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秀
摘要: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有四重阅读障碍,首先是语言,其次是题材与内容之俗,再次是主旨之雅,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作品对人性的细腻刻画与细节写实的平淡风格。《海上花》①接近曹雪芹八十回版《红楼梦》的艺术品质,这注定了其曲高和寡的命运,而难以像高鹗版《红楼梦》那样雅俗共赏,风行天下。
关键词:韩邦庆;张爱玲;海上花;雅俗;世情小说;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2)5-0123-06
明清世情小说一般是以家庭为纽带,聚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描摹世态人情,作品内容当然也会有一些烟花叙事,可专门以烟花倡门为题材的世情小说还是至晚清才出现,且渐至蔚为大观,也就是鲁迅所概括的狭邪小说,韩邦庆的《海上花》就是其中的翘楚。《海上花》自1894年问世以来,虽然先后得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等专业读者的认可甚至吹捧,却依然少有人气,首要原因可归结于苏白狭窄的受众面,可自上世纪80年代张爱玲国语版、台湾电影版相继问世至今,《海上花》还是不温不火,而应了张爱玲曾经的那句无可奈何的感叹:“张爱玲五详《红楼梦》,看官们三弃《海上花》”,②除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等外因之外,作品的内因恐怕也值得深究。本文拟从雅俗的视角来探讨《海上花》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曲高和寡的深层原因。
一、“失落”的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明清时期主要有韵白、京白、苏白、粤白等四种白话,而以后来成为官话的京白最为通行。明清通俗小说绝大多数都是以京白为主,偶尔夹杂一些其它白话,《金瓶梅》等北方小说自不必说,就是苏杭地区的冯梦龙、凌濛初、李渔等也主要是操京白来创作通俗小说的,原因是口语京白与书面京白已能基本对应,而口语苏白中好多词汇还没有书面化,同时更是考虑到传播的需要,而自觉地选择更为广大读者易懂的京白。孙家振曾劝韩邦庆不要用吴语写作:“此书用吴语,恐阅者不甚了了,且吴语有音无字者多,不如改易通俗白话为佳。”但韩邦庆却不以为然:“曹雪芹撰《石头记》用京语,我书何不可用吴语?”结果正如孙家振所描述的那样,韩邦庆操吴语的《海上花列传》“客省人几难卒读,遂令绝好笔墨,不获风行于时”,而孙家振用通俗白话创作的品质远不及《海上花列传》的《海上繁华梦》“则年必再版,所销不知几十万册”,作为当事人的孙家振颇有感慨:“韩君之以吴语著书,实为大误;盖吴语限于一隅,非若京语之到处流行,人人畅晓,故不可与《石头记》并论也。”③应该说这是中肯之言,同样是白话,京白相当于现在的英语,而苏白等只相当于小语种,当然韩邦庆想振兴苏白的愿望与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事实上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可是到了五四时期,胡适、刘半农等又极力肯定《海上花》的方言创作成就,胡适认为:“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话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活人。”④这里胡适显然有夸大方言的表现力与神韵之嫌,其实,只要是人们使用的语言,都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对掌握文言的人来说,《聊斋志异》的语言魅力绝不亚于京白的《红楼梦》,而读张爱玲国语版的《海上花》也一样能领会作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就像现在看外国电影,只凭翻译的字幕,我们一样能看懂,虽然没有听或听不懂剧中台词,因为其实语言根本就不是问题,语言只是媒介,更重要的是媒介所表达的内容。一部文学作品的伟大,当然离不开语言,但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作品的内涵,语言只是载体而已,人们没必要买椟还珠。韩邦庆坚持用苏白创作《海上花》,当然是吴语文学的一件盛事,但如果不仅仅是供吴语区域的人“孤芳自赏”,而是面对国人乃至全世界的读者,当然就有译为国语版以及外文版的必要,总不至于为了读《海上花》而让人专门去了解或学习苏白吧。韩邦庆、胡适等对方言文学的执著当然是无可非议的,而由张爱玲来完成《海上花》的国译与英译则更是必要的,而且可谓是无比的伟大与正确,因为实在找不到第二个比张爱玲更合适的译者,翻译《海上花》冥冥之中似乎成了张爱玲一生最神圣的使命。
