、辽河都曾发生不同程度的断流。最严重的断流发生在1997年,黄河干流断流226天,整个下游断流近800千米。如今,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已从过去的580亿立方米降到了535亿立方米,并且有持续下降趋势。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是滥建高尔夫球场问题。高尔夫是一项贵族运动,属于少数人群的高消费娱乐,更是一个喝水、污染水的“巨无霸”。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面对现实的国情,在“享受用水”的面前我们必须首先满足各项“民生用水”的需要,严格控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面对“高尔夫”建设的疯狂和危害,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发出了近10个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禁令.但7年过去了,我们却惊奇地发现,7年时间内各地仍建设了400多家高尔夫球场。有禁不止之风可谓刮得相当猛烈。
前不久,有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将近10家高尔夫球场,无一例外使用的全是地下水。记者从内部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耗水量将近4000万立方米。专家表示,以北京来说,高尔夫球场使用的水绝大多数都是地下水。这意味着,作为世界上千万人口城市中水资源最短缺的城市,北京将近60家高尔夫球场一年消耗4000万吨地下水,相当于100万人的一年生活用水。
不能轻视的浪费
中国工业用水成本仅占制成品总成本的0.6%。于是,有专家到处呼吁提高水价,因为中国的供水价格严重偏低。中国面临的水资源的最大挑战是:无序用水、低效用水、浪费严重。在发达国家,大多采用价格杠杆遏制浪费水。其水费支出一般占家庭支出的2.5%~3%,工业用水成本占制成品总成本的3%左右。但在中国,这个比例分别为0.5%和0.6%。另外,许多地方在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方面过于宽松,造成国民经济用水对生态用水的挤占。
目前,全國用水总量是5960亿立方米。但真正监测到的数据也就20%,大部分不太准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监测体系的主要监测对象是自然水循环,如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而对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的监测相当薄弱。由于管理上的缺位,人们对浪费水的现象熟视无睹。
好在国家有关部门已达成一致意见:今后3年,将大力加强水资源监测管理体系,将把20%监测量提高到80%以上,把大的用水户和排水户全部监测起来,要对80%以上的用水、耗水、排水情况进行监测。
不能放纵的污染
一方面,国家缺水严重;而另一方面,全国几千个水功能区水质的达标率是56%,还有44%的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在广大的东部地区,水质基本都没有达标,特别严重的一个是太湖流域,一个是海河流域。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国家的排放标准订立得不科学。
如今,我国使用的排污标准源自20世纪70年代西欧、北美和日本的排放标准。这个标准不合中国国情,国外地广人稀,100千米长的河道也就三五家工厂,而中国100千米的河边上有上千家工厂。欧美三五家工厂依照这个标准排放,河水是清的;而对中国依照这个标准排放,河水就不堪重负了。
导致河水污染恶化的一个原因是污水排放标准与江湖水体纳污能力不挂钩。换句话说,就是污水没有经过净化处理而直接进入河流中。
导致污染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守法的成本太高,而违法成本又太低。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业内人士哭笑不得:在一些发达地区,每当企业接到超标排放罚单竟如同过年一样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企业若要达标排放,要多花很多钱;不达标排放,交一点儿罚款就够了。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变相鼓励了企业的污染行为。
过去,水是农业的命脉。现在看,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在此背景下,2011年7月8日,中国召开了历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定下了总量控制、效率控制和污染控制的“三条红线”。
无论如何,水资源一定要进行全流域管理。因为水是流动的,要管理它,我们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但在中国的体制下,很多事权属于区域管理,这就要求区域管理必须服从流域管理。
不能不抓的措施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还要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制度,确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二是必须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三是必须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将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四是必须大力加强水情、国情宣传教育。要把节水作为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战略性措施,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努力构建和形成节约用水的制度体系、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