张爱玲最倾心与痴迷的中国小说,除了《红楼梦》、《金瓶梅》,就是《海上花》、《醒世姻缘传》了,《红楼梦》固已是名著,因而张爱玲很是纠结的是:“《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我常常替它们不平,总觉得它们应当是世界名著。……我一直有一个志愿,希望将来能把《海上花》和《醒世姻缘》译成英文。里面对白的语气非常难译,但是也并不是绝对不能译的。”(《忆胡适之》)⑤张爱玲最终不仅将《海上花》英译,而且还国译,只是没有完成《醒世姻缘传》的英译,同样是写实的佳构,也许张爱玲更与“写得淡”的《海上花》相契合。由于语言的障碍,《海上花》长期以来没有赢得应有的读者,而两度自生自灭,几被遗忘,张爱玲深感可惜,而有两译《海上花》的豪举:“我等于做打捞工作,把书中吴语翻译出来,像译外文一样,难免有些地方失去语气的神韵,但是希望至少替大众保存了这本书。”⑥张爱玲的国译消除了造成《海上花》沉寂的语言障碍,之后的读者才得以迈出阅读与接受《海上花》的关键的第一步,一些研究论文与专著也陆续出现,如陈永健的《三擎海上花》、朱映晓的《海上繁华:张爱玲与〈海上花〉》等,但还远没有被一般读者广泛接受,因为对普通读者而言,《海上花》还存在更致命的阅读障碍。
二、写实的风格:“平淡而近自然”
晚清狭邪小说大多或“溢美”或“溢恶”,只有韩邦庆的《海上花》是个例外,鲁迅赞其“平淡而近自然”,而胡适认为这种难得的文学境界与风格固然是《海上花》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其不获风行的重要原因:“然而用苏白却不是《海上花》不风行的惟一原因。《海上花》是一部文学作品,富有文学的风格与文学的艺术,不是一般读者所能赏识的。《海上繁华梦》与《九尾龟》所以能风行一时,正因为他们都只刚刚够得上‘嫖界指南的资格,而都没有文学的价值,都没有深沉的见解与深刻的描写。这些书都只是供一般读者消遣的书,读时无所用心,读过毫无余味。《海上花》便不然了。《海上花》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的发展;读时耐人仔细玩味,读过之后令人感觉深刻的印象与悠然不尽的余韵。鲁迅先生称赞《海上花》‘平淡而近自然。这是文学上很不易做到的境界。但这种‘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是普通看小说的人所不能赏识的。《海上花》所以不能风行一世,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日的不能畅销,是一切开山的作品应有的牺牲;少数人的欣赏赞叹,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应得的胜利。”⑦这里,胡适认为像《海上花》这样的第一流的作品往往曲高和寡,难以风行,可是他没有解释《红楼梦》无与伦比的雅俗共赏,而难以自圆其说,当然这倒是给了像张爱玲那样敏锐的后来者以更大的思考与阐释空间。
张爱玲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原本也是“平淡而近自然”的,只是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以及对前八十回的部分改写才使得《红楼梦》的风格大变:“原著八十回中没有一件大事。除了晴雯之死。抄检大观园后,宝玉就快要搬出园去,但是那也不过是回到第二十三回入园前的生活,就只少了个晴雯。迎春是众姊妹中比较最不聪明可爱的一个,因此她的婚姻与死亡的震撼性不大。大事都在后四十回内。原著可以说没有轮廓,即有也是隐隐的,经过近代的考据才明确起来。一向读者看来,是后四十回予以轮廓,前八十回只提供了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⑧且形成了中国小说的阅读趣味与标准:“百廿回《红楼梦》对小说的影响大到无法估计。等到十九世纪末《海上花》出版的时候,阅读趣味早已形成了,唯一的标准是传奇化的情节,写实的细节。”⑨我们知道,张爱玲是鄙视高鹗的续写及改写的:“《红楼梦》未完成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红楼梦》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户晓,与圣经在西方一样普及,因此影响了小说的主流与阅读趣味。一百年后的《海上花列传》有三分神似,就两次都见弃于读者,包括本世纪三十年间的亚东版。”⑩张爱玲认为,《红楼梦》被高鹗庸俗化了,因而能“家喻户晓”,而“使人嘴里淡出鸟来”的《海上花》与《红楼梦》有三分神似就在“写实的细节”这一点上,只是缺乏高鹗版《红楼梦》“传奇化的情节”,自然就屡见弃于读者了。这样看来,高鹗版《红楼梦》应该是功过相抵了,其既庸俗化了曹雪芹原著,同时又促进了《红楼梦》的传播与普及,如果不是高鹗,也许《红楼梦》就会落得和《海上花》相似的“失落的杰作”的命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高鹗“挽救”了《红楼梦》,虽然这是像张爱玲那样的高端读者所难以接受的,但雅俗共赏总比曲高和寡更有价值与人情味。
张爱玲其实很清楚,语言虽是障碍《海上花》风行的首要原因,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作品“平淡而近自然”的写实风格才是“罪魁祸首”,受西方文艺影响的现代读者尤其难以接受这样风格的作品,所以张爱玲在国语版《海上花》《译后记》的结尾这样忧心忡忡地写道:“《海上花》两次悄悄的自生自灭之后,有点什么东西死了。虽然不能全怪吴语对白,我还是把它译成国语。这是第三次出版。就怕此书的故事还没完,还缺一回,回目是:‘张爱玲五详《红楼梦》,看官们三弃《海上花》。”?輥?輯?訛张爱玲这里没有明确点破,其实就是指现代社会真正的文学或文学精神已濒临死亡,显然她两译《海上花》,并不存有让《海上花》名扬天下的奢望,而只是替后人打捞、保存一部“失落的杰作”而已。
三、参差的雅俗:“通常的人生的回响”
张爱玲极力推崇《金瓶梅》、《红楼梦》之类世情小说特有的“通常的人生的回声”的写实风格,她说:“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輥?輰?訛所以相近风格的《醒世姻缘传》与《海上花》当然也成为张爱玲的至爱。正如张爱玲惊人妙语所概括的那样:“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天才梦》)?輥?輱?訛就是说,原汁原味的“通常的人生”本来就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雅俗一体,所以她认为小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强烈对照的写法,如大红大绿的配色,就是那种“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为悲剧和新文学所常用,也就是西方文学的主流作法;一种是参差对照的写法,就像葱绿配桃红,就是那种好中有坏、美中有丑、善中有恶的写法,她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自己的文章》)?輥?輲?訛张爱玲所喜欢的“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其实就是来源于曹雪芹原著的逼真的写实风格,所以她才对高鹗用“强烈对照”的写法来改写《红楼梦》大为不满:“凤姐袭人尤三姐都变了质,人物失去多面复杂性。凤姐虽然贪酷,并没有不贞。袭人虽然失节再嫁,‘初试云雨情是被宝玉强迫的,并没有半推半就。尤三姐放荡的过去被删掉了,殉情的女人必须是纯洁的。”?輥?輳?訛按照张爱玲这样的标准,狭邪小说中无论是前期“溢美型”的还是后期“溢恶型”的,就显然都很不真实,只有《海上花》才是“通常的人生”的真正“回声”,只是这样“平淡而近自然”的作品是难以吸引普通读者眼球的,只落得少数高端读者陶醉其间而又扼腕长叹。
《红楼梦》既能从形而上的高度着眼,又能从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的铺写着手,中间又加之以审美、爱情等高雅的精神维度,而使得作品蕴藉了丰富的主题与深广的内涵,正如鲁迅所概括的那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輥?輴?訛更如刘再复所分析的那样:“《红楼梦》让人琢磨不尽,绝非是世俗眼睛和世俗政治评论所能说明的,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是一个无始无终、无边无沿、无真无假、无善无恶的多维世界。可惜,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没有一个作家或一部大作品,具有曹雪芹的想象空间,在整体维度上失落了《红楼梦》的优点。即使是那些着意承继《红楼梦》传统的作家,也只是承继它的现实维度和它的伤感情结,而没有承继它的形而上品格与想象力”,?輥?輵?訛而《海上花》总体上还是比较接近《红楼梦》的品格的。韩邦庆在《海上花·例言》中就明确了其创作宗旨:“为劝戒而作,其形容尽致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阅者深味其言,更近观风月场中,自当厌弃嫉恶之不暇矣。”?輥?輶?訛第一回一开篇又进一步阐述了创作主旨:“只因海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凡冶游子弟倾覆流离于狎邪者,不知凡几。虽有父兄,禁之不可;虽有师友,谏之不从。此岂其冥顽不灵哉?独不得一过来人为之现身说法耳!方其目挑心许,百样绸缪,当局者津津乎若有味焉;一经描摹出来,便觉令人欲呕,其有不爽然若失、废然自返者乎?花也怜侬具菩提心,运广长舌,写照传神,属辞比事,点缀渲染,跃跃如生,却绝无半个淫亵秽污字样,盖总不离警觉提撕之旨云。苟阅者按迹寻踪,心通其意,见当前之媚于西子,即可知背后之没于夜叉;见今日之密于糟糠,即可卜他年之毒于蛇蝎,也算得是欲觉晨钟,发人深省者矣。此《海上花列传》之所以作也。”?輥?輷?訛作者以过来人与受害者的身份,意在通过暴露烟花场所之“恶”的真相,劝诫世人不要重蹈覆辙,这是《海上花》最直接的主题。另外,《海上花》以梦开篇,并给读者留了一个哑谜:“看官,你道这花也怜侬究竟醒了不成?请各位猜一猜这哑谜儿如何?”?輦?輮?訛结尾又以赵二宝的美梦终篇,这似乎是模仿《红楼梦》开头神秘写法的套路,故弄玄虚,其实也是对读者的一记当头棒喝:“人生一场梦而已,你的梦也该醒了!”启迪世人不要沉溺于物欲,痴迷于外部的花花世界,这大概是《海上花》另一更深的主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张爱玲曾经说过:“我写到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原谅,有时候还喜爱,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我看苏青》)?輦?輯?訛韩邦庆其实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创作《海上花》的,一方面他要展现妓院的黑暗特别是人性的阴暗面,以警世人,但并没有把他们涂成彻底的恶人、坏人,而是连同他们身上的亮点以及他们各自的缺点、烦恼乃至痛苦、不幸一并展示,他们可憎可恶,也有可怜甚至可爱之处,这样体现的才是真实的人生,真切的人性,这样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真正的心灵共鸣,有着永恒的价值与高雅的品位。
妓女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而嫖客则来自广阔的社会,他们的交往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透露出人性世情的斑驳底色,所以这类题材的世情小说一样能出精品,但人们往往习惯性地看不起这类小说,觉得远远比不上《红楼梦》那样的高雅,这其实是一个误会,《海上花》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正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爱情荒的国家,所以烟花之地交易的不仅仅是粗俗的性,某种情况之下还能收获世俗罕见的高雅爱情,尤其是在高等妓院里,比如《海上花》中所重点描绘的长三堂子。长三堂子的嫖客更需要的是感情的慰藉,而不是性,所以妓院题材的《海上花》主要写的却是爱情,这其中大多是假的,也有真的,也有由真变假的,作者意在一一戳破这些“爱情”梦幻般迷人的假象,以醒世人。《海上花》刻画、定格了一组组的立体饱满的圆形人物形象,有沈小红、黄翠凤、赵二宝、周双玉等“海上花”系列,当然也有洪善卿、王莲生、罗子富、赵朴斋等嫖客系列,还有老鸨、大姐、家丁等配角系列,前两组系列人物成双作对而又错综交织在一起,演绎了一曲曲苍凉的青楼情感闹剧与人生悲歌。洪善卿是长三堂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嫖客,嫖客与倌人之间的好多纠纷都是他调停搞定的,当然他从中也捞到好处,他虽势利,但对不争气的外甥、外甥女还是尽了一点规劝的责任,虽然不像他调停别人纠纷时那么积极,这也符合他不与人作对的人生哲学。赵二宝进城找弟弟,却把自己陷了进去,再纯洁的女孩也难以抵挡得住上海花花世界的诱惑,被史公子忽悠后,只得重操旧业,可又不愿巴结赖公子而惨遭毒打并砸场子,即使是在这样的悲情时刻,她仍去服侍老病糊涂的母亲,她的不幸虽有点咎由自取,她的坚强与孝心又令人心颤,她是堕落了,可还有回头的愿望。陶玉甫与李漱芳的爱情虽然真实感人,但现实生活中毕竟是罕见的,而没有典型意味,所以张爱玲总结道:“陶玉甫、李漱芳那样强烈的感情,一般人是没有的。……书中写情最不可及的,不是陶玉甫李漱芳的生死恋,而是王莲生沈小红的故事。”?輦?輰?訛王莲生与沈小红这对冤家已相好到花钱买罪受的地步,王莲生愿打愿挨,摸透了他底细的沈小红完全掌控了局面,可实际上王莲生并没有真正得到沈小红的爱情,沈小红暗地里真正相好的是戏子小柳儿,连张蕙贞后来也背叛了王莲生,落得一场空的王莲生最后黯然离开上海赴任去了。其次就要数罗子富与黄翠凤的“爱情”传奇了,黄翠凤并没有“爱情荒”,她自有相好的钱子刚,所以罗子富就成为她敛财的“唐僧肉”了,问题是在她的精心、高明的包装与运作之下,这一切罗子富自始至终都蒙在鼓里,作品里也只是隐隐地透出这位幕后策划高手,因为场面上是老鸨黄二姐在敲诈罗子富,通过罗黄二人的精彩对弈,读者就可以领略到长三堂子“水”有多深了。再次就是赵二宝与史公子、周双玉与朱淑人两出负心悲剧的联袂上演了。赵二宝是职场新人,虽聪明,但本质不坏,没有心计,所以难逃被史公子忽悠的命运,相反同为新人的周双玉却极有心计,当发现自己的爱情与从良梦双双破灭时,她立马就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精彩的维权小品——吃假鸦片,当然朱淑人不是有意忽悠周双玉的,是家庭所逼,倒是最后被周双玉忽悠了一把。相似的遭遇,赵二宝输了,周双玉赢了,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她们的人生还没有落幕,岂是一时的输赢二字了得,细看《海上花》中诸人,似乎没有赢家,他们输去了财,输去了情,输去了时光,输去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海上花》从头至尾似乎就是无休无止的打茶围、抽大烟、喝酒、叫局,再加之打情骂俏、卿卿我我、恩恩怨怨,好像千篇一律,可细看又绝无雷同,好多看似冗余的文字,咀嚼起来又别有滋味。抛开作品的劝诫主旨不说,但就作品刻画人性的细腻与深刻而言,《海上花》可以说丝毫不亚于《红楼梦》,某些地方甚至比《红楼梦》更细致入微,而触动人心,其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喋喋不休,却一样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韩邦庆凭着自己对烟花生活的熟悉,更是凭着对人性、人心的洞察明了,才敢于创作这样一部题材不看好的世情小说,用现代话语来讲,韩邦庆属“实力派”作家,以细节描写见长,张爱玲无疑也属于这样的天才型作家,自然惺惺相惜而极力推崇《海上花》。《海上花》真正打动人心的并不是嫖客与倌人间爱情的真伪,而是他们在或追逐爱情或追逐金钱的游戏中所展示的真实的人性,特别是那些不经意间闪动着人性光芒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功夫,能否善于发现、捕捉、剪裁必要的细节,是衡量一个作家艺术功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古今中外伟大的作家概不例外,韩邦庆诚不愧为捕捉细节的高手,《海上花》之所以能在数以千计的晚清小说中独占鳌头,主要就是胜在那满纸的看似啰啰嗦嗦乃至让人厌烦的细节描写上,真可谓“细节决定成败”。比如第五十三回姚季莼为王莲生饯行有这样一段酒席描写:“王莲生吃得胸中作恶,伏倒在台面上。沈小红问他:‘做啥?莲生但摇手,忽然‘咽的一响,呕出一大堆,淋漓满地。朱蔼人自觉吃得太多,抽身出席,躺于榻床,林素芬替他装烟,吸不到两口,已懵腾睡去。葛仲英起初推托不肯多吃,后来醉了,反抢着要吃酒。吴雪香略劝一句,仲英便不依,几乎相骂。罗子富见仲英高兴,连喊:‘有趣,有趣!我们来豁拳。即与仲英对豁了十大觥。仲英输得三拳,勉强吃了下去。子富自恃酒量,先时吃的不少,此刻加上这七觥酒,也就东倒西歪,支持不住。惟洪善卿、汤啸庵、陈小云三人格外留心,酒到面前,一味搪塞,所以神志湛然,毫无酒意。”?輦?輱?訛王莲生虽就要赴任做官,可因发现张蕙贞跟自己侄子私通,再联想起沈小红的背叛在先,心里郁闷可想而知,这里不仅特意写了全书仅有的一次王莲生酒醉呕吐,而且还继续写了其他几人的种种闹酒醉态,这看似多余的叙述,恰恰为王莲生郁闷醉酒渲染了一个不和谐的背景与氛围,不动声色地衬托了王莲生的悲凉心境与人生的孤独感,作者高超的艺术匠心可见一斑。再比如写王莲生最后一次在作品中出场:“阿珠只装得两口烟,莲生便不吸了,忽然盘膝坐起,意思要吸水烟。巧囤送上水烟筒,莲生接在手中,自吸一口,无端掉下两点眼泪。阿珠不好根问。双珠、双玉面面相觑,也自默然。房内静悄悄地,但闻四壁厢促织儿唧唧之声,聒耳得紧。”?輦?輲?訛王莲生无端掉眼泪,是为沈小红、张蕙贞,还是为自己破碎的情感之梦,还是就要告别这伤心之地的离别之泪,恐怕连王莲生自己也说不清楚,这里以沉默与安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澜,连平时不大注意到的促织儿鸣叫,此刻也嫌噪耳,作品就是在这样平淡的叙事中裸露了人物心底的秘密与人性斑杂的本色。晚清大多数小说只是粗线条叙事,即使是《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也很少出现像《海上花》这样质地细密的日常叙事,而显得肤浅,人物形象立不起来,而与一流作品有着明显的艺术分野。
四、结语:雅俗的尴尬
《海上花》描写妓院生活,题材俗得不能再俗,可它又几乎没有写性,而是写情,不像后来的《九尾龟》等狭邪小说那样俗,同时它又跟早期写情的“溢美型”狭邪小说不同,它是既暴露、抨击这“情”的虚伪与庸俗,又要揭示这“情”的梦幻性与欺骗性,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人生的残酷、悲凉、无奈,而且用的完全是《红楼梦》的笔法,这正如张爱玲所概括的那样:“认真爱好文艺的人拿它跟西方名著一比,南辕北辙,《海上花》把传统发展到极端,比任何古典小说都更不像西方长篇小说——更散漫,更简略,只有个姓名的人物更多。而通俗小说读者看惯了《九尾龟》与后来无数的连载妓院小说,觉得《海上花》挂羊头卖狗肉,也有受骗的感觉。因此高不成低不就。”?輦?輳?訛走八十回版《红楼梦》路线的《海上花》似乎注定了不受普通读者欢迎的命运,它的题材及鲁迅的命名已经“吓”跑了不少读者,而其一地鸡毛式的日常写实,也让一般读者打不起精神,更遑论它的“吴语文学的运动的胜利”?輦?輴?訛了。《海上花》的内容简直是俗不可耐的,比八十回版《红楼梦》的叙事还要琐屑、平淡,缺乏传奇性,可是它的主题又是高雅的,虽然比《红楼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它在人性的细致刻画与日常生活的逼真写实上却与《红楼梦》一样的出色,所以这样的作品虽一时难获风行,却最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相信随着张爱玲国译版的问世,最起码《海上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而先成为中国名著。
① 本文的讨论立足于张爱玲的国语版,故从其译名《海上花》。
②⑧⑨?輥?輯?訛?輥?輳?訛 (清)韩邦庆著,张爱玲注译:《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332、333、334-335、332页。
③?輥?輶?訛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04、700页。
④⑥⑦?輥?輷?訛?輦?輮?訛?輦?輴?訛 (清)韩邦庆著,张爱玲注译:《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6、13、21、23、13页。
⑤?輥?輱?訛?輥?輲?訛?輦?輯?訛?輦?輰?訛?輦?輱?訛?輦?輲?訛?輦?輳?訛 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565、397、580、524、322、235、243-244、334页。
⑩?輥?輰?訛 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輥?輴?訛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輥?輵?訛 刘再复、林岗:《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维度及其局限》,《东吴学术》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黄洁玲)